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電池資產追蹤模組的監控系統開發設計 (2020.12.23) 本文敘述一個無電池BLE資產追蹤標籤的速度和讀寫器數量之間的數學關係,提供一個能夠計算資產識別和測速所需讀寫器數量的設計策略和優化模型, |
|
指紋金融卡背後的兩大挑戰:生物特徵身份認證系統 (2020.12.08) 藉由非接觸式卡片並利用生物特徵身份認證技術進行安全支付越來越受歡迎,導入生物特徵身份認證系統解決方案將有助於提升,甚至解除現有的非接觸式支付金額上限。 |
|
USB Type-C線纜熱保護的五大設計要項 (2020.12.04) 設計人員面臨如何在USB Type-C連接器的有限空間內實現熱保護的挑戰。因此,本文說明USB Type-C線纜熱保護的五個設計注意事項。 |
|
創意應用快速落地 用AI看見城市智慧未來 (2020.10.15) 在AI電腦視覺的應用中,城市是應用最廣的場域,舉凡安全監控、交通設施、醫療系統、零售餐飲等,目前都有廠商發展中,而在這其中又以安控與交通走得最快。 |
|
物聯網系統連網晶片組或模組:破解難題 (2020.09.29) 物聯網裝置數量將超過750億,遠超過聯合國所預測之2025年全球將達81億人口的數量。物聯網可能是科技公司的最大推動能量之一。物聯網裝置最重要的特點可能是連網。 |
|
智慧聯網應用引動IC設計進入新整合時代 (2020.09.28) 與其大規模進行裝置控制,還不如讓裝置有自主運作的能力,甚至透過數據的分析來產生出可用的「智慧」。於是智慧物聯的應用架構開始生成。 |
|
善用數位工具強化營運效能 以新零售視角因應市場挑戰 (2020.09.28) 新零售概念,是將包括所有的軟硬體技術均視為手中工具,透過這些工具強化企業的營運效能,讓所有成本支出的效益最佳化。 |
|
5G的最終完成式何時會來? (2020.09.16) NSA架構的好處就是容易佈建,但這個架構的限制是須要使用4G LTE的核心網路,對於5G網路的特色應用,卻是有點使不上力。 |
|
BCM將高壓電池轉化至SELV系統 (2020.09.15) 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源架構以混合電壓儲存並分配電源,以便為各種感測、控制、安全及資訊娛樂子系統供電。這為電源儲存和供電網路帶來了一個成本、空間及重量挑戰 |
|
具智慧監控之傘架裝置 (2020.09.14) 本作品具有可切換模式的開關、可啟動/關閉傘架運轉的按鈕、LED提示、語音提示,喇叭警示,自動轉動放置雨傘之傘座.... |
|
前端射頻大廠財務與專利分析 (2020.09.10) 前端射頻模組技術直接決定無線通訊品質,隨著5G與高頻通訊演進,其重要性將越來越高,作者針對相關大廠財務與專利部分進行深入的探討分析。 |
|
Certus-NX 引領通用 FPGA 創新 (2020.09.08) Certus-NX 是萊迪思Nexus 技術平台上的第二款產品,它將為更廣泛的應用帶來FD-SOI 製程的優勢。這些通用 FPGA 提供低功耗、小尺寸和靈活的 I/O,PCIe Gen2 和千兆乙太網介面以及高級加密功能 |
|
敏捷型模型化基礎設計:Simulink模擬加速整合工作流程 (2020.08.11) 本文將描述一個在典型的敏捷開發工作流程管理和分享Simulink快取檔案的方法。 |
|
5G非規則陣列天線模擬的全新突破 (2020.08.11) 本文將介紹HFSS最新發佈的2020 R2版本中,新一代的有限陣列模擬方法,也就是基於3D元件的有限陣列。 |
|
經濟部打造5G開放網路驗測平台 臺美聯手爭取商機 (2020.08.07) 隨著中美貿易戰引領全球產業生態鏈型態演變,以及全球開啟5G技術、開放架構創新發展,臺灣從以往資通訊產業發展所練就出製造彈性的競爭優勢,得以加速體質轉型。經濟部工業局宣布與美國網通科技廠商思科公司強強聯手 |
|
工業乙太網路協定的歷史與優勢 (2020.08.07) 每種工業乙太網路協定皆有其獨特的歷史與不同的工業應用效益。本文將簡述三種主要協定及其優勢,包括Ethercat、Profinet和Multiprotocls多重協定方案。 |
|
聚焦工業與網通 以生態系統觀點布局市場 (2020.08.07) Maxim併入後,ADI的市值將超過680億美元,在全球類比半導體市場上取得坐二望一的位置。而亞太區是樞紐關鍵的市場,尤其台灣...... |
|
在 IIoT 設施中使用無線能源擷取開關來節省時間與成本 (2020.08.06) 本文將介紹 ZF Electronics (前身為 Cherry Industrial Solutions) 的無電池能源擷取開關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
WFH之下的工業數位化轉換與系統機制 (2020.08.04) 在COVID-19之後,工作方式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下,再加上新一代數位技術加速了遠端工作的推動,帶動了現有工廠生產系統的運作方式。 |
|
疫情中作好數位準備 以新科技面對產業變局 (2020.07.29) 多數製造業者已開始著手導入新技術、起動數位轉型,現在仍持觀望態度的業者,可開始評估企業內外的資源,盡速開始智慧化布局,以迎接疫情結束後的龐大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