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誰是介面新寵?Thunderbolt V.S USB 3.0
挑戰IO極限!

【作者: 劉佳惠】   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9587】


這幾年PC端不斷挑戰效能極限,朝向HD(High Definition)以及UHD(Ultra High Definition)趨勢發展,週邊影音設備面臨第一道難題 - 就是高速多媒體傳輸需求與日俱增。面對高解析、高畫質應用當道,新技術規範接連出籠。在資料傳輸領域,USB 3.0和Thunderbolt是各擅勝場的兩大技術,紛紛摩拳擦掌,搶當龍頭。


2013年的1月,USB 3.0和Thunderbolt迫不及待互相嗆聲。首先,在CES展,USB聯盟挑戰Thunderbolt高達10Gbps傳輸速率,向外界宣佈推出SuperSpeed USB 3.0,不僅能向下相容既有USB 2.0,更能使現有USB 3.0傳輸速度從5Gbps提高至10Gbps傳輸速率,腳步很快,預計新標準制定在2013年年中即可完成,首波產品預計2014年年底有機會正式上市。


而英特爾面對USB聯盟的消息發布,也不甘示弱,旋即宣佈將以矽奈米光電(Silicon Nanophotonics)技術打造新世代Thunderbolt,速度可由目前10Gbps調高至50Gbps,此項技術透過結合矽元件與光纖網路,可使數據以每秒50Gb的速度傳送至100公尺以上的距離,亦即使用者可在1秒內下載一部高畫質(HD)電影。看來,展望2013年,USB 3.0和Thunderbolt激戰的時刻,已經不遠了。


那麼,下世代PC端高速傳輸的介面,誰會成為介面新寵兒呢?


蘋果:「Thunderbolt是最快、最靈活的I/O技術。」

英特爾推出Thunderbolt已將近2年,當初在2011年Apple全系列MacBook、iMac以及螢幕全面支援Thunderbolt,引起不少人關注。其之所以能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在於其同時整合傳輸資料的 PCI Express 和顯示投射用的DisplayPort,比起USB 3.0來說,更達到了「介面統一」以及「什麼都吃」的境界。Thunderbolt兼具數位影像與數據傳輸的能力,前身為Light Peak,是英特爾視為對付USB 3.0的利器。


圖一 :  蘋果Thunderbolt Display打著「就是不缺連接埠」的稱號。(圖片來源:Apple官網)
圖一 : 蘋果Thunderbolt Display打著「就是不缺連接埠」的稱號。(圖片來源:Apple官網)

專門報導蘋果消息的Apple Insider在今年1月15日指出,各大賣場如Amazon、MacMall以及J&R,最近蘋果Thunderbolt Display都出現缺貨潮,按以往蘋果產品缺貨之際,皆會推出新款的習慣,或許意味蘋果將推出新版Thunderbolt Display,此一消息一出,間接了顯示Thunderbolt仍具有一定的需求力道。


在蘋果官網可以看到,蘋果Thunderbolt Display打著「就是不缺連接埠」的稱號,提供一個Thunderbolt連接埠、三個USB 2.0埠、一個FireWire 800埠以及Gigabit Ethernet埠,其顯示器便能串連6個裝置,達到「無所不能」的境界。根據外電消息傳言,新版的Thunderbolt Display,將可能改為USB 3.0傳輸埠。


Thunderbolt如意算盤打得可說是很精,其選擇通用介面PCIe作為訊號傳輸的技術底層,帶給介面近乎無限的可能,例如可以用來外接顯示卡或是轉換成USB、eSATA等介面。而蘋果當初成為第一個導入Thunderbolt技術的廠商,與英特爾一拍即合,足見Thunderbolt帶來的創新力量不容小覷。但另一方面,英特爾仍然不敢輕忽PC產業對於USB 3.0的需求,也不曾明言要放棄對USB 3.0的支援。



圖二 :  Thunderbolt在PC中的系統架構圖,也可以採其他的建置架構。(資料來源:Intel)
圖二 : Thunderbolt在PC中的系統架構圖,也可以採其他的建置架構。(資料來源:Intel)

Thunderbolt 雖然整合度很高,但還是有價格不低的問題。繼蘋果之後,現在宏碁也將Thunderbolt帶入Windows市場,不過大多數PC業者還是認為Thunderbolt成本居高不下,比USB 3.0貴了整整10倍,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又非必要介面配備,因而要從高階進入主流產品,依舊是困難的挑戰,普及化也尚須一段時間。


USB 3.0加快腳步通過認證

在Thunderbolt滲透率尚不高的情況之下,隨著Windows 8搭載以及英特爾Ivy Bridge新款處理器的帶動下,各界相當看好USB 3.0將成為下一代傳輸介面的主流。


USB 3.0是目前最新的USB規範,其聯盟成員包括英特爾、惠普、微軟、瑞薩、德州儀器與意法愛立信。先前USB 2.0已經獲得眾PC廠商的普遍使用及青睞,成為各大硬體廠商的必備連接傳輸埠。但隨著硬體的不斷更新,使用者對於高速傳輸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即便是每秒2~300MB的傳輸速度,卻也已不敷現今科技使用。


有鑑於此,2007年,英特爾於IDF上把「SuperSpeed USB」設定為一項重要議題,後來到了2008年11月,USB 3.0標準才真正完成並對外公布。百佳泰策略事業處協理歐勤聖指出:「當時,USB 3.0規格一推出後,吸引眾多廠商加入。只是相對於USB 2.0,USB 3.0是全新的架構,在測試認證上花了不少時間討論。」


直到2009年的第三季,才有第一個認證產品問世。歐勤聖繼續說明:「從2009年起,USB 3.0認證測試才開始升溫,而真正的認證高峰,卻是拖到了2012年第一季,整個測試數量才急速成長。」


甚至到2012年年底,USB協會才宣告,目前有超過650款產品通過協會認證。歐勤聖指出:「其中,最受到大家矚目的,是USB協會終於認定第一顆USB 3.0 集線器控制器,由瑞薩(Renesas) uPD720210拔得頭籌。」而這一款USB 3.0集線器控制器,可說是瑞薩氣勢重新再起的重要關鍵。而台灣廠商也不落人後,威盛電子(VIA)旗下威鋒集線器控制器VL811+ / VL812也通過USB-IF認證,成為全世界第二家通過認證的廠商。


USB 3.0比起USB 2.0多出50%到80%的供電電力,不僅能夠支援高電力需求的數位產品,也能夠為需要充電的數位裝置產品加快充電速度。新式的Powered-B埠是由額外的2條線路所組成,並且提供了1000毫安培的電力。


由於供電能力提升,讓原先需要額外供電的USB裝置能夠免除多條電源線的困擾。不僅如此,當連接的USB3.0裝置閒置不用時,能夠自動減少耗電,以及在不進行高流量資料傳輸的模式下,能夠自動節約電源以便提高電力的續航力,USB3.0功耗問題得到有效的改善。


USB 3.0採用雙匯流排的架構,讓它不僅能支援高速SuperSpeed匯流,又能向下相容USB 2.0。而Host與Hub亦能夠同時操作USB 3.0、USB 2.0匯流,致使USB 3.0傳輸連接埠會選擇訊號傳輸率最高的匯流。比起USB 2.0,USB 3.0物理層以及連接層沒有什麼改變,物理層也與USB 2.0相容。協議層的部份主要是更改了編碼方式,採用了高速傳輸常使用的8bit/10bit編碼技術,再由物理層負責訊號編碼及解碼,以便減少EMI干擾問題。


看來,隨著這些功能的改善,USB 3.0商機逐漸在應用端發酵,各家IC廠商皆會加快腳步通過認證,積極搶進集線器、隨身碟等控制晶片市場,讓USB 3.0 市場愈炒愈熱。其中包括祥碩、威鋒、鈺創、群聯、鑫創、創惟、智微等公司,都預計在2013年搶佔USB 3.0週邊應用商機。


遮蔽或展頻 解決USB 3.0干擾

然而,人人說會熱、說會普及的USB 3.0真的要起飛了嗎?USB 3.0普及的關鍵,皆萬事具備了嗎?又,干擾的難題,是否都已排除了呢?


即便USB 3.0帶來方便與快速,但其全新的架構,硬體與韌體的開發難度,也提昇數倍之多,因此延宕了整體技術開發與市場接受速度。如今新的規格又將出爐,不少技術專家即指出,為了使USB 3.0介面的傳輸速率提高一倍,相關電腦配備、相機、USB集線器以及纜線等,都需要全新的USB控制軟體,也要進行更新並接受測試與認證,才能保證支持10Gbs的傳輸速率。


USB聯盟是這樣表示的:「現有的超高速USB線纜沒有經過10Gbps傳輸速率的驗證,當前一些線纜『有可能』支援10Gbps的速率。」顯然許多線纜並無法支援新規格,這也說明了,未來USB 3.0傳輸率要再翻升,整個產業又有一番技術挑戰待克服,週邊的應用也不會很快發生。


即使是這一代的USB 3.0,仍有一些難解的議題待克服,且大多圍繞在訊號的干擾與傳輸衰減上,包括串音、電磁波EMI/EMC和天線射頻等三大干擾問題,以及高頻傳輸及大電流傳輸的訊號衰減問題上。


歐勤聖提到,Intel有一篇白皮書《USB 3.0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Impact on 2.4 GHz Wireless Devices》清楚指出,USB 3.0的EMI輻射剛好會對2.4 GHz ISM頻段造成射頻干擾,因此若沒有處理好USB 3.0的EMI輻射,鄰近頻段2.4 GHz設備正在運作時,就會導致效能降低,進一步影響功能。


而Intel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則是藉由金屬屏障設計將USB 3.0的5GHZ干擾源,利用遮蔽的方式,讓它在鐵殼中,進行隔離。創惟科技資深技術行銷經理魏駿雄認為,針對射頻或電磁干擾,也可以利用自行開發的PHY技術,提供展頻(Spectrum Clock),讓原本USB 3.0的能量可以透過展頻,能量相對分散,因此對原本EMI干擾的情況就會下降。


魏駿雄說明:「展頻的道理,就好比將原本十公斤的石頭丟下水,換成兩個五公斤的石頭,分別丟入水中,引起的水花會比較小的道理。也就是透過展頻把USB 3.0的能量分成不同時間打散,去減緩干擾的問題。」他認為,USB 3.0可以諸如此類雙管齊下的方式,讓不同的USB 3.0裝置對於信號品質能作出改善,以達到加乘的效果。


這場競爭,才正要開始。

時至今日,亦敵亦友的USB3.0與Thunderbolt,目前在傳輸技術上,仍有重疊的效益,這場競爭,才正要開始。除了各自有其擅長的領域,也必須端看應用環境的需求來決定採用哪項技術。好比說,隨身碟若作成Thunderbolt介面,反而沒有效益可言。但若以外接固態硬碟來說,未來就不會只有USB 3.0寡佔市場,反倒可以因為有了Thunderbolt,串連多個裝置並且同步傳輸資料作業,創造更好的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究竟是Thunderbolt會一統傳輸介面,而USB 3.0是所謂過渡性產品;還是USB 3.0能憑藉著USB 2.0 廣大的市場優勢,躍升主流,這些猜測都還值得我們繼續觀察,而這一場傳輸技術的競爭只會更加白熱化。


(註: 以下三圖請連著做在一起)



圖三 :  USB 3.0的資料頻寬很寬,範圍涵蓋0 - 5GHz,在2.4GHz區域的幅射強度仍很強。
圖三 : USB 3.0的資料頻寬很寬,範圍涵蓋0 - 5GHz,在2.4GHz區域的幅射強度仍很強。

圖五 :  包括USB 3.0周邊(如硬碟)、纜線和連結器,都是會對附近無線應用產生干擾的訊號源。
圖五 : 包括USB 3.0周邊(如硬碟)、纜線和連結器,都是會對附近無線應用產生干擾的訊號源。

圖四 : : 當USB 3.0設備連結時,干擾訊號的強度即大幅提升(紅線)。
圖四 : : 當USB 3.0設備連結時,干擾訊號的強度即大幅提升(紅線)。

資料來源:Intel白皮書《USB 3.0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Impact on 2.4 GHz Wireless Devices》


相關文章
VSAT提高衛星通訊靈活性 驅動全球化連接與數位轉型
外骨骼機器人技術助力 智慧行動輔具開創新局
「冷融合」技術:無污染核能的新希望?
強化定位服務 全新藍牙6.0技術探勘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Skyborne與AIG攜手 共同打造先進無人機製造中心
» 咖啡渣變氫氣!韓研發團隊以咖啡成分產氫
» 擁抱開放與靈活性 RISC-V藉由車用市場走出新格局
» 宏碁智醫AI醫材布局馬來西亞 助力糖尿病眼疾篩檢升級
» 手機市場競爭白熱化 生產外包比例再創新高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69.6.12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