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聯合國制定「環境與經濟帳系統(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架構,用以評估經濟活動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其中預防、減少、消除污染或其他環境質損進行的環保活動相關財務資訊為「環保支出帳」,可提供擬定環保政策參據,編算該帳表所需資料。
|
從此次環保支出調查,可看出政府及產業部門環保支出金額前三大要項為空氣品質保護、水質保護及廢棄物管理。 |
環境部自112年起針對政府部門及產業部門進行「環保支出調查」,並參照聯合國規範,將環保活動分為空氣品質保護、溫室氣體減量、水質保護、廢棄物管理、土壤及地下水整治、噪音及振動防制、生物多樣性及景觀保護、輻射防護、環保研究發展、其他等十大類別。113年擴大調查範圍,政府部門由原11個部會擴大為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產業部門除原有工廠登記證之製造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用水供應業,增查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無工廠登記證的製造業、營建工程業。
本次調查為2023年時期,結果顯示2023年政府部門從事環保活動的支出為1,271.6億元,其中資本支出346.9億元,以水質保護最大占比60.3%,廢棄物管理占比21.7%;經常支出924.7億元,以廢棄物管理最大占比51.8%,空氣品質保護的占比15.9%。在產業部門方面,112年環保支出共計2,062.7億元,其中資本支出為762.6億元,以空氣品質保護最大占比47.0%、水質保護占比30.7%次之;經常支出1,300.1億元,以廢棄物管理最大占比34.1%,空氣品質保護占比25.1%、水質保護占比24.5%。
從此次環保支出調查,可看出政府及產業部門環保支出金額前三大要項為空氣品質保護、水質保護及廢棄物管理,未來政府跨部門合作與公私協力,將持續促使產業提升效益且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共創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此外,環境部協同經濟部、內政部、交通部、農業部將於明(7)日召開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公聽會,就2030年減量目標較基準年(2005年)加嚴至28%加減2個百分點,說明各個部門別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