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各地面臨能源轉型的重要議題,台灣也不例外。在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同時,核能的存廢與應用再度成為討論焦點。本次的「東西講座」特別邀請臺師大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講座教授、現任職江陵集團創能中心執行長黃秉鈞博士,以「冷融合—無污染的核能技術」為題,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冷融合技術的發展歷程、現況和未來展望,並分享他投入冷融合研究的歷程與最新突破。
圖一 : 臺師大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講座教授、現任職江陵集團創能中心執行長黃秉鈞博士,分享他投入冷融合研究的歷程與最新突破。(攝影/王岫晨) |
|
冷融合,顧名思義,是一種在相對低溫下進行的核融合反應。核融合技術被視為解決能源問題的明日之星,而冷融合更以其安全性、低污染等優勢備受期待。然而,過去三十年間,冷融合在學術界一直是個敏感議題,甚至被部分學者視為「偽科學」。
黃秉鈞教授首先澄清,他並非要完全解開冷融合科技的謎團,因為這是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的研究項目,目前也尚未能完全得證,而是要以自身十餘年的研究經驗,從工程師的角度,探討冷融合的技術特點、反應機制和發展歷程。
冷融合:聚焦水沸騰與空化交互作用
黃教授將核融合技術分為「熱融合」和「冷融合」兩大類。熱融合,顧名思義,需要極高溫、高壓的環境才能進行,例如氫彈爆炸和托卡馬克裝置。這類技術雖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成本高昂且難以控制。
相較之下,冷融合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安全性更高且成本更低,他也將之稱謂第六代核能。然而它的學理目前未明,且缺乏主流科學界的支持,現今僅由機械業者與學術玩家積極投入,聚焦在水沸騰與空化交互作用為主要方面。
圖二 : 江陵集團創能中心執行長黃秉鈞博士(攝影/王岫晨) |
|
一直以來,人類一直夢想著能找到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而水,作為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之一,自然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黃秉鈞教授的研究成果顯示,水確實有可能成為驅動核融合反應的關鍵。
而在因緣際會之下,黃教授開啟了他研究冷融合技術的契機,目前他也試圖尋找一種更安全、更環保的核融合方式。他透過實驗證實,水可以激發核融合反應,並產生能量和同位素氣體。這項突破性的發現於2024年初發表在國際期刊上,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儘管冷融合技術仍處於發展初期,但其應用前景備受期待。黃教授認為,冷融合技術未來可應用於發電,取代傳統核電廠,提供更安全、更清潔的能源。此外,利用核融合產生的能量進行海水淡化,也能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除了發電與產生自然資源外,黃秉鈞教授也意外發現冷融合的副產品「重水(氘)」,對於醫療研究也有重大的用途,目前已有醫學研究將之應用於腫瘤的治療上,故冷融合的同位素氣體也可用於醫療診斷和治療方面。
黃教授強調,冷融合技術的商業化仍有一段路要走,但他對未來充滿信心。他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冷融合技術將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黃炳軍教授的研究成果不僅獲得學術界的肯定,也吸引了產業界的目光。在江寧集團林董事長的資助下,黃教授得以專心投入冷融合技術的研究,並積極探索其商業化應用。
**觀看講座直播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