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迈向2050净零排放 台厂申请CCUS专利已失先机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2474】

迎接「2050净零排放」已成为全世界共识,但产业界要达到碳中和,仍须实现「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目标,被视为迈向净零排的最後一哩路。惟依智慧财产局最新整理全球CCUS专利申请趋势,与分析各国申请人专利布局的情形,皆遥遥领先台湾,值得业界警惕!

至今全球有关CCUS的专利技术共计约12,610案,
市场大小及对於相关议题的重视程度,将会影响申请人的布局规模,又以中国大陆、欧洲、美国数量较多,且多为在地申请。
至今全球有关CCUS的专利技术共计约12,610案,

根据智慧局最新统计,至今全球有关CCUS的专利技术共计约12,610案,其中「碳捕捉技术」约7,406案、「碳再利用技术」约4,399案、「碳封存技术」约805案。且随着全球对於气候变迁议题的重视,CCUS相关申请案件数也持续增长。经探讨其全球布局後发现,市场大小及对於相关议题的重视程度,将会影响申请人的布局规模,又以中国大陆、欧洲、美国数量较多,且多为在地申请。

其中,目前在碳捕捉技术中,以将排放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溶於吸收剂,进行捕捉的吸收技术的相关案件最多,技术也最成熟,占39.1%;其次是在排放气体中,将二氧化碳附着在吸附剂上,进行碳捕捉的吸附技术占26.7%;再者是透过排放气体通过有机或无机材质的薄膜,使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分离之薄膜分离的技术占12.5%。虽然吸收技术的专利案件申请量占大宗,但利用吸附及薄膜分离技术的专利案件申请量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显示各国申请人在碳捕捉技术的研发,正朝向多元技术发展。

智慧局进一步表示,虽然台湾产业界在碳捕捉技术的专利申请量较晚,但仍有企业或学研机构经由自身的制程,对於碳捕捉相关技术进行研发与专利布局,例如工业技术研究院便与台湾水泥公司共同合作,利用钙??路的方式捕捉二氧化碳,以减少水泥制程中的能耗及额外产生的二氧化碳,为碳捕捉的技术占得先机。

碳再利用技术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举凡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甲??等化学品,甚至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新颖碳材,例如石墨烯、碳管、碳纤维等;在二氧化碳再利用的应用中,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占11.4%)及甲??(8.3%)专利申请案件量较多。由於该类技术可提升石化产业竞争优势,中油、台塑等大企业均往此方向发展,而中钢也发挥其在地优势,与附近石化业者合作进行钢化联产,将碳捕捉及再利用(CCU)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另外,全球新颖碳材的研发数量不多,目前投入者多属新创公司,对於台湾中小企业而言,可将二氧化碳生成新颖碳材的技术视为一个新的商机。

碳封存技术主要以拥有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国家或开采公司的申请案件量最多,其中,透过将二氧化碳注入地底下之油气层,在采集油气同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油气层中的技术最多占48.1%。但因台湾非主要天然气或石油生产国,且将二氧化碳注入地层中,除受限於法规制度外,也需取得附近居民的认同,实行难度较高。

智慧局建议,随着各国对於减碳逐渐达成共识,法规日趋严谨,碳价与日俱增,台湾产业界可经由了解全球CCUS专利的布局情形,透过自身优势,串连资源积极研发,才能在零碳经济浪潮下,抢占庞大的永续商机,创造环境永续发展及提升经济动能的双赢局面。

相关新闻
AI与互动需求加持人型机器人 估2027年市场产值将突破20亿美元
台达助台中港导入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携手打造低碳永续商港
第26届台法科技奖揭晓 表彰在分子生物学科研成果
茂纶携手数位资安共同打造科技新未来
英国公司推出革新技术 将甲??转化为高品质石墨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您需要了解的五种软体授权条款
» 使用PyANSYS探索及优化设计
» 能耗个个击破 5G与AI的节能之战
» 为AI注入理解力
» 深度资讯编码架构之探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T27HPPYSTACUKC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