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體機械囊括製程排/抽氣 提升真空系統節能效率 (2020.01.13) 在近年來受到中美貿易戰波及,造成台灣製造業哀鴻遍野,唯有半導體和面板設備產業因受惠於5G、AI所需次世代先進製程驅動成長。 |
|
因應AIoT需求 嵌入式系統強化資料處理與儲存效能 (2020.01.09) 資料的運算與儲存,向來是嵌入式系統的設計重點。在AIoT架構中,這兩大重點也需再度強化,以因應智慧化系統需求。 |
|
新能源與自駕車驅動 2020年汽車產業加速前進 (2020.01.09) 近幾年汽車產業的發展,重心聚焦在電動低排放的動力系統,以及以導航和轉向控制為核心要素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而同時兼具新能源與智能化,更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核心 |
|
專注創新與品質 旺宏電子深耕記憶體產業三十年 (2020.01.09) 旺宏電子(Macronix)是專注於非揮發性記憶體的技術與解決方案,而且一路堅持了三十年。 |
|
國防設備商機龐大 廠商切入發展有訣竅 (2020.01.09) 國防產業商機龐大,不過其系統產品必需在符合軍規、強固性設計、絕對穩定的前提條件下,才有機會敲開國防市場大門。 |
|
物聯網掀起智慧浪潮 嵌入式產業展開新局 (2020.01.08) 導入物聯網已成為產業趨勢,作為物聯網架構最重要的嵌入式技術也贏來前所未有的榮景,要掌握即將而來的龐大商機,業者除了要強化自身軟硬體能力,還需具備異業合作能力,方能站穩市場 |
|
汽車產業結構變革 電動化與自動化力道加速 (2020.01.07) 2019年,全球汽車整體銷售呈現小幅度的下滑。然而著節能減碳使得全球電動乘用車的銷售量穩定上升。電動車輛已成為車廠對應未來國際標準的策略路線。 |
|
歐日系空壓機大廠 力拚節能效益最大化 (2020.01.07) 避免災難性的全球暖化。而空壓機則可望居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協助企業節能減碳,又符合經濟效益。 |
|
善用RFID力量 讓石英製程可視化 (2020.01.07) 對多數製造業者來說,智慧製造系統仍屬於新技術與新概念,導入時需要克服多種挑戰,RFID則是相對成熟的技術,如果應用得當,一樣可達到可視化效益。 |
|
網路攻擊事件頻傳 資安已成嵌入式系統重大挑戰 (2020.01.07) 歐美市場對資安與隱私問題向來重視,台灣廠商必須及時了解其法規發展,方能掌握商機,達到企業永續生存的目標。 |
|
克服電化學氣體感測的技術挑戰 (2020.01.06) 未來的氣體感測器必須精準量測大幅降低的濃度、對目標氣體的偵測更有選擇性、使用電池維持更久的工作時間,以及更長時間提供一致的效能,並持續安全且可靠的工作 |
|
IO-Link技術與意法半導體 (2019.12.27) 所有的工業製造商,無論規模大小,都在升級生產設施、製造能力和工程服務,以朝向工業4.0的概念或智慧工業轉型。 |
|
零功率損耗小型非接觸式電流感測器 (2019.12.20) 市場急需兼具小尺寸、低損耗、高可靠性的電流感測器。ROHM以高靈敏度、低消耗電流的MI元件,研發出完全無需接觸即可進行電流檢測的新產品。 |
|
智慧型中水回收設備 不只節能更要有效率 (2019.12.19) 「中水再利用」意指排放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雨水,經過回收處理後,可以再利用的回收水。 |
|
利用深度學習分析衛星雷達影像 (2019.12.18) 本文敘述從Kaggle競賽學到最佳的構想,並且使用MATLAB及卷積神經網路(CNNs)來實現該構想,接著去建構能夠實際操作使用的軟體。 |
|
看好液氣壓元件前景 加碼提升5G時代競爭力 (2019.12.16) 在目前推動製造業競相邁向工業4.0終極目標的過程中,再加入5G垂直應用之後,讓液氣壓自動化元件更受重視,促使國內外大廠均加碼投資建廠,並改造營運管理模式。 |
|
人工智慧革命: 無標記姿態擷取技術顛覆影片錄影 (2019.12.12) 科學家們使用The Imaging Source DMK 37BUX287相機進行高速錄影,結合實驗室自行開發的開源軟體工具DeepLabCut所寫成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來追蹤老鼠的行為事件及相應其腦部活動 |
|
節能液壓自動化元件 滿足高效彈性擴充需求 (2019.12.04) 面臨貿易戰後全球供應鏈重組之際,台灣製造業無論是回流或搬遷到東南亞生產基地,都可能難以在短時間內另闢新廠,唯有先針對既有廠房內機台、生產線改裝,以提升生產彈性,達到節能、高效目的 |
|
工業4.0衝擊製造業 人機介面需同步進化 (2019.12.02) 在工業4.0的衝擊下,人機介面已然面臨新變局,唯有不斷因應產業變化,轉換設計思維,才能讓產品符合新世代產業的需求,永續生存於市場。 |
|
因應市場規範 掌握龐大節能商機 (2019.11.29) 因應全球的節能趨勢,台灣在硬體產品方面必須受限於國外市場的規範,因此只能盡量調整產品設計,在軟體,台灣廠商則可發揮客製化服務優勢,鎖定中小企業族群,掌握市場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