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專欄提到的通訊協定革命,是微觀的 IoT 經濟體;這一期來討論宏觀的 IoT 經濟體:IoT Diagrams。IoT Diagram 簡單說,就是物聯網的構成,這包含很多面向,例如:Product、Service、Experiences、Business Models 等。以下從中摘錄幾個重點主題(Agenda)與大家分享。
Smart Grid 的技術很可能先應用在 Smart Home 領域。 |
第一、Sensor。這是 IoT 最基本的構成,Sensor 的成本與技術,直接影響 IoT 的佈署與互連方式。此外,整合無線通訊技術(WiFi、BLE、GPS、Satellite 與 GPRS )的 Sensor 會帶出各式的物聯網應用。目前有一些新創公司(例如:WEFT),使用無線通訊技術的 Sensor 來提供物流追蹤(Logistics)服務。
第二、Actor。最主要的 Actor 是使用者(人類),但 M2M 的情境運用越來越廣泛,因此 Device 本身也是 Actor 的角色。在 IoT Diagram 上,Actor-Sensor 是很常見的關聯。例如,Actor 走路時,帶動腳上的計步器。
第三、Device。泛指連網裝置(Connected Device),例如:手機。Sensor-Device 是大家最熟悉的關係,例如:計步器 Sensor 將數據傳送到手機上。報導指出,在 2020 年時,會有超過 50 billion 的連網裝置,當中又以 Sensor-type 的成長最多(可能佔比也最多)。Device-Device 的關聯(M2M)是最重要的使用情境。
第四:Cloud。Cloud-Actor、Cloud-Device 甚致是 Cloud-Sensor 都是重要的關鍵。目前許多通訊協定標準與技術,都在解決 Cloud-Sensor 的技術問題。所以數據收集與傳輸並不會關鍵議題,真正的關鍵是 IoT Cloud 的供應商。IoT Cloud 可以是企業級的服務供應商,也可以是個人自行架設的服務;前者是中央化的生態,後者則是去中央化(decentralized)的生態。
第五:Data。IoT 的重點並不是「Things」,而是「Data」。Data 又涉及隱私(Privacy)與安全性(Security)等問題,這未來將是 IoT 產品化的過程中,需要優先克服的二個問題。其中,隱私問題層面又更廣,例如:涉及法律問題。另外,中央化的 IoT Cloud 生態,因為儲存了大量的個人資料,除了隱私問題外,也可能衍生資料的所有權問題。
第六:Interface。Interface-Device 是最典型的關聯,例如:觸控。Interface 的設計直接影響到 User Experience,因此這個議題有很大的發揮空間。Interface-Sensor 的關鍵中,最常見的設計就是 LED Lights,但隨著 IoT 逐漸被佈署在 Web 上,Interface-Actor 的設計會成為關鍵,目前常見的機制是 Notification 與 Alert 。
第七:Energy。能源,是最近突然被重視的 IoT 議題,Smart Energy 會成為 IoT 領域的創新熱點。更多的裝置,代表更多的能源消耗,所以 Energy Delivery、Smart Energy System 與 Power Sustainability 或許是很有潛力的創業與投資項目。Energy-Device 的關聯,目前仍以電池為主,但 Energy-Sensor 則開始在研究無線供電的做法。
最後,補充說明二點。Smart Grid 是一種 Energy Delivery 的方式,被視為是未來明星產業,目前認為需要產生一套新的電力標準。美國現行的電力網(Power Grid)系,從 1900 年代開始施行至今,已經超過 100 年沒有進行更新。藉著 IoT 的發展,順勢重構現有的 Power Grid,已被提出來討論。
Smart Grid 的技術很可能先應用在 Smart Home 領域。目前的 Smart Home 系統缺乏 Energy 的考量,例如:在屋頂裝設溫度感測器時的永續供電問題。Smart Home 不考慮 Smart Grid 時,就像是買好了一套電視與音響,但裝潢時佈線沒有到位。TI 目前已經開始研究 Smart Grid 技術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