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背景下,太陽能技術的進步備受關注。近期,中央研究院(中研院)宣布了一項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高效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遠超目前市售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
以模擬光源測試鈣鈦礦矽基疊層太陽能電池電性表現(照片來源:中央研究院) |
中研院攜手頂尖學者,組成下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發團隊,整合中研院、成功大學、清華大學、明志科技大學等研究專長。經過兩年的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的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元件。這一成果較目前市售最新太陽能電池產品高出三成以上;與早期佈建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相比,效率提高接近五成。
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模組只能吸收部分波長的太陽光,因此轉換效率有限。中研院的研究團隊採用了疊層式結構,將鈣鈦礦薄膜疊層在矽基電池上,充分吸收不同波長的光子,藉此增加轉換效率。團隊突破了關鍵的連接層技術,成功降低介面損耗,完成小面積的二端點電池元件製作,最高光電轉換效率已達到31.5%。
這項技術突破不僅證實我國太陽能電池技術可與國際並駕齊驅,還有助於未來升級太陽能發電裝置,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積的情況下提高發電量,推動能源轉型,朝向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中研院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製程、放大元件面積、提高穩定性,並與國內學研單位及廠商合作,共同推動下世代高效太陽能發電的建置,為人類社會的永續未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