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Gartner:2023年全球自駕就緒車淨增長將逾74萬台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3304】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2023年全球配備自動駕駛相關硬體的車輛(自駕就緒車;autonomous-ready vehicles)淨增長數將達745,705輛,相較於2018年的137,129輛與2019年的332,932輛大幅成長。

2018年至2023年自動駕駛就緒車淨增加數量
2018年至2023年自動駕駛就緒車淨增加數量

Gartner表示,自動駕駛就緒車的成長驅動力來自率先導入自駕技術相關法規的北美、大中華區和西歐國家。

Gartner首席研究分析師Jonathan Davenport表示:「目前在全球各地道路上行駛的自駕車,都還處於研發階段,而那些具有限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也仍須仰賴真人監督。不過許多車輛已擁有支援全自動駕駛功能的硬體,包括攝影機、雷達,有些甚至裝了光達(lidar)感測器。透過無線軟體更新(OTA),車輛開始能執行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功能;這正是我們將之歸類為『自動駕駛就緒』的原因。」

即使自駕就緒車的數量將快速成長,但主要聚焦在消費性的車輛上,因此同等級的商用車數量還是很低。2020年的自駕就緒車中,消費性車輛的淨增加數可望達到380,072輛,然而商用則僅有10,590輛。

相關法令缺乏 自駕車發展受限

目前尚未有任何國家頒布相關法規,允許可量產之自駕車合法上路,這無疑是相關技術發展與應用的一大阻礙。Jonathan Davenport指出:「由於製造商須為自駕車行駛時的所有行為負責,因此企業會在確定自駕車能於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合法上路後,才開始進行相關部署。當標準化法規逐步推行,自駕車的生產和部署可望快速增加,不過這可能還要再過幾年才會實現。」

感測器的高昂成本 亦是自駕車發展限制因素

2026年時,自駕車所需的感測器成本將比2020年下降約25%。但即便如此,感測器陣列(sensor array)的成本仍舊高得驚人。這代表在未來10年,只有頂級車種和行動服務車隊會導入先進自動駕駛功能。

Jonathan Davenport表示:「尚在研發階段的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s),每台成本最高可達30萬到40萬美元。先進的光達元件是先進自駕車必備的感測器,但光是此元件的單位成本就至少要價7.5萬美元,比一般消費級汽車價格高兩倍以上,因此高階自駕車的技術目前仍無法打入主流市場。」

公眾安全觀感將決定市場成長速度

人車換手時的安全疑慮,是自駕車普及的主要障礙之一。目前自駕車的感知運算還是略差於真人駕駛,Gartner預測直到2025年,這類系統才能展現比人類駕駛優秀許多的能力。

Jonathan Davenport指出:「業者已投注大量資金開發自駕車感知系統,如有超過50家公司正競相研發安全性足以用於商業應用的系統。」為加速相關技術創新,科技業者正利用人工智慧驅動模擬軟體,藉此了解車輛如何針對不同狀況作出反應,企業因此得以在幾小時內產生數千英哩的車輛測試資料。若要透過實際試駕,人員得花上好幾周才能取得如此巨量的數據。

Gartner資深研究總監Michael Ramsey表示:「未來這個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判定自駕車何時才可以安全無虞地上路,但我們實在很難針對每一種可能狀況進行車輛安全測試模擬。另外,表現只比真人駕駛好一點的自駕車是絕對不夠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未來自駕車必須大幅減少事故量,才能贏得大眾信賴。」

關鍵字: 自駕車  Gartner 
相關新聞
Ansys攜手NVIDIA 加速自駕車開發與驗證流程
[CES] AMD以先進AI引擎及增強車載體驗重塑汽車產業
安森美與NVIDIA DRIVE平台合作 提升自駕車視覺能力
車載安全獲肯定 鴻海旗下富智康獲歐盟eCall證書
安立知5G基地台模擬器整合SPEAG DASY8-3D V1.4 5G測試系統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ChipLink工具指南:PCIe® 交換機除錯的好幫手
»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69.58.23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