 |
仿真和原型難度遽增 Xilinx催生世界最大FPGA (2019.10.03) 賽靈思推出世界最大容量的FPGA,單一顆晶片擁有最高邏輯密度和最大I/O數量,將可以用於對未來最先進的ASIC和SoC技術的仿真與原型設計提供支援。 |
 |
超低功耗技術推動免電池IoT感知 (2019.09.18) 能量擷取技術的最新進展,再加上新的超低功耗IC、感測器和無線電技術,使能量擷取現在變得更加實用、高效、實惠,且更易於以緊湊、可靠的形式實施。 |
 |
永遠不會忘記袋--適用於高齡者之記憶輔助背包 (2019.09.11) 本創作主要之目的為開發一具備隨掃即知的物品管理裝置,提供一能解決外出物品忘記攜帶之方案。 |
 |
有為者亦若是 開創異質整合產業新藍圖 (2019.09.10) 專訪鈺創科技董事長/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會長盧超群 |
 |
在幾分鐘內構建智慧恒溫器控制單元 (2019.09.05) 初創企業和老牌公司需要一種方法來簡化其設計流程, 並找到一種性價比高、通用和便於使用的開發解決方案, 以便儘快將概念證明投入生產。 |
 |
無線電力傳輸 (2019.09.02) 在透過更長距離進行無線電力傳輸方面,可採用射頻(RF)電力傳輸技術。目前業界已在ISM頻帶進行了許多的測試,但傳輸功率以及傳輸效率仍遠低於上述的感應式耦合方法 |
 |
新款200V耐壓蕭特基二極體有效降低功耗並實現小型化設計 (2019.08.27) 近年來,在48V輕度混合動力驅動系統中,將馬達和週邊零件集中在一個模組內的「機電一體化」已成為趨勢,而能夠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高耐壓、高效率超低IR[1]蕭特基二極體[2](簡稱SBD)之需求也日益增加 |
 |
物聯網簡介 (2019.08.21) 根據Stastita的研究報告,到2025年物聯網設備的總量預計將超過750億台,本文重點在於探討通訊連網技術和連網設備,特別聚焦在個人化的穿戴式裝置。 |
 |
支援系統-技術偕同最佳化的3D技術工具箱 (2019.08.19) 系統-技術偕同最佳化(TCO)—透過3D整合技術支援—被視為延續微縮技術發展之路的下一個「開關」。 |
 |
工業過渡:實現可信的工業自動化 (2019.08.16) 新技術的進步以及對更高效生產工藝和生產廠的期盼,正推動工業設施發生前所未有的變革。這些變革提高了自動化程度、精確度和可用資料量。 |
 |
「物聯網感測器技術與應用趨勢」技術講座 (2019.08.16) 以AI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IoT)裝置而掀起一波AIoT新應用,在2018年迅速竄紅,甚至還取代傳統IoT一躍成為當前最火紅的物聯網產業新應用。雲端大廠最先嗅到AIoT商機,爭相推出自己的AIoT服務,從原先封閉測試,到發展成熟可以商用的AIoT產品,企業將有更多新選擇 |
 |
CTIMES空中講座---『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之肇因監視、反制與應用』 (2019.08.13) 聖嬰現象與反聖嬰現象是發生在橫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種周期型氣候類型,其對於太平洋的影響非常巨大,因此許多專家透過各種氣候模型與儀器設備的協助,都是希望能夠透過監視來加以預測,甚至能夠進一步反制其生成並降低其影響層面 |
 |
推動組織革新 羅姆台灣將更貼近客戶 (2019.08.07) 羅姆台灣區董事總經理廖錦玉的個人特質與行動,未來也將逐漸轉換成具體的成果,不僅影響內部團隊,同時也將帶動羅姆在台灣市場有一番新的氣象。 |
 |
台灣生醫晶片產業鏈強強聯手 打造卵巢癌檢測新利器 (2019.07.25)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8年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卵巢癌為女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之一,而在女性生殖器官的癌症中,卵巢癌的好發率雖然僅次於子宮內膜癌及子宮頸癌,但其死亡率卻是第一名;主因由於缺乏有效的早期篩檢工具,加上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不易早期發現,且復發率高,因而又被稱為「婦女的隱形殺手」 |
 |
克服SSD大容量儲存需求的挑戰 (2019.07.24) 慧榮成立20年以來,一直都在快閃記憶體控制器領域耕耘,隨著時代演進提供客戶不同應用的控制晶片... |
 |
台灣寬能隙技術專家 瀚薪科技聚焦SiC與GaN元件開發 (2019.07.15) 從工研院分拆出來的瀚薪科技設立於台灣新竹,是聚焦寬能隙(wide band-gap)材料基礎的高功率半導體設計公司。 |
 |
次世代自動駕駛核心關鍵技術趨勢講座 (2019.07.11) 自動駕駛汽車能以雷達、光學雷達、GPS 及電腦視覺等技術感測其環境。先進的控制系統能將感測資料轉換成適當的導航道路,以及障礙與相關標誌。自動駕駛技術最受爭議的問題是將汽車的控制權交由人工智慧操控,在更完善的IoT物聯網網通科技整合下,讓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可參照的資訊越來越多 |
 |
3D封裝成顯學 台積電與英特爾各領風騷 (2019.07.04) 除了提升運算效能,如何在有限的晶片體積內,實現更多的功能,是目前晶片製造商極欲突破的瓶頸。如今,這個挑戰已有了答案,由台積電與英特爾所主導的3D封裝技術即將量產,為異質整合帶來新的進展 |
 |
物件追蹤之兩輪機器人 (2019.07.02) 本文自行設計與實現一雙輪物件追蹤機器人,以完成雙輪自主 平衡控制、自主移動控制、物件追蹤與避障等功能。 |
 |
內建自我診斷功能之電源監控 IC (2019.07.01) ROHM 研發出內建自我診斷功能的電源監控 IC,將自我診斷功能及 各種監控功能集結在獨立的電源監控 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