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邊緣AI的運算技術與應用 (2025.04.18) 在全球AI浪潮下,邊緣AI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根據市場研究報告指出,邊緣AI市場規模預計在未來幾年將呈現指數型成長,驅動包括NVIDIA、Google、Amazon等科技巨頭紛紛投入資源積極佈局 |
 |
洛克威爾自動化大學開課 運用AI重塑生產模式 (2025.03.27) 洛克威爾自動化今(27)日舉辦「2025洛克威爾自動化大學」研討會,由洛克威爾自動化亞太區總裁 Scott Wooldridge帶領,以「AI 創新顛覆傳統製造」為題,深入剖析全球產業趨勢 |
 |
人工智慧自動化衝擊勞動市場 2030年全球14%勞動力受影響 (2025.03.27)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生成式AI(如ChatGPT等)和自動化系統的普及,正在深刻改變全球勞動市場。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最新報告,到2030年,全球可能有約14%的勞動力(約3.75億人)因AI自動化而面臨職業轉型或失業風險,其中行政、製造業和客服等重複性高的工作最可能被取代 |
 |
Jabra建構360度沉浸式音場 耳機設計融入AI降噪 (2025.03.26) 經歷疫情期間許多企業被迫須快速適應遠距工作模式,長期專注於視聽創新通訊技術的Jabra則早已著手布局,與PTC合作投入開發與製造多款先進音訊設備,包括無線耳機、耳麥、智慧助聽設備及視訊會議系統等,滿足全球使用者更高效、沉浸且清晰的通訊體驗 |
 |
AI技術加持 倚天酷碁拓展智慧移動產品線 (2025.03.26) 當前電輔車與電動滑板車市場已進化至智慧化與個人化體驗,倚天酷碁-創於 2025台北國際自行車展發表多款全新電輔車與電動滑板車,搭載多款智慧應用為市場帶來全新升級 |
 |
國家實驗研究院英文名稱更名揭牌 (2025.03.25) 國研院於今(25)日宣布變更英文名稱,由原本的「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NARlabs),變更為「National Institutes of Applied Research」( NIAR),並且舉行揭牌儀式,由國科會主委兼國研院董事長吳誠文與國研院院長蔡宏營共同揭牌 |
 |
老創與新創合作 科技產業進入「超級整合」時代 (2025.03.24) 工研院最新觀察指出,全球科技產業正進入「超級整合」(Super Integration)時代,新創公司從過往填補技術空缺的「拼圖」角色,躍升為驅動創新的核心引擎。尤其在人工智慧(AI)、機器人與自駕領域,大廠紛紛在國際展會中公開「點名」合作的新創夥伴,顯示產業生態已從垂直供應鏈轉向水平協作 |
 |
研究: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2035年上看2911億美元 (2025.03.24) 根據Future Market Insights的研究,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至2035年間呈現顯著擴張,自動化普及、人工智慧(AI)技術進步以及工業4.0的崛起,正重塑市場格局。市場預計在2025年達到551億美元的估值,並在2035年大幅擴張至2911億美元,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高達18.1% |
 |
2025年邊緣AI市場將破4000億美元 台灣可成邊緣AI的『瑞士刀』 (2025.03.21) 邊緣AI裝置引爆智慧生活革命,從智慧家電到汽車座艙,終端裝置透過高規格顯示螢幕與感測器,建構出更直覺的人機互動界面。在這波浪潮中,台灣憑藉顯示面板與感測器供應鏈的深厚底蘊,有望搶佔全球邊緣AI裝置的戰略要塞,但如何突破技術整合與生態系建構的瓶頸,將是產業升級的最大考驗 |
 |
人形機器人商機無限 台灣優勢在於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2025.03.21) 當全球科技巨頭如特斯拉、波士頓動力、本田等企業競逐「人形機器人」商機時,台灣產業並未缺席。根據研究,台灣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優勢並非整機開發,而是背後的「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
 |
健保推遠端監測助攻 在宅急症照護更安心 (2025.03.21) 現今的居家醫療照護模式已改變,隨著醫院診斷確認患者病況,轉介在宅急症團隊接續照護,進行訪視及執行相關醫療處置,同時指導家屬使用醫院提供的遠端監測設備(IoT)測量體溫、血中氧氣濃度等生命徵象,將量測數值自動上傳雲端資料庫,使得醫療團隊可隨時查閱及監測其生理數據 |
 |
金屬中心呼應AI趨勢擴展能源、航太、醫療領域創新研發 (2025.03.21) 金屬中心於2025智慧城市展(高雄場)展現科技實力,呼應大會「綠色、數位雙軸轉型」主題,以「譜寫未來主旋律」貫穿四大主題區,展示近33項技術與服務。「擴散知識」透過影音、社群圖文科普,呈現研發故事與應用亮點 |
 |
亞馬遜無人配送2025年落地倒數 三大挑戰待突破 (2025.03.20) 亞馬遜(Amazon)正加速推進「最後一哩路」自動化配送計畫,透過無人機Prime Air與Scout自動駕駛車,企圖顛覆傳統物流模式。根據內部文件與公開聲明,該公司目標在2025年前將無人配送技術導入主要市場,但技術穩定性、法規限制與社會接受度,仍形成難以忽視的推進障礙 |
 |
蘇姿丰於AI PC創新峰會預言 今年將見證AI應用爆發式增長 (2025.03.20) 在NVIDIA舉辦GTC的同時,AMD也於北京舉辦AI PC創新峰會,執行長蘇姿丰博士以AI技術重塑世界為核心,描繪了從晶片底層創新到生態協作的AI PC全景。
蘇姿丰在演說中強調,AI已成為「過去50年最具變革性的技術」,其影響力正以指數級速度滲透至醫療、製造、物流等核心領域 |
 |
NVIDIA優化人型機器人AI訓練 TrendForce估2028年產值接近40億美元 (2025.03.19) 基於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對人型機器人發展充滿信心,認為將是下世代AI算力的重要出海口。根據TrendForce今(19)日發表最新研究,NVIDIA GTC 2025發表Isaac GR00T N1通用人型機器人基礎模型,將大幅優化機器人AI訓練的前提下,預期該領域產品將提前放量,推升全球人型機器人市場產值於2028年接近40億美元 |
 |
意法半導體推出簡單、高效且靈活的 1A 降壓轉換器 適用於智慧電表、家電與工業電源轉換 (2025.03.19)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推出 DCP3601 迷你型單晶降壓轉換器,具備多項功能與高靈活性,使設計更簡便、BOM 成本更低,同時提供優異的轉換效率 |
 |
車載式六合一監測提升科技執法成效 四縣市推大矽谷區域智慧發展 (2025.03.19) 為擴大智慧城市服務量能,新竹市政府推動「車載式六合一智慧監測科技執法」計畫,成功運用 AI 與大數據技術,提升環保監測與執法效能,榮獲 2025 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縣市創新應用組,由代理市長邱臣遠出席領獎 |
 |
東元力推ESCO能源服務 AIoT平台助企業深度節能 (2025.03.18) 基於國際能源署(IEA)曾提出能源效率是「首要能源」(first fuel),認為高效節能不但可減少耗能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還能降低能源成本。東元電機在今(18)日揭幕的2025智慧城市展,即以「能源服務ESCO:智慧城市最佳用電解決方案」為主題,展示如何透過先進的能源服務模式,協助企業與各類場域落實深度節能 |
 |
從健身房到生活場域 生物感測技術重新定義健康管理 (2025.03.18) 過去十年,穿戴式裝置已成為運動愛好者的標準配備,從心率監測到卡路里計算,數以億計的用戶透過手腕上的裝置優化訓練成效。然而,隨著生物感測技術迎來關鍵突破 |
 |
2025年進入AI PC快速部署期 40TOPS將成為新機種標配 (2025.03.18) 全球AI PC市場正迎來關鍵轉折點。根據AMD與IDC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隨著微軟Windows 10將於2025年終止服務,加上企業對數據隱私與成本控制的需求,82%受訪IT決策者計劃在2024年底前採購AI PC,更有73%企業坦言AI PC的出現已直接加速設備更新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