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環院與水利署跨域合作 建構韌性永續環境 (2025.02.17) 為了因應極端氣候的衝擊,妥善處理氣候變遷導致的各種情況,建構韌性永續環境,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與經濟部水利署於今(17)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積極開展氣候變遷減緩、調適、治理技術等應用研究,雙方將提升科學研究資源的有效運用,共同迎接氣候變遷的嚴竣挑戰 |
 |
金屬中心領航全台取得碳足跡認證 協助企業加速淨零轉型 (2024.07.31) 因應國際淨零排放趨勢及供應鏈要求,金屬中心於今(2024)年獲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碳足跡查證」機構,成為全台灣第一家取得查證資格的法人單位,並且陸續取得環境部、金管會認可的溫室氣體查驗機構資格,未來將可協助業界碳排放活動進行有效監管,為企業永續低碳發展提供可靠依據,推動企業實現低碳永續經營 |
 |
打造耐震永續家園 國研院國震中心主任履新 (2024.05.17) 國科會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於今(17)日舉行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交接典禮,由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工學院副院長歐昱辰接任。國研院院長林法正感謝前主任周中哲過去三年的努力付出 |
 |
筑波集團攜手海大淨灘 齊力守護海洋生態 (2024.04.25) 減塑行動能夠維護海洋生態,筑波集團近日於新竹新豐濱海沙灘舉辦年度淨灘活動,並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簡稱海大)師生共同參與,以實際行動守護海洋環境。
筑波集團長期致力於環境保護,自2010年起認養新竹新豐濱海沙灘,每年定期舉辦淨灘活動,號召員工及眷屬一同守護海岸線 |
 |
打造永續家園 新版建築物耐震規範正式上路 (2022.11.15) 地震一直是台灣最主要的天災之一,為確保建築物的工程品質,所有工程均需依據政府所頒布的規範進行設計施工,因此檢討與修訂建築物耐震規範,是全面提升結構耐震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
西門子攜手台德夥伴 助台灣打造城市4.0 (2022.03.03) 台灣西門子與德國在台協會、德國經濟辦事處,以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今日共同舉辦《Smart∞ 2022臺灣永續峰會:城市4.0 數位智聯+》,包含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鄭文燦、高雄副市長林欽榮,以及新竹副市長沈慧虹皆應邀出席,共同宣誓推動城市數位轉型的決心 |
 |
慧榮立冬築愛齊步走 力助失依兒新創家園 (2020.11.09) 忠義基金日前(7日)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舉辦「築愛齊步走」公益健走暨愛心園遊會。慧榮科技號召員工、員眷及友好廠商超過百人齊步相挺,期許透過闔家參與健走的行動中,強化家庭意義、凝聚眾人力量,構築社會中足夠的未來能力,翻轉失依兒曾遭遇暴力、遺棄或不當對待的遺憾 |
 |
「震守家園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 秀地震防災科技產業鏈 (2019.07.22) 對於生活在臺灣島的我們,地震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環,如何與地震和平共存以共同建立一個耐震的永續家園,成了重要課題。由行政院科技會報、科技部及交通部指導 |
 |
CIP率先成立彰化近岸永續發展基金 支援長期近岸生態環境監控 (2018.05.31) 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在遴選獲選後,率先兌現環評承諾,宣布成立彰化近岸永續發展基金。CIP規劃將挹注2.5億元在彰化支援長期近岸生態環境監控、保育計劃、宗廟及人文活動等 |
 |
小型風力機組產業發展趨勢與商機探索研討會 (2017.03.24) 全球小型風力市場因應已開發國家追求低碳城市、開發中國家與偏遠地區對於電力需求告急,而蓬勃發展。根據GlobalData預估,2025年小型風力發電機累積裝置容量將達4.8GW,極具發展潛力 |
 |
台灣產業轉型 西門子籲低碳機不可失 (2016.03.03) 巴黎協議宣示低碳經濟的來臨,在此協議前,西門子(Siemens AG)總部已宣布將於2030年實現零碳排放的願景,致力成為全球首家「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的工業公司,並藉此表明減少碳排放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重要的商業計劃,還能帶來豐厚的回報 |
 |
友達開創太陽能電廠營運新模式 建構完整價值鏈 (2014.04.08) 友達光電7日宣布已與國內數家保險公司共同籌組設立星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看好再生能源發展前景並以打造低碳永續家園為理想,星河能源將致力於國內太陽能電廠的經營及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