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Meta攜手UNESCO擴展AI語言模型 支援弱勢語言 (2025.02.07) Meta宣布,旗下基礎人工智慧研究(FAIR)團隊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合作,擴大對AI模型中弱勢語言的支援,開發能夠處理多語言問題和弱勢語言的模型。
Meta指出,將尋找合作夥伴,共同推進和擴展其開源語言技術,包括 AI翻譯技術,尤其側重於弱勢語言,以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土著語言十年中的工作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2025年智慧眼鏡將成主流?AI助攻成關鍵 (2025.02.05) MIT Tech Review近期撰文指出,智慧眼鏡正蓄勢待發,準備迎接它的「酷」世代。包含Meta與Ray-Ban合作推出的智慧眼鏡,而Snap則推出了第五代Spectacles,兩者都走在潮流尖端。去年12月,Google展示了新款未命名的Android XR原型眼鏡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OpenAI內部正討論開源策略的可能性 (2025.02.03)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近期在Reddit的「Ask Me Anything」(AMA)活動中,公開討論了公司未來可能採取的開源策略。 他坦言,OpenAI過去在開源方面的立場可能存在偏差,並表示公司正在考慮調整策略,開放部分舊有模型的權重和研究成果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產業AI化因時制宜 開源AI小語言模型異軍突起 (2025.02.02) 在這波針對DeepSeek開源推理模型熱烈討論的表象之外,倘若能排除地緣政治、人為意識型態的干擾,其實早在2024年底就有許多專業組織指出,人工智慧(AI)小語言模型將是今年持續成長的關鍵,相關技術發展或許比起預期快速,再次突顯開源模式的價值,但仍在原先所預測的發展路徑上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展望2025年頭戴裝置市場 從VR停滯到AR智能眼鏡的轉型契機 (2024.12.30) VR頭戴裝置的發展雖然在技術層面不斷進步,但市場仍面臨多重挑戰。在硬體設計上,如何在保持高效能的前提下實現裝置輕量化與舒適佩戴,仍是廠商需解決的難題。此外,顯示技術的進步雖提升了沉浸體驗,但與之相對的是成本壓力居高不下,尤其是在高端產品中顯得尤為明顯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2024智慧創新跨域競賽成果出爐 虛實居家樂高體驗遊戲奪冠 (2024.12.20) 將智慧創新應用在日常遊戲中,透過虛實整合功能為遊戲創造更多互動和增加趣味性,已成為遊戲玩家期待的新體驗。銘傳大學人工智慧應用學系開發「虛實居家樂高拼裝體驗遊戲」,讓樂高積木迷透過VR技術實現沉浸式拼搭體驗,能夠滿足對積木世界的想像與互動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專訪Astera Labs:Fabric Switch晶片、UALink與PCIe 6 (2024.11.11) 資料中心系統連接解決方案供應商Astera Labs產品管理副總Ahmad Danesh,日前特別接受CTIMES的專訪,暢談該公司最新推出的Scorpio 智慧型交換器晶片系列。這款產品主要作為人工智慧(AI) 基礎架構的效能和擴展能力的晶片系列,包含Scorpio P系列和X系列兩款晶片,均採用軟體定義架構,可實現更高的靈活性和客製化設計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臺大團隊開發全球領先光場AR顯示技術 克服暈眩問題 (2024.10.16) 傳統AR/VR顯示容易讓配戴者產生暈眩的現象,而台大電信工程學研究所陳宏銘教授,與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吳明賢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攜手臺大衍生新創公司兆輝光電(PetaRay),成功開發出領先全球的「光場擴增實境(AR)」顯示科技,有效解決暈眩的問題,並大幅提升觀看的舒適度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雙臂機器人引風潮 類人形應用猶欠東風 (2024.08.28) 在今年全台灣最大工業科技盛會「Intelligent Asia 2024」落幕後,雖然成功延續近年來人工智慧話題,遺憾的是不僅少了原先傳出將旋風訪台的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還未見如同期已在對岸卷起的AI人形機器人熱潮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Microchip與Acacia合作優化Terabit等級資料中心互連系統 (2024.08.14) 最新的資料中心架構和不斷增長的流量對資料中心之間的頻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應對這一挑戰,系統開發人員必須簡化新一代 1.2 Tbps(1.2T)傳輸解決方案的開發流程,以適用於各種客戶端配置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AI智慧生產競築平台 (2024.08.01) 受惠於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 GenAI)題材持續發酵,由 NVIDIA 帶動的AI熱潮,使得台灣在 AI製造供應鏈角色備受矚目。台灣資通訊、電子零組件占有出口比重與日俱增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施耐德電機推出全新資料中心管理模型 聚焦永續淨零 (2024.07.31) 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今(31)日宣布旗下DCIM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管理解決方案(EcoStruxure IT),將推出基於全新模型、自動化永續指標報告功能,提供對能源消耗、歷史資料分析及詳細測量的可視性;同時攜手AWS、微軟、Google、Meta等企業,呼籲資料中心供應鏈採用EPD,加速實現永續淨零目標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NVIDIA AI Foundry為企業打造客製化Llama 3.1生成式AI模型 (2024.07.25) NVIDIA日前宣布,推出新的NVIDIA AI Foundry服務和 NVIDIA NIM推論微服務,透過今天同樣推出的Llama 3.1開放模型系列,為全球企業增強生成式人工智慧(AI)能力。
借助 NVIDIA AI Foundry,企業和國家現在可以使用 Llama 3.1 和 NVIDIA 軟體、運算和專業知識為其特定領域的產業用例創建客製化「超級模型」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多重技術融合正在影響機器人發展 (2024.07.19) 在人工智慧演算法的推動下,這些機器人具有適應、學習和動態優化操作的能力,因此,生產線、物料搬運和品質控制中的重複性任務現在可以以更高的精度、速度和靈活性執行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安提國際與所羅門合作 加速AI和3D機器視覺應用落地 (2024.07.11) 安提國際(Aetina)宣布,攜手合作AI 3D視覺和機器人解決方案商所羅門(Solomon)。安提國際提供高效能邊緣AI解決方案,包含最新的NVIDIA Jetson系統和 NVIDIA NCS認證系統,能完美整合所羅門先進的3D機器視覺設備,可依據產業應用需求提供客製化邊緣AI和3D視覺解決方案,為全球各行各業探索商業智能應用的無限可能性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台灣AI關鍵元件的發展現況與佈局 (2024.06.13) 就人工智慧(AI)裝置的硬體來看,關鍵的零組件共有四大塊,分別是邏輯運算、記憶體、PCB板、以及散熱元件。他們扮演著建構穩定運算處理的要角,更是使用者體驗能否優化的重要輔助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AI帶來的產業變革與趨勢 (2024.06.13) 隨著2025年AI PC軟硬整合更完備,將成為推動產業復甦的關鍵動力;AI伺服器受惠於生成式AI大型語言模型、企業內部模型微調等因素導致需求持續上升,成為2024年伺服器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COMPUTEX] 聯發科將全面推動混合AI運算 打造生成式未來 (2024.06.04) 聯發科技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今日於COMPUTEX 2024發表主題演講,強調生成式AI將引領未來科技發展,而聯發科也將憑藉先進的運算技術,從邊緣裝置到雲端,全面推動混合式AI運算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打造沉浸式體驗 XR裝置開啟空間運算大門 (2024.04.25) XR頭戴裝置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真實、自然的沉浸式體驗。
除了娛樂,XR裝置已經開始滲透到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
而舒適度不足、內容不夠等,都是普及路上尚待解決的難題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Cadence收購BETA CAE 進軍結構分析領域 (2024.03.17) 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日前宣布,已達成收購BETA CAE Systems International AG 的最終協議。BETA CAE Systems International AG 是一家領先的多領域工程模擬解決方案系統分析平台供應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