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达(12)日发表《台达电子内部碳定价报告书》,将公司推广内部碳定价的实务经验编撰成电子版专书,分享全球碳费发展趋势、当前内部碳定价的各式应用、台达碳定价管理机制的关键运作要素以及阶段性成效。面对各国日益严格的气候政策法规与客户端的市场需求,内部碳定价制度除了落实碳排有价的观念,可成为企业将气候风险转化成低碳转型绿色商机的重要推手。企业亦可善用此碳管理工具,透过书中分享的执行步骤与脉络,结合核心发展策略与减碳目标,驱动内部行为改变,有助於对应国内碳费收取,以及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等法规的变化。
![台达今(12)日发表《台达电子内部碳定价报告书》,由台达??总裁暨永续长周志宏(右)与台达企业永续发展部经理杨曼瑜(左)分享台达内部碳定价实务经验。](/news/2025/02/12/1711478000S.jpg) |
台达今(12)日发表《台达电子内部碳定价报告书》,由台达??总裁暨永续长周志宏(右)与台达企业永续发展部经理杨曼瑜(左)分享台达内部碳定价实务经验。 |
台达??总裁暨永续长周志宏表示:「内部碳定价是有效的碳管理机制,台达鼓励企业将『碳排有价』的观念在组织内部扎根,以具体的货币化形式将外部冲击内部化。2021年是台达实施内部碳费机制的第一年,隔年即达到温室气体(市场别)排放下降13.5%的成效,2023年进一步下降39%,成果显着。尽管目前全球的碳费价格不一,企业可以依营运需求订定自己的内部碳价,据此建立策略目标、配套措施与基础建设,助力推展减碳行动,形成一个企业减碳的正向的循环。」
常见的内部碳定价作法包括:影子价格、隐含价格、碳费,以及内部排放交易等不同应用形式。台达2014年起即以「影子价格」为机制计算排碳对投资专案的影响,至2021年则将「内部碳费」融入管理机制,以每公吨300美元的价格,向事业单位徵收碳费,并将碳费转成碳基金,鼓励事业单位投入再生电力发展、能资源管理,以及低碳创新研发,以加速减碳目标达成进而推动创新研发,例如「再生电力匹配程式」的开发,以及是否「导入氢能技术」的评估等,都为公司创造出未来的商机。推动内部碳费机制的同时,积极有效的跨部门沟通与资源整合亦是关键的要素,包括凝聚目标共识、经营团队的支持、观念形塑、建立管理机制、以至於绩效连结,都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
未来台达将进一步规划内部碳费机制的进阶方法学,将碳费收取涵盖范畴由目前的范畴一与范畴二,扩及至范畴三排放。同时,透过内部碳定价机制聚焦前瞻的科技研发,鼓励发展更多创新低碳产品与解决方案,拓展绿色商机,携手全球客户与供应商夥伴,共同朝向全球净零的气候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