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oT應用對電動車續航力的挑戰與發展 (2025.04.11) AIoT雖能提升電動車效能,但也帶來能源消耗的挑戰,特別是在自動駕駛等需大量運算的系統中。然而,AIoT在電池管理、路徑規劃、充電排程和剩餘電量預測等方面的應用,仍有助於提升能源效率和續航力 |
 |
英國大學創新輻射偵測器 將用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2025.04.07) 英國西蘇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 UWS)的團隊,成功研發出一款劃時代的輻射偵測器,預計將在包括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在內的多個頂尖研究機構中,扮演先進核子實驗的關鍵角色 |
 |
經濟部與多國分享空品感測技術 共促APEC環境經濟發展 (2025.03.21) 面對現今全球空污問題正損及人身健康,更突顯空氣品質監測的重要性。由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及APEC PPSTI(Policy Partnership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PPSTI)小組支持下 |
 |
香港大學研發可伸縮有機電化學電晶體 開啟穿戴科技新紀元 (2025.03.19) 根據.embedded.com的報導,香港大學研究團隊在穿戴式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研發出可伸縮的有機電化學電晶體(OECTs)。這項創新技術結合了彈性、微型化和即時運算能力,有望徹底改變穿戴式裝置的舒適性和功能性 |
 |
從健身房到生活場域 生物感測技術重新定義健康管理 (2025.03.18) 過去十年,穿戴式裝置已成為運動愛好者的標準配備,從心率監測到卡路里計算,數以億計的用戶透過手腕上的裝置優化訓練成效。然而,隨著生物感測技術迎來關鍵突破 |
 |
感測元件的技術與應用 (2025.03.14) 本文將深入探討環境感知元件最新的技術突破,包括製程技術、整合技術以及與 AI 的結合,並分析其在智慧交通、環境監測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應用案例。 |
 |
低空經濟方興未艾 亞洲地區成為全球低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2025.03.10) 低空經濟,指圍繞1000米以下空域開展的經濟活動,包括通用航空運營、航空製造、飛行培訓、航空旅遊、低空物流配送等多個領域。近年來,全球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已成為全球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
 |
意法半導體升級版感測器開發板 強化 ST MEMS Studio 即插即用體驗 (2025.02.18)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推出新一代感測器評估板 STEVAL-MKI109D,讓搭載 MEMS 感測器的情境感知應用開發更快速、更強大且更具彈性 |
 |
2025.03(第400期)環境感知 (2025.02.18) 「環境感知」作為構建智慧世界的關鍵基石,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環境感知技術賦予機器如同人類般的感知能力,
透過各式各樣的感測器、微處理器、無線通信模組等關鍵零組件,
收集、分析、處理周遭環境的資訊,進而實現對世界的智能感知與控制 |
 |
國科會提報最新科技發展重點 將應用衛星AI科技監測空品治理 (2025.01.14) 國科會今(14)日提報「115年度政府科技發展重點規劃」,說明國家整體科技布局及科技預算籌編規劃。其中包括「科學園區發展與均衡台灣」,強調未來發展須兼顧產業發展及地方共榮;另由環境部提報「利用新興科技監測與治理空氣品質」,運用衛星資料及AI技術進行智慧監測與治理 |
 |
光子技術是6G無線通訊的關鍵突破點 (2024.12.31) 6G技術逐漸成形,下一代無線通訊的願景正迅速從概念轉為現實。6G不僅是一項技術升級,更是一場針對無線通訊基礎、應用及標準化的全方位革新。它將不僅僅滿足人類社會對數據傳輸速度和容量的期待,更將推動無線通訊與其他尖端科技的深度融合,開啟全新的應用場景與技術可能性 |
 |
從環境監控到能源管理,泓格DL-11 系列模組為智慧建築賦能 (2024.12.10) 泓格科技全新推出的 DL-11 系列模組,專為環境監控設計,具備溫度、濕度、露點溫度、大氣壓力及海平面高度的測量功能。模組外型輕巧、內建高性能感測器,提供即時而準確的數據,且適用於多種環境的監控需求 |
 |
Arduino 新品:Nicla Sense Env,感測節點內建 AI 感測器 助創客監測空氣、環境 (2024.11.25) (圖一)
我們(編按:在此指 Arduino 團隊)很高興宣佈,在 10 月 10 日推出最新產品:Nicla Sense Env!這是我們在系統模組和感測節點系列中的最新成員,專為創新者設計,使您能探索更多新可能性 |
 |
資策會發表2025十大AI關鍵技術趨勢 助企業導入生成式AI應用 (2024.11.07) 在科技管理領域中,技術預測是重要環節之一。為協助企業善用AI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優勢,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簡稱軟體院)於今(7)日舉辦2024 STI TECH DAY,並首次發表「2025十大AI關鍵技術與趨勢」 |
 |
以戰略產業層次看無人機產業發展方向 (2024.10.24) 因應俄烏戰爭中無人機展現出的「不對稱作戰」優異表現,以及地緣政治緊張所造成的國際市場去中化趨勢,無人機技術逐漸成為國家產業發展的重心,對國防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均具有深遠影響 |
 |
低空無人機與飛行汽車的趨勢與挑戰 (2024.09.25) 本文將以「低空無人機與飛行汽車」為主題,從無人機的種類與應用、導航與定位系統、新能源技術、飛行汽車的未來發展與規範,以及台灣無人機產業鏈等五個方面,深入探討這一領域的現狀與未來趨勢 |
 |
航太電子迎向未來 (2024.09.25) 航太電子產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變革時期,台灣作為全球電子製造業的重要一員,正積極參與這場技術革命,並在全球航太電子供應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
量子運算:打造自動駕駛汽車新領域 (2024.08.22) 生成式AI將為電動車發展帶來革新,量子運算可謂是重要助力,共同推動電動車的各種創新。本文討論量子運算如何完善先進車輛駕駛輔助系統,以及與這項顛覆性技術相關的資安風險 |
 |
谷林運算GenAloT平台亮相 搶占雲端AI商機 (2024.08.22) 如今於人工智慧(AI)時代,製造業投入數位化和智慧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AIoT新創公司谷林運算(GoodLinker)也在8月21~24日舉行的台北自動化大展N1002攤位上,發表專為工業設備和環境監測打造的數據分析解決方案「GenAIoT 工業數據平台」 |
 |
遠傳與中研院攜手開發全台首部5G AI生態聲景蒐集器 (2024.08.14) 生物多樣性研究有了重要的支援工具,遠傳電信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攜手合作開發出全台首部「5G AI生態聲景蒐集器」。遠傳5G實驗室開發的全新聲景蒐集裝置體積小巧、兼具防水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