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充電聯盟推CCS1公共充電站 增進設備使用率 (2021.03.04) 全球電動車市場因環保意識漸受重視而帶動攀升,台灣對電動車的需求順勢成長,電動車充電設備也隨之蓬勃發展,現今全球主流的電動車充電標準有四種,台灣均有業者投入開發,然而市面上並沒有共容的充電標準 |
 |
勵進研究船入塢保養作業完成 奔向大洋探測航行 (2021.02.17) 為了台灣的海洋產業永續發展,透過深耕海洋研究,能夠促進尖端科研在產業上中下游產生綜效,因此,研究船成為學術界研究海洋科學與科技的重要工具,國研院海洋中心的勵進研究船已於近日圓滿完成為期一週的保養工作 |
 |
「台北智慧城市1+7領域徵案」二次審查合作廠商名單出爐 (2021.01.20) 台北市政府資訊局依「臺北市智慧城市產業場域實驗試辦計畫」,透過民間單位與市府機關協力合作,以帶動產業實現創新,加速台北市智慧城市的發展,並於109年11月16日至12月15日以「政府出題,產業解題」方式邀請產業參與試辦計畫,最終審查結果在今(1/20)出爐,共有12項提案通過審查開始進行實證 |
 |
滿足車載系統智慧化需求 COM Express優化設計效益 (2020.12.31) 車載系統已成為運輸業者不可或缺的營業利器,COM Express標準,將使車載系統更具備彈性,讓系統導入者在功能擴充時,更快速、方便,同時也大量降低了成本支出。 |
 |
Uhnder完成C輪4500萬美元融資 加速從類比向數位雷達轉型 (2020.12.17) 以數位感測顛覆行動交通市場的Uhnder今日宣布,於2020年11月底定4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在新加入和既有投資者的共同支持下,本輪融資由Uhnder最新的客戶暨夥伴Sensata Technologies領投 |
 |
AI引領自駕風潮 感測系統建構全智能駕駛體驗 (2020.11.06) 對於全自動化的自動駕駛體驗來說,安全永遠都是最優先的考量。此外,也必須要能提供靈活的客製化服務,並依照客戶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
 |
IIR HiRel與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車 共同探索外星生命環境 (2020.07.31)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噴射推進實驗室,於本週四將毅力號 (Perseverance) 探測車送上太空,展開火星之旅。發射時間為美東時間7月30日上午 7:50,預計將於 2021 年 2 月登陸火星 |
 |
搶占太空級輻射電子元件巿場 台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成軍 (2020.07.22) 根據美國Verified公司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抗輻射電子元件市場在2019年約有10.5億美元的營收,到了2027年預期可以達到15.3億美元的規模。近年來抗輻射電子產品市場快速成長,各種零組件/元件已廣泛應用在太空、航空、軍事、醫療以及核能的設備上 |
 |
離岸風電百萬年薪職缺正夯 金屬中心媒合產業人才 (2020.07.06) 金屬中心與國際知名風訓機構 Maersk Training、DNV GL 合作,規劃一系列18天的精選課程,帶您瞭解離岸風電基礎專業技能與必備的國際證照,為百萬年薪的「綠金人才之路」做準備 |
 |
高效環保的電力系統推動空中旅行發展 (2020.07.03) Ampaire 採用高效環保的電力系統推動空中旅行的發展,Vicor 已獲量產實證的航太電源模組解決方案簡化航太設計進程加速產品上市時程。 |
 |
派令管理系統走向數位化 港口貨櫃作業快又順 (2020.06.02) 相較於其他倉儲物流,港口系統屬於利基市場,由於環境、貨品都更為特殊,因此對管理系統也有一定的要求,近年來導入的數位化系統則可讓溝通更精確、訊息掌握更即時 |
 |
福衛三號功成身退 七號接棒氣象觀測任務 (2020.04.30) 福衛三號持續運轉14年之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簡稱國研院太空中心)今(4/30)日正式宣布,福衛三號將於2020年5月1日結束衛星任務,功成身退。
福衛三號結束衛星任務
由六顆衛星組成的福衛三號已運作多年,因已老舊,電力逐漸衰退,迄今只剩一顆(FM6)斷斷續續產出少量氣象資料 |
 |
客製化設計滿足特定需求 消防車車載系統讓救災更順手 (2020.03.02) 透過客製化設計,危急的生命財產不再只能懸在邊緣內建了控制平台與外攜式設備的緊急救援車輛,救災過程從此更即時化、透明化。 |
 |
北市公車專用道自駕巴士5月上路測試 9月開放試乘 (2020.02.27) 為補足夜間公共運輸缺口,解決公共運輸駕駛人力不足問題,近年產學研單位積極合作推動自駕車相關產業。為推動自駕車應用於公共運輸,台北市政府與台灣智駕公司合作,向經濟部申請於北市信義路公車專用道進行夜間自駕巴士測試 |
 |
決戰商業模式 自動駕駛主要業者發展動態 (2020.01.16) 為驗證自駕車安全性及可靠性所設計的特定應用場景,技術驗證與運算效率目的是重點,同時,形塑自駕車「商業模式」目的應要更加強。 |
 |
2020未來趨勢報告:「信任」已成為全球議題 (2020.01.08) Ford於第8屆年度未來趨勢報告中揭露《2020年趨勢展望》調查,顯示現今人們對世界的變化萬千感到不知所措,而相較過去,人們變得更難對品牌產生信任感。 |
 |
以智慧製造強化產業能量 協助台灣打入全球航太供應鏈 (2019.12.02) 航太產業是火車頭工業,可帶動民生工業的技術升級,政府必須持續給予國內航太產業支持,讓台灣成為國際航太產業供應鏈的重要環節。 |
 |
讓兩輪車與動力車輛更能滿足未來交通需求 (2019.11.25) 博世開發兩輪車輛與動力車輛 (powersports) 的聯網技術,讓車輛內部各組件能夠相互連結,並與外部網路連通。 |
 |
離岸風電發展需群策群力 綠色金融使力推動產業前進 (2019.09.12) 現今推動台灣在電力供應和工業基礎方面轉型的關鍵在於離岸風電產業,然而想要推動轉型需要社會有共識的願景,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台灣金融研訓院今(12)日發布《綠色金融暨離岸風電發展之風險與前瞻》特刊 |
 |
下一座斷橋在哪裡? 讓物聯網告訴你 (2019.09.11) 近年來物聯網應用逐漸拓展,而橋樑偵測就是其中之一,透過物聯網感測與通訊層的連結,將可精準偵測橋梁狀況,預防斷橋事件的再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