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UL、工研院與安衛中心攜手成立防爆安全訓練教室 提升災害預防能力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862】

為提升台灣高科技或石化產業防爆安全意識及建立人員訓練環境,美商優力國際安全認證公司(UL Solutions)今(15)日宣布攜手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與安全衛生技術中心(SAHTECH),正式啟用於新竹的「防爆安全聯合訓練教室」,將提供企業所需高專業防爆安全教育訓練,以提升廠商災害預防及人員防爆安全能力、職災意識,降低火災爆炸風險。

UL Solutions今(15)日與工研院及安衛中心三方共同舉行簽約儀式,合作啟用防爆安全聯合訓練教室。右起為UL Solutions副總裁暨總經理陳宗弘、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安全衛生技術中心總經理余榮彬。
UL Solutions今(15)日與工研院及安衛中心三方共同舉行簽約儀式,合作啟用防爆安全聯合訓練教室。右起為UL Solutions副總裁暨總經理陳宗弘、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安全衛生技術中心總經理余榮彬。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表示,為協助政府保障勞工安全,工研院自2011年起便是台灣首家由勞動部職業安全署認可的防爆電氣設備型式檢定機構,也因為嚴謹的程序與完整的測試能量獲得肯定,陸續與19個國際防爆測試機構簽署交互承認協議,促成合格產品的快速流通,除了為台灣設備安全把關,維護職場安全之外,也參與職安署防爆相關研究與推廣工作。

這次與UL Solutions及安衛中心合作推動「防爆安全聯合訓練教室」,正好可對接產業需求,期望透過三方合作機構的資源與專業來共同推升如石化業、電子業等企業對於防爆安全的重視。同時參考國外IECEx做法建置教學軟硬體,並依照本地需要情形調整設計,除了強化作業人員的防爆安全職能以降低職災發生。

未來工研院將負責提供防爆安全人員的訓練場地教室及維運、UL Solutions負責教學軟硬體與鏈結國際相關資源;安衛中心則提供在地客戶資源與實務經驗。透過三方聯手,不僅能提升人員對於防爆安全的認知,如:了解危險區域的劃分正確與否;正確選用、安裝、操作與保養維護設備等知識;再透過相互的資源與專業交流,來共同推升石化業、電力與電子業等企業對於防爆安全的重視,打造更安全的職場環境。

安全衛生技術中心總經理余榮彬進一步指出,因應環保的新需求,煤炭與重油改成天然氣、氫氣、氨氣等燃料的趨勢,使得防爆電氣安全與區劃日顯重要。安衛中心出自工研院體系,並與工研院在產業安全領域長期合作,共同執行職安署、工業局等相關施政所需之技術建置與推廣。

樂見這次能結合工研院防爆電氣產品安全技術、UL Solutions國際防爆電氣證照訓練,及安衛中心對產業作業環境的輔導經驗,共同成立防爆電氣安全的訓練單位。希望透過主動的人員教育與培訓計畫,提升業界對防爆電氣安全的認知及施工技能,讓身處危險環境的工作人員能獲得足夠的專業知識,才能幫助降低災害事故的發生機率,同時維護生命安全。

UL Solutions 副總裁暨總經理陳宗弘則認為:「UL Solutions的企業使命是打造一個更安全的世界,而提高危險場所的工作安全正切中使命核心。UL Solutions的安全科學專家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與技術專長,能協助各產業將潛在爆炸性環境的工作風險降至最低。」這次有幸能與工研院與安衛中心攜手設立防爆安全聯合訓練教室,正好結合各自擅長的專業領域,為台灣能源、電子等產業以及國際企業提供全面完整的服務。

基於法規機構持續關注危險工作場所的人員安全實踐,這次工研院與SAHTECH及UL Solutions合作推動,自今年7月6日開始的防爆安全實務教育訓練認證課程,將根據台灣相關法規與產業型態現況,結合三方在應用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安全與衛生工程領域的專長,開辦涵蓋:基本防爆安全原理、法規概要、危險區域劃分、設備保護與規格選用、安裝與配線、設備檢查等單元課程。

並在工研院內建置訓練教室,備有針對產業需求的客製化實作課程,讓產業相關人員獲得從理論知識到實踐練習的完整訓練計畫,培養新一代的危險場所防爆專業人員。經認可核發證書資格的UL Solutions,還將額外提供參考國際電工委員會防爆電氣產品認證體系(IECEx)的人員能力認證體系(Certification of Personnel Competence;IECEx CoPC),利用實體示範操作教具來豐富完整學術科的教學內容,作為國際IECEx人員能力認證的上課場地,也是本訓練課程的一大特色。

此類認證課程既能協助學員取得全球海外產業公認的國際訓練認可證明,提升個人職場競爭力與跨產業的專業能力;亦可補足對於職安署勞動檢查員對於防爆安全知能的需求,有助現場檢查業務時的客觀正確性,減少危險發生的機會。

相關新聞
醫材業產值重回成長軌道 2024年前10月年增2.1%
AI驅動龐大資料生成 將迎來下一波雲端儲存需求挑戰
MIT研發機器蜂 有望實現人工授粉
AI 助力解碼基因:預測疾病風險的利器
世界經濟論壇聚焦微創神經介面技術 引領腦機互聯時代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 生成式AI為製造業員工賦能
» IEK CQM估製造業2025年成長6.48%
» 實現AIoT生態系轉型
» 5G支援ESG永續智造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69.59.16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