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援台灣數控車床廠 三菱在台生產控制器 (2016.03.23) 三菱電機的「e-F@ctory」概念主要是整合三菱所有產品及軟體開發,提供智慧自動化工廠的核心元件,讓工廠管理在實現可視化同時,將生產裝置或設備性能最佳化 |
|
工具機微軟名副其實 發那科漸進工業4.0 (2016.03.22) 面對近年來由德國主導推動的工業4.0戰略,台灣工具機產業顯得欲迎還拒,主因之一,就是數控系統猶無法自主,長期仰賴日本CNC控制器大廠發那科(FANUC)鼻息而生。 |
|
泰國ME 2016邀台灣參訪 共營AEC、RECP商機 (2016.03.18) 隨著兩岸政經情勢一夕數變,除了中國大陸仍積極調整內部經濟結構,已促使部份逐成本而居的製造業台商,將生產基地南遷東南亞國家;台灣出口政策也可能再度轉向「南進」,將重心押寶於直接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TPP),或間接投資東協等相關成員國 |
|
達梭系統展現新世代雲端IOT解決方案 (2016.03.09) 在全球陸續掀起物聯網(IoT)、與先進製造革命3D printing等創新熱潮之後,今年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舉辦的「SOLDWORKS World 2016全球用戶大會」除了同樣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用戶回饋體驗,更新版本設計 |
|
為製造業驅寒送暖 STUDER AG「Motion Meeting 2016」熱情火燄四射 (2016.03.07) 似乎有意揮別過去一年來(2015)全球製造業度過的寒冬,今年同樣在瑞士圖恩市(Thun)召開的STUDER AG公司「Motion Meeting 2016」大會對比窗外不斷降下的細雪,除了以火燄圖騰號召來自世界各地的業務銷售夥伴 |
|
博世力士樂EMO亮相 展出IMS與高荷重線軌 (2016.02.23) 在線性滑軌方面的最大亮點,是博世力士樂公司(Bosch Rexroth)展出的獨家IMS系統,不僅將光學尺鋼帶直接銲接內藏在線軌上、玻璃讀寫頭依附於滑塊後方,包覆性極佳,達到IP67等級,減省許多保養維修步驟 |
|
舍弗勒加速邁向4.0 整合線軌數位製造 (2016.02.23) 舍弗勒集團(SCHAEFFLER)透過與製造商、供應商和用戶的密切合作,共同開發並資助了「工具機4.0」理念專案,利用多款新型數位化元件,將現有技術通過感測器、網路上傳到雲端運算分析,在最大範圍內得到更廣泛、有效的流程資料,為數位化生產描述了具體的實施步驟,替客戶創造顯著的附加價值 |
|
全球傳動慶收成 新廠成立攻聯盟 (2016.02.22) 全球傳動科技1月宣佈樹林新廠完工啟用後,將主要用來生產滾珠花鍵/螺桿、微型線性滑軌、環保節能的「自潤式線性滑軌」等... |
|
看好先進材料製程增溫 國內外大廠磨刀霍霍 (2016.01.14) 隨著新材料、新產品的不斷出現,刀具業者必須解決硬、脆、韌、黏等難加工材料的加工,現今刀具實用與否的主要關鍵在:加工材料應用、研磨製造與塗層3項。 |
|
引領航太工業起飛 仰賴刀具加工創新材料 (2016.01.14) 隨著航太產業即將成為下一波台灣工具機製造、加工廠商競逐主流,未來如何加工所需航太用的非鐵金屬材料等,讓業者須不斷積極尋求更完善的刀具系統解決方案。 |
|
結合虛擬量測加值4.0 刀具提供End User更多選擇 (2016.01.14) 無感量測係透過對於有效的演算法來比對分析各階段加工過程的大數據,建構起終端使用者加工所需的CPS網宇實體系統,刀(把)具則為其中關鍵。 |
|
推進多軸複合應用 EMO刀具亮出新「把」戲 (2016.01.14) 為因應現今客戶要求傳統以銑削為主的五軸工具機,再將車、磨削功能進一步整合,讓車銑複合系統的刀把除了銑削,還必須肩負車削功能。 |
|
台灣掌握機器人零組件系統核心 (2015.08.07) 受到近半年來台灣出口連跌不止,
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也被視為衝擊資通訊產業的主因之一。
然而,台灣製造業若能趁此轉身起行,亦不失為產業轉型的契機,
少數具有關鍵零組件與系統整合能力機器人產業尤為關鍵 |
|
台灣生產力4.0不怕機器人換人 (2015.07.15) 當機器人逐步成為智慧自動化核心要素之一,其與人類社會關聯性也越來越緊密,如何能用來解決高齡少子化缺工問題的推力,又避免衝擊目前就業人口的拉力?將是機器人產業維持成長的關鍵 |
|
產學研共同催生「生產力4.0」 (2015.07.15) 有別於美國AMP計畫係基於自有研發能力強,卻因為委外生產,導致生產與服務銜接落差,無法快速回應消費端需求,而盼藉資通訊加值服務,吸引製造業回流,重新取得國際製造競爭力領先地位;德國產品雖然強調高階製造 |
|
台灣生產力4.0不怕機器人換人 (2015.07.15) 當機器人逐步成為智慧自動化核心要素之一,其與人類社會關聯性也越來越緊密,如何能用來解決高齡少子化缺工問題的推力,又避免衝擊目前就業人口的拉力?將是機器人產業維持成長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