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航向藍海 海大與臺大攜手參與美國湯普森研究船航次 (2025.03.03) 臺美海洋科學合作研究深耕24年,對於提升臺灣海洋科學的國際視野與競爭力具有深遠影響。近期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臺灣大學海洋研究團隊攜手參與臺美科學聯合研究航次,搭乘美國華盛頓大學海洋研究船湯普森號 (R/V Thomas G. Thompson) 進行海洋探測研究 |
 |
無人機科技突破:監測海洋二氧化碳的新利器 (2024.11.27) 由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的科學家和業界合作夥伴組成的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海洋監測工具,可以更有效地測量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海洋科學》期刊上,為全球科學界提供了更先進的海洋監測技術 |
 |
精進海洋前瞻科研能量 國研院海洋中心主任履新 (2023.08.02) 台灣四面環海,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積極推動海洋科學研究,提升海洋前瞻研究能量,以及深化多元海洋文化。國研院近日舉行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交接典禮,由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聘研究員孟培傑接任 |
 |
海大領航跨域協作 多方鏈結打造數位海洋 (2023.07.10) 海洋氣候多變,要即時擷取海洋與大氣資訊數值,浮標監測是方法之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多校研究團隊組成的海洋聯盟,今(10)日於馬祖舉辦「海洋環境及氣象觀測浮標」啟動典禮,由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國科會副主任委員林敏聰,會同連江縣縣長王忠銘、張永江議長共同見證 |
 |
臺灣海洋聯盟揭牌 建立科學整合管理永續發展平台 (2022.07.06) 科技部會同海洋委員會,協助學界成立臺灣海洋聯盟(Taiwan Ocean Union, TOU),於今6日上午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舉行揭牌儀式,由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海大校長許泰文、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國家海洋研究院陳建宏院長及臺灣海洋聯盟蔣國平執行長代表揭牌 |
 |
國研院海洋中心與國海輝固合作培訓海洋研究人才 (2022.02.22) 為促進台灣的海洋研究與離岸風力發電的發展,國研院海洋中心與國海輝固於今(22)日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投入相關人才培訓,增加本國籍船員執行海洋研究及離岸風電專案時的競爭力 |
 |
「臺灣海洋聯盟」啟動 倡議海洋永續 (2021.10.04) 科技部會同海洋委員會協助學界,10月1至2日於中山大學舉辦「臺灣海洋聯盟啟動儀式暨2021臺灣海洋聯盟大會」,由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主持開幕,並且與海洋委員會副主委蔡清標、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聯盟召集人蔣國平教授以及海洋學界代表共同進行「臺灣海洋聯盟」啟動儀式 |
 |
助開發海洋與氣候變遷解方 ADI聯手WHOI成立創新加速器 (2021.04.21)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WHOI)與亞德諾半導體(ADI)宣布,雙方共同成立海洋與氣候創新加速器(Ocean and Climate Innovation Accelerator;OCIA)。ADI承諾在三年內提供該聯盟300萬美元的資金支援,提升海洋在因應氣候變化時扮演關鍵角色的認知,並持續開發海洋與氣候相互作用的新型解決方案 |
 |
勵進研究船入塢保養作業完成 奔向大洋探測航行 (2021.02.17) 為了台灣的海洋產業永續發展,透過深耕海洋研究,能夠促進尖端科研在產業上中下游產生綜效,因此,研究船成為學術界研究海洋科學與科技的重要工具,國研院海洋中心的勵進研究船已於近日圓滿完成為期一週的保養工作 |
 |
培養科學的愛好者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作品驚豔 (2019.07.01) 「2019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近日在高雄市立空中大學進行決賽,最終由國小組越南胡志明市臺灣學校王可靜、王可恩「什麼!不用電的『寶特瓶冷氣機』? |
 |
希捷攜手中山大學教授建立「AI蝦」資料庫 (2018.12.05) 全球硬碟機與儲存方案供應商希捷科技的最新研究報告《資料脈動:釋放人工智慧的潛能》指出,亞太地區導入 AI 技術的步伐快速穩健,62% 的台灣企業組織表示已開始於至少一個或多個部門採用 AI,多數受訪的資深IT專業人員相信,導入AI應用將有助推升產量與營運表現,,而如今,這股人工智慧風潮也吹進台灣的傳統養殖產業 |
 |
國研院與金融研訓院簽訂合作備忘錄 (2015.09.04) 國家實驗研究院(簡稱國研院 )與台灣金融研訓院於9月4日完成合作備忘錄(MOU)之簽署,簽約儀式由國研院院長羅清華與金融研訓院董事長洪茂蔚代表進行簽約互換。該備忘錄內容包含未來將針對氣候變遷衍生的金融創新議題,例如巨災財務風險移轉等,共同推動協同研究,展開跨領域之合作,從而協助氣候金融之推動 |
 |
Blue Coat協助日本機構加速全球資料傳輸 (2007.08.22) 廣域網路應用傳輸與安全網路閘道設備廠商步立康系統Blue Coat Systems,宣佈日本海洋科學研究機構(JAMSTEC;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旗下「地球模擬器」中心(ESC;Earth Simulator Center),已選擇採用Blue Coat SG Client軟體,將超級電腦模擬產生的大量資料,加速發送給世界各地的獨立科學家及相關機構 |
 |
Actel ProASIC Plus FPGA獲MBARI採用 (2005.01.17) Actel以Flash為基礎的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獲美國加州Monterey海灣研究所(Monterey Bay Aquarium Research Institute;MBARI)的青睞,將選用於其先進的水下測震設備中。MBARI測震設備位於Monterey海灣的海底,採用類比感測器來收集資料,然後存儲到硬碟上 |
 |
日本地球模擬器再度超級電腦榜首 (2002.11.19) 據日經BP社報導指出,在對分佈於全球的超級電腦性能進行的排名調查中,日本海洋科學技術中心橫濱研究所的“地球模擬器(Earth Simulator)”位居榜首。這項調查由美國田納西州大學舉辦,每年6月和11月發表結果,至今已舉辦十年,今年6月份的調查中奪得排行榜冠軍寶座的依然是“地球模擬器” |
 |
美國國防部採用 IBM 超級電腦「藍色海洋」 (2002.07.18) 美國海軍海洋科學署 (Naval Oceanographic Office, NAVOCEANO) 日前向 IBM 購買了一套超級電腦「藍色海洋」,將使用於開發並研究瘧疾和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可用疫苗。IBM「藍色海洋」將協助科學家建構世界上最精確的海洋波浪、水流和溫度模型,並處理美國國防部其他重要的研發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