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高速數位通訊系統眼圖原理簡介
量測精準制專欄(11)

【作者: 祁子年】   2003年08月05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43143】

眼圖形成原理

在數位通訊系統的實體層(Physical Layer)中,資料的定義是以邏輯位準的1與0來做判斷,但在一般示波器上,擷取到的信號是一段相當短的時間,例如示波器的整個顯示幕寬度為100ns,則表示在示波器的有效頻寬、取樣率及記憶體配合下,得到了100ns下的波形資料,但在這麼短的時間中,所分析的資料並不具有代表性,例如信號在每一百萬位元會出現一次突波(Spike),在此時間內,出現的機率很小,因此會錯過某些重要的訊息。若可以以重複疊加的方式,將新的信號不斷的加入顯示幕中,但卻仍然記錄著前次的波形,只要累積的時間夠久,就可以形成一個眼形的圖案,如(圖一)所示,它就好像把一組訊號切成三位元的二進位邏輯疊在一起一般。其中要注意的是,一個完整的眼圖應該包含所有的八組狀態(即000至111),且每一個狀態發生的次數要盡量一致,否則,將有某些訊息無法呈現在顯示幕中,如(圖二)所示。


為了達到量測結果的有效性,一般會採用隨機編碼(Pseudo Random Bit Sequence;PRBS)的方式,這種編碼的好處是當操作完一個迴路後,所有的狀態將會平均分配,使得眼圖的形狀是對稱的,其中又因不同的位元組長度而分成2^7、2^15、2^23、2^31數種規格,而編碼產生的方式,可以由硬體或軟體來達成,硬體的方式是採用數位邏輯電路達成,軟體則是在先將資料存在編碼器內部的記憶體中,經由時脈觸發記憶體中的字串訊號,隨機編碼的另一用途,是量測待測物在各種條件下的誤碼率(Bit Error Ratio;BER),此時需要有同樣編碼行為的錯誤分析儀(Error Analyzer)搭配才可以達到此量測目的。
...
...

使用者別 新聞閱讀限制 文章閱讀限制 出版品優惠
一般使用者 10則/每30天 0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VIP會員 無限制 25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相關文章
以數位共融計畫縮短數位落差
智慧無線連結:驅動現代生活與未來創新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生成式AI為製造業員工賦能
IEK CQM估製造業2025年成長6.48%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Bluetest和Rohde & Schwarz合作提供下一代WLAN設備的空中介面測試方案
» Rohde & Schwarz 行動通訊測試高峰會聚焦無線通訊最新發展 – 現已提供線上回放
» Rohde & Schwarz 與 ETS-Lindgren 合作提供下一代無線技術的 OTA 測試解決方案
» 筑波醫電攜手新光醫院於台灣醫療科技展展示成果
» Anritsu Tech Forum 2024 揭開無線與高速技術的未來視界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215F6TYGSTACUKZ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