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AN联盟成立的目标是以透过与各方建构生态系统,促进AI技术在行动电信行业深入发展。AI RAN的推进,接续着第一波AI技术在能耗与选址等面向的表现,将以更成熟的AI技术为行动通讯传输系统附加在频谱利用率、网路延迟表现、传输安全、维运管理等面向精进,亦有助於2025年之後活络行动通讯设备市场的动能,并成为新标准发展之重要推手。
![]() |
/news/2025/03/06/1517128530S.jpg |
5G商用後,全球行动电信商把握大约十年一次的行动通讯标准推陈出新机会,向用户推出新服务资费套餐,无非是想藉此创造一波复数年营收成长的动能,相关的软硬体供应链也因此受惠。
然而,2019年由南韩、中国、美国等陆续推出第一个5G商用网路至今仅五年,许多已开发国家的大型电信商在设备的资本支出的规划上,却已呈现微幅增加甚至削减的疲态。其中的一个市场讯号,在於行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在2024年11月的统计:5G准网路(Non-Standalone;NSA)与真网路(Standalone;SA)分别为619与151张,这代表行动电信商都知道5G网路必须由NSA往SA升级才能充分发挥5G的优势,但只有约1/4的业者付诸行动。这也让特别是Ericsson、Nokia等行动通讯系统大厂在2023与2024两年的营收表现未尽理想。
行动电信商现阶段为何不愿大幅加码投资5G?
一、前期投入成本偏高:除了基地台天线一直到核心网路等设备更新外,包括竞标更多5G频谱都让电信商在5G投资的前期付出庞大资金,因此,後续5G网路仅愿意采取多年稳健拓展的策略。
二、用户营收成长有限:5G商用前期,电信商主要以更快的传输速度吸引用户升级资费套餐,各国业者在推出的前几年均有不错的效果。但随市场竞争、用户成长趋缓,5G红利已逐渐消失,让许多电信商采4G/5G并存、回收一部分再投资一部分的策略。值得一提的是,Ericsson预测2024年全球行动订阅数将达87亿个,4G与5G分别达49.9亿及22.7亿个,前者仍是主流。
在上述市场环境下,行动电信业者正思考能帮助产业发展的新题材,而近几年当红的人工智慧(AI),就成了众所瞩目的方向。
对行动电信商而言,AI并不算是新名词,主要原因是过去几年,无论是透过自研,或是采用通讯系统业者偕同第三方软硬体夥伴所开发的5G x AI解决方案,都已投入营运中使用。列举台湾行动电信商导入的两个案例:
一为「AI节能网路应用」,主要是电信商透过系统自动监测各基地台的能源使用状况,并且可藉由大数据预测网路流量,搭配演算法采取相应的节能模式。由於5G网路运作的功率较高,透过这样的产品可平均节省25%能耗且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有助於电信商节省电力成本。
其二则是「AI选址应用」,行动电信商透过收集网路覆盖率、人流资料为基础後进行大数据分析,取得最适合位置後再进行5G基地台的搭建与升级,让成本效益最隹化。
从上述案例可知,在5G商用的前期,电信商针对网路营运中耗费电量最大的设施:行动基地台(约占整体用电3/4),透过AI大数据的分析,无论是选址或者能源管理,都有效降低了能耗使用,藉以优化电信商的营运成本。
(本文为徐子明、洪春晖共同执笔,洪春晖为资策会MIC所长,徐子明为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兼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