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业中想要异军突起,往往得靠一、两项秘密武器,例如iPhone的多点触控(Multi-Touch)和Wii的MEMS运动感测技术。如果说最近还会出现这类令人惊艳又市场大卖的产品,肯定不是MID,应该也不是Google/Android Phone,也不会是由LED、太阳能或燃料电池概念所支撑的新产品。笔者认为,最值得期待的,应该是可弯、可卷的软性电子产品,其中又以软性的显示技术最有看头。
今年二月在巴塞隆纳的Mobile World Congress 2008中,就出现了一款5吋屏幕的超大屏幕手机,但体积却小到上衣口袋都放得下。这款由隶属飞利浦集团的Polymer Vision发表的Readius手机,缩小体积的秘诀即在于软性显示器的技术。它的屏幕可以分为两段收迭,也就是向外翻开两次即可展现5吋大的横向屏幕。目前搭配黑白画面的产品已开始在意大利量产贩卖。
试想,iPhone的屏幕只有3.5吋就已被冠上超大屏幕了,那5吋的屏幕加上触控功能,又不会增加产品的体积,其卖点有多大呢?除了可挠曲的特性外,软性显示器因采用软性基板,不论是厚度或重量都比目前的玻璃基板还要轻薄;加上可采用具备双稳态特性的显示材料,让显示器在画面固定时,即使不耗电也能维持画面,仅在更新或移除画面时需要供电,因而能大幅延长可携设备的电池寿命。此外,双稳态的显示器不需背光照明,可以像传统纸张一般直接反射光线,因此在日光下也能看得很清楚。
不过,要实现软性显示器并不容易,整个显示器产业的各个环节,例如基板、TFT层、LC层、ITO层、背光模块等都面临改朝换代的严苛挑战。在这种多层式的架构中,除了个别硬式板层破裂的问题外,也需考虑弹性系数、热膨胀系数等物性条件,这些因素会影响各层在弯曲时的接合情况。所以,材料的选择是软性显示器是否能成功的关键,这些材料必须在弯曲时还保有原来的功能,而且需具有极佳的光学穿透性和均匀性。目前以高分子材料最能符合这些特性要求,但稳定性及成本仍是应用考虑的重点。
在现今的显示技术里,能够应用在软性显示器上的技术包括传统液晶、双稳态液晶、发光二极管(OLED)、电泳动显示(electrophoretic)、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以及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等,但要达到理想的可挠性,这些技术的材料、组件、结构和制程等都需要做到特制化的处理。其中在制程上可采连续性整卷高速涂布(Roll-to-Roll)和印刷等制程来加速量化的生产,并有助于降低成本。
软性显示器预估会是继LCD的下一波杀手级应用,然而除了显示器外,其实软性电子还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软性扫描仪、RFID电子卷标、各式传感器、OLED照明、太阳能电池等等。预估全球软性电子市场在2010年可达21.3亿美元,到了2015年更可望突破160亿美元。未来的前景看来一片光明。
(作者为电子产业资深自由作家,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