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14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引進歐日系CNC數位分身 (2022.04.27)
有別於過往談到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技術,往往都由CAD/CAM/PLM等PC商用軟體廠商主導,2022年TIMTOS x TMTS已可見到有工具機產業開始引進由CNC數控系統為核心的數位分身解決方案
台灣該如何打造DDM優勢 (2014.05.05)
當數位製造遇上3D列印,即將引爆第三波工業革命, 台灣想要搶食市場大餅,若只能走上「代工」老路, 也許就把3D列印的格局作小了。
3D Printing燃啟跨時代工業新革命 (2014.05.05)
直接數位製造(DDM)不僅正改變傳統工業製造的生產模式, 也正重塑銷售者、生產者、消費者三方之間的產銷關係。
直接製造解放工業無限潛能 (2014.04.29)
當傳統的減法製造遇上現今當紅的3D列印加法製造, 兩種截然不同的製造方法, 卻在互相輔助之下,引領出一場前所未有的工業革命。
傻瓜化生產鏈 DDM掀起製造革命 (2014.02.16)
搭上近來的3D列印熱門話題,讓數位直接製造一詞(Direct digital manufacturing, DDM)近來也備受注目,工研院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總監曾文鵬指出,相關技術近來在注意力、詢問度、討論度或者是業者的接客速度、 金投入都已十倍成長
融合加減法製程 3D列印走向混搭風 (2014.02.13)
「若3D列印真的能夠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我的郭字就倒過來寫,」正當市場還沉浸於3D列印的神奇之處時,郭台銘卻潑了市場一盆冷水。確實,就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消費型3D印表機來看,其印製出來的成品在精度、細度、穩定度等各方面還算不上及格,也難怪郭台銘會脫口而出這樣的話
台灣3D列印產業 掌握加值服務新契機 (2014.02.06)
積層製造與早期的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術相比,不僅能夠使用更多元化的列印材料,在精度與強度方面也更加卓越。3D列印代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始,以往產品設計都是採用減法製造,將一整塊金屬逐次切削成形,但隨著採用加法製造的3D列印時代來臨,將一舉改變傳統的生產製造模式
面對3D列印 台灣能跳脫代工模式嗎?! (2014.01.28)
Chris Anderson在自造者時代一書中曾提到,人人製造的概念,即是將機械與數位雙向整合而成的新思維,而3D列印技術將徹底改變以往的製造模式,究竟3D列印是憑藉著何等的魅力以及潛力,吸引著政治領袖與企業大老紛紛相挺
3D列印遇上直接製造的革命潛能 (2013.11.04)
一個在加拿大學建築、到英國學工業設計的年輕設計師,兩年前回台灣成立工作室繼續創作,最新的一款作品在國內的群眾募資網一上架,約一週就達到了募資目標,到筆者截稿前則已完成目標的400%,也就是超過240萬元
3D Printing–引爆客製化時代活動報導(下) (2013.05.31)
針對2013年的科技趨勢,不少主流媒體如Wired、Forbes、The New York Times、ZDNet、Mashable都先後在頭版鼓吹3D列印將在2013年蔚為風潮,甚至走入主流市場。3D列印正醞釀著在一夜之間,顛覆沉悶的全球製造業版圖,讓「人人製造」這件事情發生
3D列印讓世界由平面走向立體 (2012.12.12)
你可知道,3D印表機可能改變世界? 從前我們的世界是平面的, 未來我們的生活將走向立體:一個立體印刷的世界。
下一個亮點產業:用「疊」的雷射科技 (2012.07.18)
3D列印技術產業前景可期,近年美國經濟學人雜誌、華爾街日報與CNN相繼報導指出,3D列印所具備的快速、彈性、客製化等優勢,將改變整體製造產業鏈。工研院近期開始籌組「雷射積層製造產業群聚」
工研院快速成型製程 搶攻生醫市場 (2011.12.29)
電子產業近來成長遭遇瓶頸,百家爭鳴的結果成各家業者只能分到微薄的利潤,各家電子大廠無不積極開拓新商機。近幾年,一些國際電子大廠紛紛將焦點轉移至生醫領域,加上高齡化社會到來,生醫產業成為下一個明星產業
工研院發表技術成果 勾勒南台灣產業新商機 (2011.12.26)
工研院23日在台南六甲院區舉行一年一度的南分院年終成果發表會,在現場展示40項研發成果,包括強化綠能、生醫領域、健康照護及智慧生活等技術。另外也舉辦五場技術趨勢研討會,勾勒未來南台灣產業發展機會及形貌


  十大熱門新聞
1 意法半導體三相馬達驅動器整合評估板加速強化性能
2 Pilz開放式模組化工業電腦適用於自動化及傳動技術
3 宜鼎E1.S固態硬碟因應邊緣伺服器應用 補足邊緣AI市場斷層
4 SKF與DMG MORI合作開發SKF INSIGHT超精密軸承系統
5 Microchip支援NIDIA Holoscan感測器處理平台加速即時邊緣AI部署
6 Flex Power Modules為AI資料中心提供高功率密度 IBC 系列
7 瑞薩全新RA8 MCU系列將Arm Cortex-M85處理器高效引入成本敏感應用
8 Power Integrations推1700V氮化鎵切換開關IC
9 ROHM第4代1200V IGBT實現頂級低損耗和高短路耐受能力
10 英飛凌首款20 Gbps通用USB周邊控制器提供高速連接效力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