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綠能發燒 2014年能源產業雙主軸確立
小國走節能 大國發展新能源

【作者: 王岫晨】   2014年01月27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7353】


綠能產業在全球經濟景氣近期出現好轉的趨勢下,也跟著嶄露曙光,新能源產業持續成長,新興國家也成為節能產業的新動力。隨著綠色能源議題不斷受到重視,2014年全球綠能產業可望受惠於歐盟國家政經局勢穩定,讓太陽光電以及風力發電業者的佈局可以有較明確的操作。台灣太陽光電產業預估仍會受到全球產業價格影響,左右產業規模之變化。至於風力發電,則將走入離岸系統建置之元年,產業規模可望向上成長。


2014年全球綠色能源產業四大發展趨勢(IEK)

  • 趨勢一、大國及小國發展雙主軸確立


  • 趨勢二、金融支援決定綠能產業未來


  • 趨勢三、產業差異應用不同競爭工具


  • 趨勢四、技術發展投資回歸主流道路



工研院IEK綠能產業研究部經理@林素琴認為,在2014年,擁有龐大資源的大國將主導全球新能源產業,如中國與歐盟將有更多關於能源發展的新政策,而新興國家的基礎建設,則將成為節能產業的成長契機,也將帶動節能產業蛙跳式的發展,例如跨越定頻馬達,直接朝更省能的變頻馬達發展。也如此,大國發展新能源,小國發展節能的雙主軸方向正式確立。


當然,金融上的支援,也將決定綠能產業的未來。國家可藉由政策與資金來支持大系統,並主導基礎建設。地方則可配合政府進行區域性的建置,節省資金投入。而企業可投入發展個別產品,提供產業更多相關方案。目前綠能產業核心議題包括能源類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以及節能類的LED照明、馬達設計等,本文接續也將針對太陽能發電與LED照明等兩大議題進行探討。



圖一
圖一

市場移轉 太陽光電三大趨勢成型

在綠能產業中,太陽光電一直是被寄予厚望的乾淨能源。只不過自從2011年的歐債危機與市場嚴重供過於求等不利因素相繼衝擊,導致太陽光電市場面臨第二次蕭條期。然而隨著日本市場復甦,美國市場逐步起飛,加上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援之下,亞太與美洲地區正好支撐了歐洲萎縮的市場份額,全球新增容量也出現小幅度的正成長。由於各國政府對於綠能產業的政策逐漸明朗,使得廠商終於再度撥雲見日,太陽能產業鏈價格也逐步回歸穩定。


綜觀2013年,全球太陽光電市場微幅成長,由中國、日本、美國領頭,補足了歐洲萎縮之市場。而台灣廠商在雙反爭議與新市場地緣之利的影響下,產能利用率幾乎滿檔,產值也自谷底攀升,這樣的趨勢,預計將能延續至2014年。而儘管太陽光電產業逐步回溫,但市場也出現了三大趨勢,各廠商不得不謹慎應對。


2014年太陽光電市場三大趨勢

趨勢一:

市場由歐洲轉移至亞太、美洲。由於政經與市場環境與歐洲大大不同,廠商必須盡快調適。


趨勢二:

@內文:太陽光電市場經營由FiT模式,移轉為非FiT模式。金融產品與儲能為可利用之工具。


趨勢三:

產品概念由模組中心轉為系統整合:以均化成本(LCOE)為計算基礎之產品佈局,才能使新技術得以生存。


走出谷底的太陽光電市場

工研院IEK 能源組經理王孟傑指出,太陽光電產業於2012年之前,以政府電力收購制度(Feed-in Tariff;FiT)等鼓勵政策為主要的成長驅動力,能提出優渥收購價格的國家,就可能具備市場吸引力。然而儘管整體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安裝數量持續增加,但成長率有限,價格又迅速下跌,使得2012年的市場規模達到近年來的最低點。


然而2013年成為太陽能產業谷底翻紅的關鍵契機。由於產業鏈價格穩定,安裝量持續增加,此趨勢帶動市場產值再度上揚。其中以日本、中國大陸的成長幅度最大,而美國市場也漸趨穩定,這成為了帶動太陽能市場成長的重要動力。預期2014年將持續這波成長動能,市場也可望達到新的高峰。


由於2012年全年跌價六成的影響,加上全球市場成長有限的情況之下,太陽能市場各次產業的產值仍難有起色。經過兩年的重整,各次產業的市場集中度略有提升,前十大比例僅矽晶模組下滑,多晶矽與薄膜產業的集中度則是最高。目前矽晶模組廠商有包括Bosch、Conergy、Centrosolar等大廠宣布退出或破產重整,但陸續仍有新廠商投入,尤其在南美等新興市場已有新廠出現,因此在產業集中度上仍較為分散。


市場轉移與貿易戰帶動台灣產值

在2013年產業鏈價格趨穩的利多下,使得廠商較能掌握局勢,以進行市場佈局。由於受到中國雙反政策轉單,與日本市場起飛的影響,台廠產能利用率皆維持高檔,產值止跌反升,製造業產值估計可達到1310億元新台幣。目前矽晶太陽電池仍是台灣產業鏈最重要的一環,美國雙反制裁更是加強此項優勢。這使得台灣廠商茂迪、新日光、昱晶等可望持續名列全球前十大廠商。


產業利多 LED邁向五大新趨勢

走過了前幾年雷聲大雨點小的低潮期之後,隨著政府政策支持以及CP值大幅提高,2014年的LED照明市場將持續成長,預計規模將達到392億美元。放眼2014年,廠商佈局依然是以取代照明為主,隨著LED燈泡市佔率持續提高,市場預估LED平板燈將成為下一波照明主力產品。


只不過,目前LED照明產品價格仍高於傳統照明,因此價格仍有下降空間。廠商為了維持毛利並達到規模經濟效果,將持續關注自動化生產線的可能性。此外,為創造LED照明產品不同於傳統照明的特性,廠商未來也將更加著重於智慧照明發展,透過系統整合的概念來發展LED照明。


工研院IEK綠能產業研究部副研究員黃孟嬌指出,由於政府政策的扶植,以及產品價格快速下滑的雙重利多,帶動LED市場需求成長,而取代照明,仍是2014年的產業發展重點。放眼全球市場現況,西歐為目前全球LED照明的最大市場,日本則是市場滲透率最快的單一國家。由於LED照明的壽命長、替換週期也隨之拉長,長期並不利於已開發國家的市場發展。至於中國,將成為未來LED照明的製造與消費中心,最快將於2016年取代西歐,成為最大的LED照明市場。2014年LED照明五大發展趨勢說明如下:



圖二
圖二

趨勢一:平板燈崛起

LED燈泡市場在各家廠商積極佈局之下,市場快速成長,但價格下滑快速,低成本成為技術發展趨勢。全球燈管市場龐大,但仍以效率較差的T12及T8為最主要光源,成為LED燈管或平板燈的發展契機。


比較LED燈管與平板燈,LED燈管初期建置成本低,易於更換,短期之內市場可較快成長,但進入門檻低,競爭者眾。反觀LED平板燈,客製化程度高、且建置成本也高,市場短期內不易大量成長。整體而言,速度與規格將成為LED取代照明市場的獲利關鍵。


趨勢二:產品價格持續下滑

LED照明為加速提高滲透率,價格下滑已成為必然趨勢。這股LED照明的低價化趨勢,低成本技術成為未來LED照明的技術重心。而這樣的低價化趨勢也將提供低成本散熱方案、及驅動元件的發展機會,並順勢帶動下兩項趨勢,也就是自動化產線的投入,以及跨領域系統整合的發生。


趨勢三:自動化生產線

礙於標準與規格未定,LED照明產品的自動化生產難度仍高。但為了大規模取代照明,自動化生產線將成為降低成本的利器。而就燈具來看,也將在客製化中力求標準化,亦即朝向適度自動化一途發展。目前南亞已有LED燈泡自動化產線,致茂也有球泡燈的自動組裝線,東貝則除了半自動化產線之外,目前正積極啟動全自動化產線計畫。


趨勢四:系統整合成為趨勢

自從2012年8月Philips、GE、Osram、松下、東芝等國際照明大廠共同組成CLA(聯網照明聯盟),智慧照明市場已儼然成型,Philips也喊出2013年是智慧照明元年的口號。事實上,智慧照明為可依據消費者的心裡生理需求,或者被照物特性而自動調制出最舒適色溫及亮度的照明系統。由於LED照明具備數位可調變的特性,導入照明市場後,將加快智慧照明市場的發展腳步。目前傳統照明大廠正積極佈局,而通路、系統整合與售後服務也成為發展關鍵。



圖三
圖三

趨勢五:政府政策仍深具影響力

節能照明政策在全球持續發酵,已經不再以先進國家為主,而公共建築為各國政府推動節能照明的主要起點。不過由於各國節能產品標準與能效標準持續制訂中,也加深了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問題,也因此相關廠商會依照不同區域特性來提供不同的產品。


在節能減碳趨勢,以及各國節能照明政策的推動下,LED照明市場持續成長為不變的趨勢。今年LED仍以取代照明為主流,但究竟是燈管或是平板燈,還有待觀察。短期之內,LED照明要快速提高滲透率,價格下滑為必然趨勢。而LED的下一步,不只是會亮而已,而是會朝向智慧化照明發展,因此『售後服務』也將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



圖四
圖四

結語

放眼2014年,綠色能源的技術發展投資,正逐步回歸主流道路,也就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能源效率,並針對更有節能價值的新產品與技術進行投資。而雙主軸化的發展走向,讓綠能產業在2014年,肯定能擺脫這幾年來的持續低迷,走出一波綠色新高峰。


相關文章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生成式AI為製造業員工賦能
IEK CQM估製造業2025年成長6.48%
智慧建築的新力量:從智能化到綠色永續
實現AIoT生態系轉型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成大半導體學院團隊研發新型光學仿生元件 為AI應用開創新視角
» 推動失智分流照顧機制 科技輔具優化服務模式
» 工業顯示面板2024年出貨上揚 2025年持續成長
» 英飛凌泰國後段廠動土 目標瞄準電動車、物聯網與工業應用
» GenAI漸成PC標配 2025年市佔將到六成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70.130.20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