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單晶片微處理控制器發展至今也超過 45個 (Intel 4004, 1971)年頭了,當然這段期間微控制器也遵循著模爾定律的快速成長方式來發展。以目前唾手可得的 MCU 就其功能與效能來看就遠比80年代使用 8088 為核心的個人電腦 (PC) 的表現更為優秀,當然這全拜於半導體不斷進步的製程。在早期使用 MCU 的工程師都知道 MCU 內建的周邊是極為精簡的,如 8051 就只有 I/O, Timer 及 UART 使用起來也沒有繁雜的設定。但現今各家所發展出的 MCU 已今非昔比,周邊種類多到十隻手指算兩翻都還算不完,如此一來要能完整搞定周邊設定已不在是一門簡單的任務了。
CIPs : 以前的 MCU 周邊簡單注重的是程式的撰寫,但新一代 MCU 所提供的豐富周邊,導致設計師面對這些多樣化的周邊設定程序儼然形成一種新的挑戰。舉例來說,早期的 MCU 我們所提到的周邊不外乎都是一些標準的周邊如: Timer, UART, SPI, I2C, ADC, PWM 等耳熟能詳的周邊。基本上這些標準周邊在做設定時都是可單獨設定的,且周邊之間的關聯性都很單純,如Microchip 早期的 PIC16F887 之類所支援的周邊。但現今 MCU 的進展如前言所述,新推出的周邊也日新月異,以 Microchip 為例這些經強化後的新周邊稱之為“獨立於核心外的周邊“(Code Independent Peripherals, 簡稱 CIPs),顧名思義也就是這些CIP 周邊可獨自運作無需耗用MCU 的能力,如此一來可大大提升整個 MCU 的效能(Performance)。
CIP 的周邊有別於傳統標準周邊,因為 CIP 完成初始設定後即可獨立運作無需MCU 的介入。如右圖所示,如此眾多的周邊在設定上如果沒有個圖型化 (GUI) 的人機設定介面,對設計師而言將會是一個困難的挑戰。舉例來說這些CIP 周邊在 MCU 內部都可相互連接,只要對暫存器做輸出、入的內部連線設定即可。說是簡單但實際在暫存器的連線設定確是一大難題,如何協助設計師解決此問題呢!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