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资讯平权,让听障朋友也能即时掌握重要气象资讯,工研院携手台湾公广集团合作,打造全台首创「AI(人工智慧)虚拟手语气象主播」!双方於今(9)日举办「AI手语·幸福台湾」记者会,宣布在签约完成阶段性任务後,打造具备公视、华视、客家电视、公视台语台与原视台等不同特色的AI虚拟手语气象主播,预计最快明年下半年将正式上线,未来期待能将AI手语能应用在防灾、救难等公共传播领域。
|
工研院利用人工智慧,将文字转手语影音。气象囗播稿可立即转换为手语专用的手播稿,再生成「AI虚拟手语主播」,协助聋人获得平等的资讯权利。 |
观察现今听觉机能障碍者与手语翻译员,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处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Q2听觉机能障碍者为136,355人;惟依劳动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全台手语翻译员仅有616人。希??透过「AI虚拟手语气象主播」不仅填补手语翻译人力的缺囗,也能让聋人透过大众媒体获得平等的资讯权利。
工研院董事长吴政忠便指出:「科技始终来自於人性」,可以利用AI科技帮到需要帮助的人。今天双方合作,即是发展「普惠科技」的一大重要案例。让普罗大众都有平等机会能运用AI科技,不仅提升气象资讯的普及性,更为听障者带来可即时掌握天灾等警讯的全新解决方案;进而携手推动台湾手语资料库建置与AI应用计画,为资讯无障碍推动跨出重要一步,展现公益科技的实践力。
公广集团董事长胡元辉进一步表示,公视长期制作身障相关节目《手语新闻》与《听听看》等,也一直秉持「希??明天比今天更好」的想法。随着AI科技演进,公广集团积极思考运用科技的力量,为听障朋友打造更友善的媒体环境。他说,「资讯平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也期??透过传播科技,辅助听障人士在面对紧急状况,例如台风、地震等天灾时能够即时掌握最新消息。
王晓书举例:「政府发布的细胞广播简讯若以AI手语产出,将对聋人会更方便」。牛暄文则期待AI手语能应用於日常生活各领域,「例如医疗、交通、社福等,以及24小时的AI新闻资讯服务,希??能配合区域习惯调整手语,甚至建立类似GPT问答模式,让聋人可以用自己的母语寻求帮助」。王晓书也希??AI手语将来可应用在手机上,让聋人随时掌握讯息。牛暄文则希??AI手语可以应用於科技眼镜等穿戴装置,「将语音转换成手语,或辨识手语并转换成语音,让听、聋人沟通顺畅」。
工研院??总暨资讯与通讯研究所所长丁邦安进一步指出,工研院技术团队自2023年开始研发AI手语翻译员,打造台湾手语资料库。强调其有别於现行一般AI主播技术,主要处理语音生成、对嘴同步相对单纯。手语则是一种视觉语言,具有表达的复杂性,须要透过手势位置、面部表情来传达意思。
因此,他认为手部动作的精确极为重要,既须要高精度的骨架估算技术与深度学习手势生成模型;加上手语发展会受到当地囗语影响,还将透过专业的手语翻译员及听障者共同建立语料库。所以此次双方合作不仅提升资讯平权,也可藉传承台湾手语,保存重要文化资产。
这次由工研院与公视携手合作,结合工研院先进的AI技术和公广集团的媒体资源,不断累积《手语新闻》所产出的辞库与资讯,透过与专业手语主播合作建置的气象手语语料库,再结合AI骨架生成技术和深度学习模型,开发出能将气象资讯即时转换为手语的AI虚拟主播,以流畅的手语动作与表情即时播报气象。
同时且撷取影片中的骨架,包含手语的脸部表情跟手指关节,王晓书边说边比手语说:「像是台湾的手语,小指头捕捉到就要留意。」势将骨架套上不同的外表,生成虚拟主播外,还要让手语动作连接起来很流畅。每一关都不容易」。公视进一步表示,如今建置台湾气象手语资料库和AI应用只是起步,聋人同胞也期待在医疗、交通、社会福利等领域应用,得到24小时不间断的AI新闻资讯服务;将来也会透过媒体力量和工研院团队,持续善用AI科技,进一步造福各界听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