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今(14)日提報「115年度政府科技發展重點規劃」,說明國家整體科技布局及科技預算籌編規劃。其中包括「科學園區發展與均衡台灣」,強調未來發展須兼顧產業發展及地方共榮;另由環境部提報「利用新興科技監測與治理空氣品質」,運用衛星資料及AI技術進行智慧監測與治理。
|
環境部也以科學為基礎,量測空氣品質監測數據,提供空污管制策略參考。 |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因應近年來全球政經變革劇烈、國際氣候變遷日益嚴峻,面臨供應鏈重組、淨零減碳、AI火速推進科技競逐等各項情勢挑戰,政府將持續強化科技前瞻布局,已規劃115年科技預算需求約1,800億元,將執行跨部會整合與產學研界密切合作。
其中將建構晶片台灣隊「Chips Team Taiwan」,利用台灣半導體優勢連結本土產業需求,納入軟硬系統整合開發,打造安全且具韌性的供應鏈,進一步對接國際市場、行銷全球;也要建立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主權AI,促成各項科技研發的落地應用,奠定未來推展產業基礎。並以AI+晶片的雙驅力,進一步帶動中小微企業等百工百業蓬勃成長,打造為「人工智慧之島」的願景目標!
環境部也以科學為基礎,量測空氣品質監測數據,提供空污管制策略參考。2024年首次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及台灣學者專家跨部會合作,於高屏地區執行垂直3D空品觀測實驗。除解析從地面至3,000m的氣象環流場分佈。
進一步比對飛機觀測與無人機採樣,明確解析污染物濃度的垂直變化;並提供模式模擬及衛星觀測作為校驗,增進空品不良預警能力,與作為制定管制改善策略參考。另一方面,環境部也透過物聯網累積大數據及結合生成式AI技術,強化污染溯源能力,提高智慧治理效率。
環境部亦規劃透過跨部會合作,研發台灣第一顆環境溫室氣體與空氣品質應用之衛星,以期能快速掌握鄰近國家境外空污傳輸、溫室氣體對臺灣的影響程度及本地污染的時空變化,除提升環境監測時空解析,更有望擴大衛星應用產業鏈。
吳誠文表示,期許台灣的環境監測不斷精進,從地面到空中,從傳統到創新,持續突破技術限制,朝向雙軸轉型、永續監測邁進,並將監測數據轉化為具應用價值的資訊庫,為環境政策提供支援和新思路;透過國際合作發展衛星應用於環境監測,進一步提升大範圍空間監測能力,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台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