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新創公司幕後推手 陳仁彬勇闖矽谷
從台灣出發 找到前進全球的動力

【作者: 丁于珊】   2014年02月10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1952】

深秋的午後,天母巷弄中知名餐廳《好,丘》裡,瀰漫著濃濃的異國風情氣氛,販售的卻全是來自台灣製造的產品,這樣衝突的特色同樣地也體現在這個人身上 - 北美新浪網創始成員、eBay 台灣區前策略長陳仁彬。他左手執畫筆、右手玩電腦,是位藝術家、也曾擔任多家新創科技企業的專業經理人,更是位不折不扣的創業家。


採訪當天,陳仁彬一連說了幾次抱歉,解釋著遲到的理由,然後立刻打電話請公司同事來店內拿他剛剛幫他們買的午餐,一席休閒的打扮絲毫不像一般人印象中西裝革履的經理人形象。這位正好趕上矽谷網路創業時代,滿口的網路、投資、併購、融資,對於創業學問侃侃而談的網路新貴,很難讓人聯想他其實是美術系畢業,對於科技產業並沒有什麼基礎,卻在後來成為第一代的網路先驅。


談起陳仁彬的經歷,可以洋洋灑灑的寫上一大段,他具備多重角色,是新創公司炙手可熱的人才、國際企業裡的策略長、公司老闆、藝術家、也曾是大學教授,現在還在矽谷有一間Hacker House,幫助有本事、有想法、想立足於矽谷卻沒有工作室或住屋的創業者,提供他們過渡時期的短期住宿。


對陳仁彬而言,創業是他人生的一大樂趣,談起Startup,陳仁彬更有著說不完的經驗與經歷。


累積經驗 他要做自己的Startup

美術系畢業的陳仁彬剛開始走的是本業,利用電腦與美術兼具的才能,在Sony擔任3D動畫師。半年後,因緣際會的認識了新浪網創辦人之一的蔣顯斌,陳仁彬被找進去當時新浪在美國矽谷的學生團隊。加入新浪,成為陳仁彬人生的第一個曲折點,也與他日後在網路業的創業路息息相關。


1996年,當時正值美國全盛時期,矽谷到處瀰漫著網路創業的風潮,科技產業充滿變化以及各種可能性,「Google、Intel、Apple這些科技大企業圍繞在身邊,周遭隨時上演著equity事件(指企業上市、被投資或併購等情況),」陳仁彬說,每天睜開眼,都看得到有無名小卒變成大人物,或者人人都想併購的熱門公司一系之間沒落的真實場景在上演。打開了視野,讓陳仁彬在後來面對新創公司變化極快、時好時壞的步調時,總能夠淡然處之。


在矽谷學習到的不僅於此。新創公司創立初期因缺乏人力,讓他有機會從一個設計師的職位切入,培養出全方位的技能,「要做的事情很廣泛,業務、企劃等都接觸的到,」陳仁彬被訓練為符合新創公司需求的人,而不只是單獨做某項工作,這樣的經歷,讓他的職業生涯再添一筆大企業的資歷 - eBay台灣區策略長。



圖一
圖一

陳仁彬在新創公司的經驗,讓eBay捨棄採用哈佛商學院人才的傳統,三顧茅廬的找了陳仁彬出任其台灣區策略長一職。為了與入口網站奇摩拼市占率,他促成了eBay與PChome的合作,並讓兩家公司合資成立了露天拍賣。


而後,在人生看似達到顛峰的時期,陳仁彬決定暫時卸下科技業的工作,重拾畫筆。但骨子裡那一股創業魂沒有因為離開科技業而熄滅,在久違的藝術領域裡,他與成立稻江大學的朋友一起成立「動畫與遊戲軟體設計系」,在當時的校園裡引起一股熱潮,讓許多學校紛紛起而效尤,成立類似的科系。


直到2010年,陳仁斌又回到熱愛的科技產業,在這三年的時間裡,他參與了四個不同的startup,從電子禮卷、社交電子禮券贈禮服務到手機電視;在矽谷、在中國,也在台灣。這之中,有些團隊仍在持續運作,有些已經失敗,「變化很快,最短甚至只有七個月時間,但這些Startup發生的狀況都不是我能夠控制的,」這樣的體悟讓陳仁彬認知到:「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差不多是時候做一個屬於自己的Startup!」


放眼國際 整合兩地優勢

這不是陳仁彬的一個Startup,卻是他第一個能夠完全掌控一切的Startup。


至於創什麼業,陳仁彬暫且保密。不過,第一次自己當老闆,陳仁彬對自己的公司有著很深的期待。雖然創業初期規模小,但他成立的是一個小型跨國公司,「我希望結合台灣、美國兩地各自的優勢,打造Global Startup的成功模式。」


儘管歷經矽谷多年的洗禮,但陳仁彬絲毫不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相反的,他認為,台灣的人才很多,並且在專業技能、敬業程度等各方面條件其實很好,甚至不輸給國外。可惜的是,經常太過於本土化,而且因市場格局小的影響,只能領到相較於歐美等大市場的三分之一薪資。


「將這種薪資水平與人才素質放到全球的創業市場,台灣的優勢馬上就突顯出來了!」


他以東柏林為例,由於物價、房價低,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讓東柏林近來成為創業者的樂園,「很多人發現在這裡做Startup相對容易,因此留了下來,台灣很有機會可以發展成為這樣的地方。」他表示,台灣在人才、素質及文化上能夠和國際接軌,且電子產業靈活、供應鏈發展成熟等都是優勢所在。


現在,陳仁彬不只在台灣,也在矽谷聘請工程師,他讓台灣的團隊每年能夠固定到矽谷生活一段時間,也讓矽谷的工程師每年到台灣待上一陣子,體驗各自的文化並互相交流。


「網路這種東西只要能夠上線,不管在哪裡工作都不是問題,」陳仁彬希望他的團隊未來可以非常的行動化,不只待在台灣或舊金山,也可以在倫敦、北京或其他地方,「我希望團隊可以隨時都on the move,每個地方都可以去生活,充分感受當的的氣息,」陳仁彬要他的團隊走出台灣,讓他們接觸到的不只是台灣的機會,而是美國或甚至全球的機會。


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不意外,在矽谷的那段時間裡,陳仁彬周遭不時的在發生企業一夕崛起或者一夜殞落的事情,而公司上市、被併購或投資的數量,光以網路界來看,每個禮拜就有數件發生。相較之下,台灣因市場小,一整年也難得看到幾件,「台灣沒什麼動能,」他說,因此一開始就將目標鎖定大市場。


「我想做的是一個全球性的Startup,而且我已經在做了。」



圖二
圖二
相關文章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生成式AI為製造業員工賦能
IEK CQM估製造業2025年成長6.48%
智慧建築的新力量:從智能化到綠色永續
實現AIoT生態系轉型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機器人進駐手術室 英國大學醫院引進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
» 受惠物流業、高階自駕需求帶動 光達市場2029年產值估53.52億美元
» AI驅動龐大資料生成 將迎來下一波雲端儲存需求挑戰
» MIT研發機器蜂 有望實現人工授粉
» AI 助力解碼基因:預測疾病風險的利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70.178.21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