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黑洞的新視角 臺灣師大與中研院天文所助力事件視界望遠鏡新發現 (2025.01.21)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團隊近日再度傳來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M87*)的新動態。透過對2017年和2018年觀測資料的多時刻分析,研究團隊確認黑洞旋轉方向遠離地球,並進一步解釋吸積盤湍流如何導致黑洞影像環狀結構亮點的偏移 |
|
波蘭實驗室研發鑽石「微刻印」技術 有望終結血鑽石 (2025.01.21) 雖然國際法明令禁止衝突鑽石交易,但現行的認證制度仍存在漏洞,難以百分百保證鑽石來源。如今,波蘭一間實驗室研發出突破性的「微刻印」技術,有望徹底杜絕血鑽石,為珠寶產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
|
CTIMES編輯群解析2025趨勢 (2025.01.10) 每年的一月,CTIMES編輯群們針對自身所關注的領域,提出各自對於科技產業的觀察心得與看法。今年AI應用在各產業所發揮的影響力更甚於以往,為產業增添許多的新變數,並持續為產業造就出更多的樣貌 |
|
SEMI:2025年將啟動18座新晶圓廠建設 (2025.01.08)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發布的「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預計 2025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啟動 18 座新晶圓廠建設項目,其中包括3座200mm晶圓廠和15座300mm晶圓廠,大部分預計將於 2026年至2027年投產 |
|
韓國研發微型磁鐵操控細胞 可望革新醫療診斷技術 (2025.01.06) 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研究院 (DGIST) 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磁性工程技術,利用先進微影技術在微型磁鐵上刻蝕出微小凹槽,簡化並改善了細胞和生物載體的操作。這項創新技術可望應用於細胞分析、醫療診斷和晶片實驗室等領域,打造出更輕巧、更具成本效益的攜帶型系統 |
|
半鑲嵌金屬化:後段製程的轉折點? (2025.01.03) 五年多前,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提出了半鑲嵌(semi-damascene)這個全新的模組方法,以應對先進技術節點銅雙鑲嵌製程所面臨的RC延遲增加問題。 |
|
Intel Foundry使用減材釕 提升電晶體容量達25% (2024.12.24) 英特爾晶圓代工(Intel Foundry)在2024年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EDM)上公佈了新的突破。包括展示了有助於改善晶片內互連的新材料,透過使用減材釕(subtractive Ruthenium)提升電晶體容量達25% |
|
默克在日本靜岡建設先進材料開發中心 深化半導體創新與永續發展 (2024.12.24) 默克宣布將在日本靜岡廠區投資逾7,000萬歐元,興建一個先進材料開發中心,預計此項目將於2026年投入營運。此次投資總額超過1.2億歐元。新建的先進材料開發中心將以靜岡現有的圖形化製程卓越中心為基礎,專注於開發與製程需求相符、符合環境標準的創新材料 |
|
多家離岸風場率先響應海大鯨豚保護守則 (2024.12.24) 離岸風力發電在臺灣是新興產業,海洋能源開發對生態與漁業永續發展的影響程度受到關注,成為業者開發海洋能源時的必要考量。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日前舉辦「離岸風場生態研究發表會暨簽署鯨豚保護守則簽署儀式」發表近年的研究成果 |
|
半導體生產技術加速演進 高純度氣體供應為成功基礎 (2024.12.18) 在現代半導體製造過程中,氮氣與氧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些氣體不僅是半導體製造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確保製程穩定性與產品良率的關鍵。氮氣因其化學性質穩定,被廣泛用於提供無氧環境以避免氧化反應,並在製造過程中用於清潔與乾燥晶圓 |
|
奈米科技助陣 微晶片快篩時代即將來臨 (2024.12.17) 全球面臨各種健康威脅,快速、可靠的居家診斷測試需求日益迫切。紐約大學坦登工程學院研發出突破性微晶片技術,可望實現多疾病同步檢測、數據即時傳輸,將居家診斷推向新紀元 |
|
GenAI時代需求高速資料處理效能 3D NAND技術將無可取代 (2024.12.16)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 GenAI)與邊緣運算的快速發展,全球對高效能、高容量儲存技術的需求急速攀升。雖然GPU與DRAM常被視為推動AI發展的核心,3D NAND技術憑藉其優異的儲存密度、可靠性與能源效率,成為支撐AI應用的關鍵基石,默默扮演著「隱形推手」的角色 |
|
半導體面臨快速擴張與人才短缺挑戰 協作機器人助改善現況 (2024.12.16)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不斷進步,晶圓製造設備的維護與優化成為產業關鍵議題。現代晶圓廠內,數百種高度複雜的製程設備同時運行,製造奈米級半導體產品需要依賴物理、化學與機器人技術的高度協同 |
|
超高亮度Micro-LED突破綠光瓶頸 開啟顯示技術新紀元 (2024.12.15) 根據《nature》期刊,氮化鎵Micro-LED陣列亮度突破10x7尼特,實現高達1080×780像素的高密度微型顯示器。這一突破克服了晶圓級高質量磊晶生長、側壁鈍化、高效光子提取和精巧的鍵合技術等長期挑戰,為AR/VR設備、可穿戴設備和下一代消費電子產品帶來巨大優勢 |
|
美國加強對中國晶片出口限制 波及140 家中企 (2024.12.04) 美國再度加強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限制,聲稱要阻礙中國發展先進武器和人工智慧的能力。新措施限制了對140多家中國企業的晶片和相關技術出口,並擴展至晶片製造設備和軟件 |
|
台達全新溫度控制器 DTDM系列實現導體加工精準控溫 (2024.11.27) 台達高精度模組化溫度控制器DTDM系列,採高度整合的模組化硬體設計,包括量測主機、量測擴充機、數位輸入/輸出模組以及EtherCAT通訊模組。單一DTDM群組最多可支援32組PID控制、128個輸入輸出,並可自由指派輸出接點,方便使用者依需求彈性擴充與使用 |
|
葉片小保鑣:新型感測器助農夫精準掌握植物健康 (2024.11.26)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和人口過剩問題,提高農業生產力已刻不容緩。為此,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款可直接貼附於葉片上的微型感測器,能輕鬆判斷植物的生長狀況,為農作物產量提升和資源管理帶來革新 |
|
Lyten投資鋰硫電池工廠 預示新型電池技術進入商業化階段 (2024.11.26) 美國能源新創公司 Lyten 宣布投資 10 億美元,於美國建立一座鋰硫電池(Lithium-Sulfur Battery)製造工廠,這項計畫旨在推動次世代電池技術的商業化。Lyten 表示,該工廠將專注於大規模量產鋰硫電池,並計劃於未來數年內啟動營運,滿足電動車(EV)、航空航天及其他尖端應用對高性能電池日益增長的需求 |
|
土耳其推出首台自製量子電腦 邁入量子運算國家行列 (2024.11.23) 土耳其日前發表了首台國產量子電腦「QuanT」,標誌著該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這台5量子位元的系統由TOBB經濟與科技大學 (TOBB ETU) 研發,歷經十餘年的研究,象徵著土耳其在追求技術獨立和量子運算領域領先邁出重要一步 |
|
歐洲首款Multibeam Mask Writer新機型強化半導體生態系 (2024.11.13) 歐洲追求強化半導體製造能力踏出關鍵的一步。Tekscend Photomask Germany GmbH(前身為Toppan Photomasks)與Advanced Mask Technology Center(AMTC)合作,已接收並安裝歐洲首款Multibeam Mask Writer──MBMW-100 Flex機型,旨在滿足從先進光學應用到尖端EUV光刻的先進半導體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