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硬件创业风潮以及社群力量的崛起,让现在的新创团队对于创业这一条路有了更多成功的可能性,尤其Maker市集、群众募资、机构天使等募资管道更让新创团队更容易得到资金,不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扼杀了想法。 不过这三种管道的模式各不相同,新创团队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也成为一门学问。
|
/news/2015/05/07/1812059720S.jpg |
就Maker市集而言,Makerpro总主笔欧敏铨指出,Maker市集与群众募资的差异很大。 相较于群众募资必须先得到大众的关注,达到集资目标才能拿到资金,Maker市集让Maker能够直接将产品放到网络贩卖,且数量通常没有限制,即使只有一个、两个,只要有人喜欢、有人买就能形成商业模式。
不过,这样的商业模式到底行不行? 欧敏铨举例,一位高中生利用Raspberry Pi设计了出气候侦测器,短短的一个秋天,在Maker市集卖了150万元。 Maker市集不只是贩卖产品,更重要的是必须与社群有所链接,而社群的回馈也能支持产品不断优化,同时Maker也能建立自己的核心使用社群。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透过Maker市集贩卖的产品,收入也许不如其他管道来的高,不过也已足够支撑这群Maker继续下个阶段的产品开发。
在群众募资的部分,经过近几年来不少热门商品从Kickstarter、Indiegogo等网站获得超乎预期的群众支持,进而成功上市,也认人见识到了网民的力量不容小觑。 MakerPRO技术主笔陆向阳指出,两大趋势促使了群众募资的兴起,其一是网路金融兴起,让群众可以进行线上金流交易或募款;其二是规模制造外移至大陆,让欧美等地区的制造业开始走向少量多样,且强调创意与设计。
不过在这几年的发展下,群众募资网站越来越多,成千上万的集资项目当中不乏成功案例,然而失败案例更是不计其数。 如何在平台上脱颖而出,又必须注意那些「眉眉角角」已是一门大学问。 陆向阳表示,群众募资最常见的几大挑战如消费者认知有限、创意遭抄袭、诈骗行提案、物流不可及。 另外,募资的动机、性质、财务规划等也都是募资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除了上述两种管道之外,新创团队的资金来源还有天使投资人。 在电子产业成长力道不如以往的情况下,创投(VC)的投资标的也开始越来越保守,且投资阶段也移到更后期。 台安杰天使创投合伙人李文豪指出,很多的新创团队撑不过中间「死亡幽谷」的阶段,也就是在花完前期亲朋好友投资的经费后到VC看中前的阶段,也因此才有了天使投资。
对比创投与天使投资,尽管同样是给予新创团队资金,不过性质仍有所区别。 除了投资的阶段、金额及规模不同之外,李文豪表示,天使投资更要要的意义不只是资金,还有背后代表的资源与关系网络,天使投资的宗旨是希望藉由他们的资源与资本来帮助新创团队,此外天使投资通常不介入新创团队的营运。
不过并不是每个新创团队都能获得天使投资的资源,李文豪就他的经验指出几个不投资的原因,不了解自己面临的竞争、众多同构型的产品或技术难以脱颖而出、未来重大计划却无法与目前团队或核心能力结合、重要资产与公司价值脱钩、复杂或特别的股权结构设计、双方对估值无法达成共识、很急的需要资金等。
(本文同时发表于MAKER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