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結構都是採用在Cover Lens保護玻璃(或者PET薄膜)之下,加上一層Touch Sensor的多層化結構,這樣的結構除了增加設計難度、且提高成本也耗時。電容式觸控的終極方案,就是只用單層的保護玻璃就可以完成觸控的功能。這種將所有的Sensor電路全在保護玻璃上的方式,可以達到最薄最輕的結構、最低的材料成本、最低的生產設備成本投資、以及最大的觸控面板產出能力。要能符合這些條件的,才能真正達到市場的需求。
據了解,Touch on Lens(Sensor-on-Cover)技術減少了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的結構層。有些觸控模組廠商早就開始提供這種結構的觸控面板產品,但直到2011年初,許多品牌廠商例如NOKIA、Apple、Samsung等,才開始要求更輕、更薄、更有成本競爭力的觸控面板,此舉預計將有助於Touch on Lens技術的加速普及。
由於傳統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必須使用1~2片玻璃製作成Touch Sensor,加上Cover Lens,造成複雜的結構。因此,觸控面板模組廠商正積極將觸控感測器整合到表面蓋板,希望能降低材料成本、減少觸控面板模組的厚度和重量。
SuperC_Touch總經理李祥宇指出,Touch on Lens的好處,就在於材料成本最便宜、光學特性最好、重量最輕,因此可以使用在非顯示螢幕上,如鏡子、桌子、窗戶、自動販賣機,或是取代鍵盤以及各種按鍵。應用上以工業用、軍用、戶外用途與外掛式觸控為主。
雖然各觸控模組廠對於這個新製程有不同命名,包括Touch on lens、one glass solution、window integrated sensor touch、direct patterned window、G2等等,但這些其實都屬於將觸控感測器整合到表面蓋板的方法。每個方法都採用了1片玻璃(或者是塑料複合膜),作為表面蓋板和觸控感測器的基板。
李祥宇說,在Touch on Lens的發展現況上,國內目前已有許多廠商採用一層玻璃貼合一層薄膜(X,Y軸)的方式,大陸則有廠商採用三角形的單層結構。至於使用菱形的立體結構,由於目前良率問題尚無法克服,因此仍待技術進一步突破。
Touch on Lens在開發上存在許多挑戰,例如是要先處理後鍍膜,還是先鍍膜後處理。而強化過程中的破片與刮傷、印刷面的處理、使用的鍍膜Pattern、導電薄膜的阻抗,以及與LCD Vcom層之間的電容耦合等問題。李祥宇表示,Touch on Lens的可行架構包括使用三角形Pattern的單點觸控、使用SuperC_Touch圓型結構的多點觸控等方式。先完成切邊、導角、鑽孔、強化,再用網版印刷製作印刷層與ITO導電層,銀膠導電層。
此外,整合觸控感測器的觸控面板新技術,還包括on-Cell和in-Cell。on-Cell是將觸控感測器整合到顯示器面板上(例如TFT-LCD等等),in-Cell則是將觸控感測器整合到彩色濾光片。這類技術的首選將會是顯示器面板製造商,因為它們將有能力充分利用其顯示器與觸控產能,而觸控面板也將不再另需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