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研究:綠色轉型面臨淨零排放與氣候衝擊雙挑戰
 

【CTIMES/SmartAuto 陳玨 報導】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191】

第29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甫落幕,氣候調適與氣候資金的安排為關鍵議題。全球面臨淨零排放的轉型挑戰,但必須透過減緩和調適策略確保公正轉型。台大風險中心連續三年以「公正轉型」為題進行民意調查,詢問民眾對於氣候變遷相關政策及議題的感知與意向。今年著重青年、勞工與弱勢群體的補助與調適。此次調查從台灣視角建立一份基於實證調查的政策建議。

台大風險中心的民意調查,探討在淨零排放與氣候衝擊的雙主軸挑戰下,新政府及與全球市場聯動的企業,應如何達成勞工、青年、弱勢群體的公正轉型,並促成產業的全球綠色競爭力。
台大風險中心的民意調查,探討在淨零排放與氣候衝擊的雙主軸挑戰下,新政府及與全球市場聯動的企業,應如何達成勞工、青年、弱勢群體的公正轉型,並促成產業的全球綠色競爭力。

今年調查以全台18歲以上民眾作為訪問對象。調查結果顯示,在社會面的感知上,86.5%受訪民眾認為台灣社會收入不平等問題「嚴重」。而面對淨零排放帶來的轉型,個人方面最擔心物價上漲(61.1%),整體而言最擔心貧富差距更大(46.5%)。在氣候變遷的感知上,有80.9%受訪民眾表示「擔心」全球暖化,其中表達「非常擔心」者高達45.5 %。並認為極端氣候(如豪雨、乾旱及高溫)對勞工(79.9%)、對低收入群體(71.0%)的負面影響「嚴重」。也「支持」政府提供勞工(90.1%)、提供低收入群體(86.2%)更多資源以因應極端氣候。

在政策溝通面向,62.1%受訪者不了解政府減碳政策;64.6%認為政府給產業的減碳壓力將轉嫁給員工,45.5%認為政府在淨零排放政策規劃過程中,缺少政府、老闆和員工三方共同決定機制;並未妥善考量民眾意見59.8%。93.7%民眾皆「同意」減碳政策規劃應更多關注中小企業意見。

碳費即將開徵,調查有78.1%民眾表示「支持」政府對企業徵收碳費;70.8%「支持」政府用碳費補貼企業開發減碳技術、購買節能設備。但也有部分認為,碳費將對台灣的經濟和就業產生負面影響(57.1%),會使低收入群體受害(62.3%)。也因此,多數皆「支持」政府用碳費補貼低收入群體的電價(77.1%)、交通費用(68.9%)、生活費用(58.5%)。

面對政府推動淨零排放造成的工作轉變及綠色職缺上,有49.5%受訪者認為淨零排放所帶來的相關新工作,會來到自己所在的地區;有43.0%認為與現有工作相比,淨零排放所創造的新工作,其薪資會較好。有44.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能適應工作上愈來愈嚴格的減碳要求。另外,也有85.1%同意如果減碳政策導致個人失業,除了失業給付,政府應全額補助職業訓練。

COP29召開前後,全球各國正擬定新的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與加緊2030年減碳期程。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評析,COP29決議實施全球碳交易機制,台灣也即將啟動碳定價機制(碳費徵收),在全球淨零排放驅動的經濟社會影響下,作為全球重要產業分工鏈的台灣,產生不確定性的衝擊。此外,劇烈氣候災害造成對勞工、低收入群體的影響與調適問題,也突顯台灣社會日益加劇的貧富差距與收入不平等。最根本的應對策略在於提升台灣的經濟、社會與政府治理的轉型實力與架構,透過動態、均衡的策略加速台灣的變革。

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團隊依據整體調查結果對各界提出三點呼籲:擬定公平的社會分配、強化政策的溝通機制、成立氣候社會基金。除了高碳排產業應當先鋒,公共服務要擴大,政府應積極接軌各國落實公正轉型的機制,積極推動三方社會對話機制法制化,並且讓轉型中的綠色職缺接軌國際標準,切勿只著眼於企業的淨零進度。

由本次淨零排放與氣候調適的雙主軸調查結果顯示,應在淨零政策規劃、產業衝擊與轉型,甚至是極端氣候對勞工與低收入群體的影響等議題上,強化政府、企業與勞工三方之間的對話、協商與溝通,進行由下而上的政策推動設計,以增進政策滲透到基層的參與式治理,讓台灣迎向綠色轉型,以及面對氣候調適衝擊及機會。

本次調查時間自2024年10月17日至2024年10月25日,調查對象為全台18歲以上民眾,以市內電話及行動電話方式調查訪問,總計完成有效樣本1,102份,以95%信賴度估計,抽樣誤差在+/-2.95個百分點之內。

關鍵字: 淨零排放  碳費  綠色轉型 
相關新聞
金屬中心於2024 TASS展示多項創新技術 攜手產業加速綠色轉型
元培醫大與永續能源基金會簽署大學永續發展倡議書
聯發科技簽署綠電合約 大步邁向淨零里程碑
明基佳世達集團COMPUTEX展覽通過國際ISO永續認證
英特爾提升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標準 實現永續運算未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從能源、電網到智慧電網
» 積層製造鏈結生成式AI
»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概況分析
»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 多40美元讓AI效能倍增!樹莓派加推AI HAT+硬體套件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68.168.21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