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化的競爭愈趨激烈,加上產業前景渾沌,以往因高報酬、高本益比而獲三千寵愛於一身的高科技企業,如今已成為高風險的代表,加上一些稅負及西進的議題,讓高科技產業似乎有些施展不開。友人戲稱,高科技行業已成為需要綁白布條上街抗議,亟待政府抒困的對象了。
事實上,台灣經濟要成長,需要有繁榮的產業發展作後盾,但要發展何種新產業?舊產業何者需要培植?都需要有一套機制來作評估,尤其邁向知識社會時,大部分企業的能耐都來自於無形的資產,如何有效辨識具潛力的產業或企業,其實是一件相當困難且複雜的活動。
從實務中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過去企業的成功多仰賴傳統的生產要素,只要找到對的市場,透過高效率的生產設備來降低產品成本,即有成功的機會,因此評估的準則在於其市場的選擇、產品技術的競爭力及財務表現。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內部資源投注於無形資產與知識的的創造,經過長時間的累積之後,傳統的會計表達方法已無法準確評估企業的真正價值。以美國各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帳面價值」比例為例,從二十年前的0.82上升到1.69,顯示約有40%的價值沒有被顯示在資產負債表上,而這種現象對於高知識導向的企業而言,更超過100%。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