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延烧,全球的整体经济和社会、环境都面临莫大的冲击和危机,而危机就是转机,如何转型成功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议题,工研院今(6)日举办「韧性台湾 後疫产业发展论坛」,倡议企业应改变制造思维,转向知识价值的「台湾智慧价值」思维,如高阶制造、精准健康和人文科技,而後打造「强韧台湾」,成为全球产业和经济可信任的关键伙伴,创造疫後新商机。
|
工研院举办「韧性台湾 後疫产业发展论坛」,与会专家与主讲者合影。(摄影 / 陈复霞) |
谈及台湾抗防疫的过程,前??总统陈建仁认为是人民与政府团结合作的成效,以及ICT产业的蓬勃发展,运用相关技术防疫得以成功,他认为这场疫情是产业改变的契机,并且需要跨国合作。此外,台湾在COVID-19防疫方面表现受到重视,将ICT技术用在生医产业,快速因应药物、疫苗发展,经由防疫成功的经验,将让未来产业更加蓬勃发展。成功大学校长苏慧贞则表示疫情颠覆教育型态後形成的新风貌,线上及远距学习逐渐成为全球因应疫情的教育模式,国际移动力也显得脆弱性及单一性,未来产业期待的人才特质为何值得思考,她强调「沟通」是科技与教育的要项,而透过跨域平台,面对无远弗届的分享,更了解医疗科技及经济,建立知识价值。
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继美中贸易纷争後,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突显台商供应链分流与多元市场布局的重要性。在当前短链革命所带动的全球供应链新格局下,企业应深化「台湾智慧价值」思维,从生产制造加工链体系,透过数位转型,打造以台湾为基地的全球制造总部,将高阶制造、研发及新兴产业投资留在台湾。
工研院已超前部署疫情过後的新常态(New Normal)市场,擘画「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以智慧生活、健康乐活、永续环境等三大应用领域与智慧化共通技术的研发方向,以期携手产业跨领域创新,协助产业转型与升级,强调合作共创产业发展新局。刘文雄表示工研院持续研发创新技术,在应用领域,2020年上半年着重於防疫,因应经济复苏的新常态需求,下半年将以ICT辅助医疗、服务业、远距教育(AR、VR)和照护等为要。
根据工研院IEK Consulting报告,台湾服务业及中小制造业在疫情前就已受到全球科技潮流冲击,在疫情危机後,将加速产业形貌的三大转变与挑战。包括:制造业将加速将供应链移出中国大陆,并开始建立分散式供货(Distributed supply chain)生产模式;企业「无接触经济」商业模式比例大增,将导入远端作业、无人化、虚实整合等方案;以及「以人为本」的快速筛检、远距医疗、在宅医护等服务将加速实现,开创医疗物联网(IoMT)商机。
後疫时代,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所长苏孟宗指出,此次肺炎疫情直接带动防疫产业成长;在後疫时代,预期无人化、弹性制造、多元供应成主轴,台湾产业的发展机会为制造台湾、健康家园、数位全球。由於肺炎疫情将影响未来十年的全球产业链,建议产业应更加速数位化转型,带动创新服务朝向新3C━合作(Collaboration)、安全(Cybersecurity)、创新(Creativity)发展。
此外,电电公会理事长李诗钦提及空污已让地球进入「气候急诊室」,美中贸易战加速形成区域化,促使分散式供应链发展。制造业是重回经济稳定的核心力量,而台湾具有制造的优势,他认为未来几年可观察到ICT产业布局,在於台湾研发创新、量产LCCs,组装则在美墨边界、中东欧,供应全球市场,分散式供应链。医材公会理事长洪盛隆表示,台湾医材以出囗为主,数量有限,而医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他以防疫第一道防线的囗罩及第二道防线为医院物资━如防护衣、检测医材和呼吸器等说明,建议政府应该居安思危,超前部署,才能在天灾地变时得以守护民众安全。
而在後疫时代台湾的转型商机,沛星互动科技(Appier)首席科学家孙民强调产业数位转型不可逆,在COVID-19下呈现指数型爆发,各行业会产生更多的数据供应、收集,相较於之前在网际网路上产生云端和AI,未来会形成物联网,也让产业随之转型,当数据增多,AI有更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