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235
(您查閱第 8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韓國研發微型磁鐵操控細胞 可望革新醫療診斷技術 (2025.01.06)
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研究院 (DGIST) 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磁性工程技術,利用先進微影技術在微型磁鐵上刻蝕出微小凹槽,簡化並改善了細胞和生物載體的操作。這項創新技術可望應用於細胞分析、醫療診斷和晶片實驗室等領域,打造出更輕巧、更具成本效益的攜帶型系統
美環保署疑為半導體業開綠燈 PFAS審查遭批放水 (2024.12.29)
美國環保署(EPA)可能批准半導體產業使用新PFAS(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永久化學品」。隨著美國半導體產量提升,此舉恐大幅增加含未經充分研究PFAS的污染,這些PFAS可能具毒性、會在環境累積,並加劇氣候變遷
工研院整合保險導入AI創新服務 攜逾20家業者搶攻兆元商機  (2024.12.25)
根據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資料顯示,臺灣每年保費收入約3兆元,考量現今醫療保險內容與規劃越來越多元及繁瑣,如何透過保險最大化理賠金額,保障自身權益,為一般民眾會遇到的難題
慧榮捐贈內視鏡診療設備 助力新竹臺大分院提升照護品質 (2024.12.25)
癌症的早期診斷與精準治療是改善患者存活率與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廠商慧榮科技捐贈內視鏡診療設備助力新竹臺大分院推動醫療創新,並且提升癌症病人的照護品質
長佳智能運用AI技術整合演算法提升管理系統成效 (2024.12.06)
長佳智能在今年醫療科技展不僅展示AI技術對於癌症個人化精準醫療的助力,同時也推出其他非屬醫療器材,但須運用AI技術或特殊演算法的輔助醫療或改善醫療院所管理的產品,例如兒童生長評估系統與智能化健檢排程系統
經濟部開發空氣採樣機器人 強化台灣智慧醫療產業競爭力 (2024.12.05)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今(5)日於「2024醫療科技展」科專成果主題館展示工研院、金屬中心及生技中心等3大法人共計14項前瞻醫療科技,瞄準智慧醫材、數位療法、精準檢測、植入式醫材等需求,並特別展出兩項機器人技術
澳洲UOW大學獲資助開發量子成像系統 革新癌症放射治療 (2024.11.27)
澳洲臥龍崗大學 (UOW) 獲得澳大利亞政府關鍵技術挑戰計劃資助,開發名為LANTERN的先進成像系統,有望革新癌症放射治療。 該專案由物理學院的Saree Alnaghy博士領導,利用量子光子計數探測器,可以更精確地定位腫瘤,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的損害
2024國家藥科獎揭曉 醫材軟體研發見碩果 (2024.11.20)
為了持續推動和支持生技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鼓勵更多優秀的團隊投入創新研發,衛生福利部與經濟部近日共同舉辦「2024國家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簡稱國家藥科獎)的頒獎典禮,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頒發藥品類、醫療器材類及製造技術類的金、銀、銅質獎,彰顯生技醫藥產業研發實力與國際競爭力
英國科學家利用AI模擬癌症病人試驗 加速新療法開發 (2024.11.14)
根據BBC報導,英國曼徹斯特的科學家們正在利用AI技術革新癌症治療方法,他們開發出一種可以模擬放射治療臨床試驗的AI模型。這項突破性的研究有望加速新療法的開發,並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亞洲生技大會開幕 經濟部宣示技轉癌症新藥與精準檢測技術 (2024.07.26)
歷經後疫時代生醫產業倍受矚目,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4)今(26)日隆重開幕,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也正式宣布2項癌症醫療研發成果重大產業化進展:其一是由生技中心專屬授權朗齊生醫
2024 BTC預備會議掀序幕 智慧創新協助生醫產業升級 (2024.07.10)
為布局生醫產業發展藍圖、完善產業政策規劃,行政院每年定期舉辦「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io Taiwan Committee;BTC)」及預備會議。2024年度預備會議於今(10)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高醫大攜手清大共展AI醫療與大數據研究成果 (2024.06.21)
2024年適逢高雄醫學大學創校70周年,高雄醫學院一步一腳印拓展累積能量迄今,逐漸發展為南台灣醫學重鎮。近年來不僅在醫療領域上有所成就,更將研究領域延伸至多元醫療科技,其中包含人工智慧AI、大數據等技術,皆是面對未來新疾病、高齡化威脅等挑戰的生醫發展重點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入健保 開啟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 (2024.05.14)
癌症長期位居臺灣十大死因之首,2023年的相關醫療支出近1,400億元,占國家總醫療預算近兩成,健保資源面臨莫大的挑戰,衛生福利部於5月1日將19種癌症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納入健保給付,透過檢測生物標記尋找基因突變,進而評估標靶藥物精準投藥,預計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
達梭系統攜手CDR-Life 加速癌症治療科學創新 (2024.04.28)
以科學為基礎的虛擬雙生(virtual twin)體驗領導者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es)日前宣布與瑞士生物治療公司CDR-Life攜手合作,幫助CDR-Life運用其專有的M-gager平台,研究基於抗體的生物製劑(antibody-based biologics)的穩定性,加速下一代高腫瘤選擇性免疫療法(highly tumor-selective immunotherapies)的開發進程
AWS:生成式AI將逐漸具備文化意識 (2024.01.03)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不斷發明各種工具和系統,藉由創新不僅增長了能力,也造就新的工作和職位,人們也持續調整自己來適應這些改變。而這些變革的速度在過去一年急劇加快,雲端技術、機器學習以及生成式AI變得更加普及,從撰寫郵件到開發軟體,甚至是早期的癌症篩檢,這些技術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面向
經濟部法人開發智慧醫療設備與材料 攜手仁寶及醫院完成多例手術 (2023.11.30)
迎合當前全球老齡少子化趨勢,對於醫療科技越來越重視。經濟部也自今(30)日起至12月3日,於南港展覽一館「2023醫療科技展」科專成果主題館N613a攤位上,展出工研院、金屬中心及生技中心3大法人,共計16項前瞻醫療科技,瞄準智慧及植入式醫材需求
英特爾加速推動HPC和AI技術 投入科學研究發展 (2023.11.20)
英特爾在美國丹佛Super Computing年度展會(SC23)上展示了藉由AI加速的高效能運算(HPC),產品組合展現出HPC和AI工作負載的效能。英特爾也分享與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ANL)合作Aurora生成式AI計畫的相關進展
國輻中心光源啟用30週年 特有科技力成為台灣光源先鋒 (2023.10.23)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今(23)日舉行「光源啟用30週年」慶祝活動。多位產官學研界知名貴賓均出席活動,共同見證台灣同步輻射發展的萌芽、茁壯與綻放。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致詞表示
北榮核醫精準醫療中心開幕 為癌症治療增進效益 (2023.10.03)
現今診斷治療趨向融合科技與醫學成效,台北榮民總醫院於2日舉行核醫精準醫療中心剪綵暨數位化正子電腦斷層造影儀(PET/CT)啟用儀式,結合AI智慧醫療及堅強的醫療團隊,並引進、開發特定腫瘤的放射性藥物,建構完整的癌症治療中心,引領癌症治療新紀元
AI醫療大勢降臨 台灣要建第二座神山 (2023.09.26)
科技的影響力擴及智慧醫療,智慧醫療是大勢所趨,台灣能否挾ICT與電子產業鏈完整優勢,站在趨勢的浪頭再造神山,值得期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Microchip推出全新Switchtec PCIe 4.0 16通道交換器系列產品,為汽車和嵌入式計算應用提供多功能性
2 凌華科技攜手銳能智慧科技 打造電動車社區充電最佳EMS能源管理系統
3 雅特力AT32F421遙控攀爬車電子調速新方案,助力征服極端地形
4 意法半導體推出靈活、因應未來的智慧電表通訊解決方案,協助能源轉型
5 泓格PET-2255U:靈活接線與簡易控制,工業自動化的全能利器
6 貿澤開售適用於消費性和醫療穿戴式裝置的 全新STMicroelectronics含vAFE的ST1VAFE3BX生物感測器
7 Silicon Labs BG22L及BG24L精巧版SoC提供應用優化的 超低功耗藍牙連接
8 Rohde & Schwarz推出 R&S ScopeStudio 助力開發團隊的基於個人電腦的示波器解決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