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1071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大規模HDD稀土材料回收計畫於美國成功啟動 (2025.04.22)
HDD做為雲端資料中心基礎架構中不可或缺的設備,其設計結合材料科學、機械工程與物理學,並在創新設計中使用了多種稀土元素(REEs),如釹(Nd)、?(Pr)與鏑(Dy),這些元素因其磁性而受到重視,有助於 HDD 精確讀寫資料
美大學教授利用奈米氣泡提升乳品廢水處理效率 (2025.04.16)
美國南達科他州立大學(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食品科學系的教授,正利用一種奈米氣泡技術,來協助乳品廠處理其廢水。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食品科學與技術趨勢》(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
半導體3D晶片堆疊與異質整合技術興起 SPM設備應用範圍可望進一步擴大 (2025.04.14)
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晶圓清洗技術的精度直接影響晶片良率與性能。隨著製程節點邁向28奈米及更先進技術,傳統濕式清洗已無法滿足需求,而高溫硫酸過氧化混合物(SPM)設備因其優異的光刻膠去除與金屬剝離能力,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
新創Equatic開發技術 助海洋提升十萬倍二氧化碳吸存能力 (2025.04.13)
海洋自然吸收了人類活動產生的約四分之一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其中一家名為Equatic的公司,正在開發新的技術,以從空氣和海洋中捕獲更多的碳。 Equatic正在設計其聲稱將是首座商業規模、以海洋為基礎的碳移除工廠
日系四大機車廠共組氫引擎技術研究聯盟 攜手產官學供應鏈 (2025.04.10)
為實現碳中和社會,能源領域需要採取多元路徑的努力。其中一個備受矚目的選項,是將氫氣內燃機技術應用於小型移動載具。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選定PwC顧問有限公司執行一項專案
澳洲量子科技突破:微創手術精準偵測腸胃道癌細胞 (2025.04.08)
澳洲南澳大學(UniSA)的研究人員開發一款前所未有的腹腔鏡探頭,這項技術將使外科醫生能夠精確繪製腫瘤的擴散範圍,有望顯著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這款新型探頭將與Ferronova的氧化鐵奈米粒子配方(FerroTrace)協同運作,在手術過程中更有效地偵測癌性淋巴結,從而減少傳統手術中大範圍組織切除的需求
常見焊接缺陷導致的產品故障 (2025.04.07)
本文介紹在焊接過程中常見的幾種焊接缺陷(包括焊料過多、焊球、冷焊、立碑、針孔和氣孔、焊盤剝離等),分析了這些焊接缺陷產生的原因,並提供在實際的SMT貼片加工或插件焊接中避免這些焊接不良現象的操作指南
哥倫比亞大學創新3D光電平台 突破AI硬體能效與頻寬密度 (2025.03.23)
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研究團隊日前發表一個創新3D光電平台,該平台結合光子學與CMOS電子學,能夠以極低能耗(每位元120飛焦耳)實現高達800 Gb/s的頻寬,並達到5.3 Tb/s/mm2的頻寬密度
超越銅線!韓研發新型碳奈米管纖維 助力電動車與無人機輕量化 (2025.03.20)
韓國電氣研究院 (KERI) 奈米混合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成功運用現有合成纖維製程,直接製造出「功能性纖維」,為穿戴式電子裝置的發展奠定基礎。 KERI利用單壁碳奈米管 (CNT)製成的高能量、輕量化纖維
歐美車用固態電池驗證加速 TrendForce估最快2026年量產 (2025.03.13)
當歐美等全球廠商正致力於開發大規模生產技術,加速車用固態電池性能驗證。目前Factorial Energy、QuantumScape和SES AI等新創業者開發半固態、準固態電池已進入sample交付和pilot run(小規模試產)樣品驗證階段,預估最快將於2026年逐步量產第一代產品
漢翔、永虹與SYENSQO結盟 率台灣複材走向世界 (2025.03.10)
因為複材應用佔比,常被視為衡量飛機先進性的重要指標。台灣的漢翔公司近年來也不斷為此拓展業務,並前往巴黎參加全球規模最大的2025 JEC複材展;與台廠永虹先進及歐系大廠SYENSQO三方結盟,率領台灣複材走向世界跨出重要一步
imec採用High-NA EUV單次圖形化 展示20奈米金屬導線電性良率 (2025.03.04)
日前舉行的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先進微影成形技術會議(Advanced Lithography and Patterning Conference)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展示首次在20奈米間距金屬導線結構上取得的電性測試(electrical test)結果,這些結構經過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EUV)的單次曝光之後完成圖形化
3D DRAM新突破!國研院聯手旺宏提升AI晶片效能 (2025.02.26)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與旺宏電子合作,成功開發「新型高密度、高頻寬3D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3D DRAM)」,此技術突破傳統2D記憶體限制,採用3D堆疊技術,大幅提升記憶體密度與效能,且具備低功耗、高耐用度優勢,有助於提升AI晶片效能
台荷攜手加速矽光子技術發展 HiSPA與PhotonDelta簽署合作備忘錄 (2025.02.25)
台灣與荷蘭在半導體產業的長期合作再創新頁!為加速矽光子技術的發展,國際矽光子異質整合聯盟(HiSPA)透過荷蘭在台辦事處(Netherlands Office Taipei, NLOT)的牽線,與荷蘭研發單位PhotonDelta於2月24日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NTUST)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推動光積體電路(PIC)產業的成長
鈉離子電池崛起 挑戰鋰電池地位 (2025.02.13)
鈉離子電池(SIBs)因其使用的鈉原料豐富、廉價且安全,被視為鋰離子電池的潛在替代品。德國弗勞恩霍夫製造技術與先進材料研究所(IFAM)表示,一個由業界和學術界組成的 SIB:DE 研究聯盟,正研究鈉離子技術能否以具成本效益且有效率的方式,改造現有的鋰離子電池生產線
陽明交大創新技術優勢 讓AI更聰明、更省電 (2025.02.12)
神經形態計算為一種電腦模仿人腦運作的技術,這項技術可應用於自動駕駛或醫療系統診斷等。神經形態計算大幅拓展AI在生活中的應用場景,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與安全
電動車、5G、新能源:寬能隙元件大顯身手 (2025.02.10)
隨著運算需求不斷地提高,新興能源也同步崛起,傳統矽基半導體材料逐漸逼近其物理極限,而寬能隙半導體材料以其優越的性能,漸漸走入主流的電子系統設計之中。
工研院與台達開發SiC模組 搶攻高功率電子市場 (2025.02.08)
基於現今電動車為了符合低碳永續趨勢及續航力,兼顧在高壓、高溫下穩定運行,使得具備高功率密度的寬能隙化合物半導體(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WBG),成為該領域深受關注的元件材料
半固態電池更容易量產 被視為全固態電池商業化前的最佳方案 (2025.02.07)
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的快速發展,對鋰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續航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液態鋰電池面臨著能量密度提升瓶頸和安全隱患等挑戰。而半固態電池憑藉獨特優勢,成為鋰電池領域最令人興奮的突破之一
微波技術革新氫能生產 韓國研究團隊大幅降低製氫門檻 (2025.01.22)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的研究人員在《材料化學A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利用微波技術解決了潔淨氫能生產的關鍵挑戰,可望大幅提升效率並克服現有技術的限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開發人員均可開始使用Nordic Semiconductor nPM2100
2 意法半導體推出新款智慧型功率開關,具備小巧外型、高效率與高度可靠性
3 意法半導體推出全方位參考設計,專為低壓高功率馬達應用打造
4 PTS845 輕觸開關系列使用壽命延長至百萬次滿足高使用率應用
5 Littelfuse通過AEC-Q200認證的823A系列高壓汽車應用保險絲
6 新唐科技全新18 瓦 D 類音頻放大器具有降噪功能和低功耗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