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綠色機械突破碳稅費重圍
兔脫應循數位減碳路徑

【作者: 陳念舜】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4732】

回顧2022年機械業發展,雖受惠於跨國商務實體活動陸續恢復、半導體設備需求擴散效應,台灣機械業仍維持競爭力,出口金額更首度突破兆元。但工具機則受俄烏戰火波及,加劇各國通膨及美國緊縮貨幣政策影響,成長未如預期。距離國內外碳費/稅關隘更近一年,業界應循數位減碳路徑兔脫,以維持永續成長。


根據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TAMI)最新整理海關進出口數據顯示,2022年台灣全年總出口值為4,795.2億美元,相較於上年同期增加331.5億美元,成長7.4%;以新台幣計價142,2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8%。尤以機械設備出口值達到348.1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1%,以新台幣計價約10,323.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1.2%,且首度突破兆元最為可貴。


TAMI認為,即使因為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加劇各國通膨及美國緊縮貨幣政策影響,衝擊全球經濟景氣表現普遍不佳,上半年景氣熱絡,下半年則明顯需求下滑,截至12月機械出口值已連續5個月衰退。


但台灣機械業受惠於出口暢旺,電子、檢量測設備合計占全年出口比重28.7%、金額達100.03億美元且不斷成長,出口值仍首度突破兆元新台幣、產值達1.45 兆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顯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堅強實力已逐漸擴散到相關設備,具有堅強韌性與國際競爭力。



圖1 : 台灣機械設備2022年出口值達到348.13億美元,首度突破兆元。(source:TAMI)
圖1 : 台灣機械設備2022年出口值達到348.13億美元,首度突破兆元。(source:TAMI)

工具機產業峰迴路轉 2023年可望微幅成長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TMBA)新任TMBA理事長的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也指出,2022年工具機產業宛如置身在顛簸難行的山谷之中,上半年因延續2021年的市況,受惠於疫後各國經濟重啟,製造業生產與投資活動熱絡,帶動對工具機設備需求。


但到了下半年卻受到中國大陸對疫情持續封控、俄烏戰爭長期化等因素影響,國際原物料價格不斷攀升,各國紛紛面臨到通膨上行的壓力,歐洲甚至還有能源問題待解決,造成不少企業遞延投資計畫或縮減資本支出,使得2022年工具機市場需求的成長幅度有所收斂。


另推測全球市場景氣衰退,將會在2023年Q2觸底反彈,製造業需求也有復甦的可能。而臨近台灣的東南亞市場,將受惠於疫後供應鏈分散效應提升對於工具機消費需求,預估2023年台灣工具機產值與出口金額將微幅成長,分別達到40億美元、32億美元。



圖2 : 預估2023年全球市場景氣將會在Q2觸底反彈,台灣工具機產值與出口金額將微幅成長,分別達到40億美元、32億美元。(source:TMBA)
圖2 : 預估2023年全球市場景氣將會在Q2觸底反彈,台灣工具機產值與出口金額將微幅成長,分別達到40億美元、32億美元。(source:TMBA)

碳稅費關隘迎面而來 產業應循減碳路徑兔脫

然而,即使近年來面臨俄烏戰火造成的能源危機,歐盟仍宣告將自2023年10月起,正式針對進口鋼鐵與水泥等高污染產品課徵「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關稅;加上美國審議中的《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簡稱CCA)一旦通過生效,最快甚至將從2024年起課徵碳稅,衝擊兩地合計占台灣直接出口21.8%、金額逾千億美元損失。


台灣立法院也在近期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碳排明確入法,雖未涉及碳稅,卻將在未來半年內逐步訂定碳費徵收、溫管基金收支辦法、碳盤查等12項子法。預計自2024年首波徵收碳費對象將會由大至小,先針對年排放量逾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排碳大戶開始,包含鋼鐵、石油煉製、水泥、半導體、電力業等,約287家直接排碳大戶、高用電量間接排放約250家開徵碳費。


然而,條文中明訂,倘若碳費徵收對象因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使用再生能源等措施,能有效改善溫室氣體排放量,事業及政府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定碳費優惠費率;並可申請帳戶,將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


另依國發會先前宣示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行動,已將2030年國家自訂貢獻(NDC)強化目標設定為24%+/-1%,並預估2023~2030年將投入4兆元,透過12項關鍵戰略技術,創造5.9兆元產值。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則點名3產業最有潛力,可在淨零目標下成功發展供應鏈。



圖3 : 因應國內外碳費/稅關隘迎面逼近,國發會先前已宣示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行動,經濟部也點名可協助「產業生產低碳化」的供應鏈,將在淨零目標下成功發展。
圖3 : 因應國內外碳費/稅關隘迎面逼近,國發會先前已宣示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行動,經濟部也點名可協助「產業生產低碳化」的供應鏈,將在淨零目標下成功發展。

首先是「再生能源相關電力設備」,經由政策推動再生能源投資最大化,提升在地供應廠商產能,進而切入國際能源產業鏈。其次是「智慧生活應用」,利用台灣半導體技術優勢,投入研發未來淨零生活模式所需的前瞻技術晶片或應用模組,例如電動車、自動駕駛系統等產品服務。最後是「產業生產低碳化」,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來監測能源,並進行最佳化調度使用,減少高耗能設備使用待機和空轉的電力,協助台廠減碳及促進減碳產品行銷國際。


機械業聚焦企業組織與產品 打造跨國低碳供應鏈

機械業為此早已成立「機械業淨零永續推動委員會」,由TAMI理事長魏燦文擔任會長,旗下27個專業委員會會長擔任委員,並邀請7個擁有低碳輔導專長的法人及學者專家代表擔任顧問服務團,自發啟動綠色智慧製造,將生產節電機械設備視為企業發展重點!


魏燦文強調,機械業並非耗能的產業,但在面對低碳課題時,勢必要挑戰兩大核心問題:一是企業組織,要求其生產環境必須達到節能減碳的規定;二是產品,除了盡可能選用低碳環保的材料及零組件,更重要的是可研發更節能的機械設備,才能協助客戶朝淨零排放的目標前進。所以各家該如何研發節能設備,將是企業發展的重點。


在成立大會中也率先分享鳳記機械公司滿足買主節能需求所研發的一系列產品,以省電、提升產量、降低噪音與即時蒐集用電資料等功能,來協助客戶實現低碳製造;並邀請在供應鏈上游的台灣鑄造業代表源潤豐鑄造公司,分享在內部己經展開的組織盤查工作成果。


TAMI接下來將在各項推廣活動中,鼓勵會員先從組織碳盤查活動開始練兵,將低碳的觀念潛移默化帶進各家員工的觀念中。並呼?會員廠商面對低碳課題,不但要從容面對,更要張開雙臂迎接綠色製造所帶來的源源不絕商機。


期待以3年為目標,在機械業上下游產業鏈中推動組織碳盤查及產品碳盤查工作,督促廠商致力研發低碳的生產設備,讓機械業者的綠色觀念、生產模式、節能技術及人才培訓陸續到位。屆時台灣的「低碳機械供應鏈」就可逐漸到位,等到歐盟、美國要將機械產品納入管制對象時早已準備就緒。


工具機推行永續智造 強化產業綠色競爭力

TMBA則表示,如今淨零轉型已經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攸關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存亡關鍵。以陸續出版的《工具機產業白皮書》為主、《工具機產業因應減碳永續經營參考手冊》為輔,呼籲業者及早因應碳管理的議題。


其中根據ISO 14955-1的分析資料顯示,工具機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約有超過9成,是在產品的使用階段耗能。因此,業者除了著重自家產品的節能減碳,強化永續競爭力外;更應該關注如何協助客戶,達到低碳生產的目標,發展工具機零碳生態系便成為首要任務。


同時分為7大核心主軸推動方向:強化產品永續競爭力和生態設計;全產品生命週期的循環經濟規劃;跨產業價值鏈雙贏合作;善用數位技術優化管理和製造;強化產品RAMSS(可靠度、可用度、可維修度、安全、資安);為永續未來設計而導入減碳材料、技術和設備;與國際淨零排放規範接軌,以因應永續經營與環保訴求趨勢。


東台集團董事長嚴瑞雄進一步表示,TMBA目前在推動的產業規範,包括介面標準統一、模組化設計、生產溯源管理等,將透過數位轉型和綠色節能的技術應用,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強化產業競爭力。台灣工具機也會持續聚焦在新能源產業應用,包含:風力發電、電動車等領域,來擴大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的終端市場。


上銀集團則自2022年起,訂定「2030碳排減半、2050淨零排放」目標,導入循環經濟概念,減少生產製程用電及碳排放量;並持續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積極投入全球工廠所在地與當地社區共好,落實供應鏈管理,擴展社會效益與影響力。


上銀董事長卓文恒指出,以往上銀生產汽車用滾珠螺桿係採取減法製程,在材料移除時會有耗電等問題,目前採取新型生產型態,則將透過金屬射出、精密鑄造及3D列印,減少材料移除的耗電量及其供應商等間接排碳。


且由上銀開發的智慧滾珠螺桿,也會依據客戶加工、使用狀況適時給油,不再像過去採用油壓而定期打油,最多可減少60%用油。進而透過物聯網蒐集大數據,進行零件壽命預診,只要使用數據上升至黃色警戒,智慧滾珠螺桿就會通知處理,有助於廠商安排生產線製程,節省材料及碳排量。


同時於供應商合約中加入相關規範,確保供應商符合環境及人權法規;也持續透過購買低污染、省能源、可回收之綠色產品,引領公司同仁落實環保行動力。估計2021年綠色採購金額高達新台幣1.13億元,並獲得環保署表揚為綠色採購及綠色消費推廣績優單位肯定。


未來TMBA將以「數位轉型」與「綠色節能」為主軸,透過各個委員會專業分工、專責推動的方式,來建構讓會員信任的永續創值智慧智造工業平台。以大帶小方式,協助供應鏈建構減碳能力;透過智慧智造,來強化產品高值化;普遍引用產業規範,從而提升產業競爭力等具體作法,以因應產業內外的挑戰與考驗,落實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的永續智造。


期盼經由緊密的國際合作,以掌握節能減碳技術研發應用,搶得淨零先機,為出口訂單挹注新的動能,強化永續作為來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實現2030產業發展願景。


機械雲平台擴散影響力 開拓數位減碳海內外市場

目前機械業在跨域合作也有斬獲,由工業電腦(IPC)大廠研華公司與工研院合作,獲得大佳國際開發公司投資,甫於2022年成立的新創公司佳研智聯公司也宣布,將結合中部機械產業能量,成為提供海外台商從單機到整廠智慧化,升級智慧製造輸出套餐式服務的大型系統整合商。


身兼佳聯智研公司董事長的研華公司董事長劉克振回顧5年前(2017),先由時任TAMI理事長柯拔希建言、經濟部技術處專案委託工研院機械所、資策會、精密機械中心、金屬中心等法人單位合作打造公版「智慧機械雲平台」,在2021年促成該平台正式商轉上線。


研華也適於3~4年前,成功開發並推出自家工業物聯網(IIoT)平台WISE-IoT,時任「智慧機械雲」計畫主持人,也是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智慧製造技術組組長羅佐良,便基於過去研華在智慧製造市場有相當深厚的物聯網硬體優勢,以及工業物聯網雲平台WISE-IoT的開發經驗,合作導入台中智慧製造技術驗證場域。


進而促成機械雲計畫更進一步,讓工研院等法人團隊研發的技術落地,由研華支援公司業務與行政管理資源;並納入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旗下的智慧製造技術組,包含羅佐良在內的13人班底,經過工研院的投資審議會核准後,陸續移轉至這家新公司,等於直接擁有一批智慧製造核心技術的團隊。


劉克振指出:「由於智慧製造是軟體、硬體與系統整合3種技術的結合,當今IIoT整合的關鍵,必須先克服創建產業生態系的困難。」其中硬、軟體與平台,係由研華結合工研院機聯網技術與服務的優勢,在上層提供如製造執行系統(MES),約占30%產值;最重要的是還能分享不同產業的Domain knowledge與系統整合,提供雲端訂閱制服務等技術,約占70%產值,也就是佳研智聯的利基,兩者相加將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同時在台灣立足,以協助形成產業鏈,更快速導入工業物聯網相關應用,拓展海外產線到新南向的東南亞或世界各地,為國際化營運服務奠定優良的基礎。因應近年來節能減碳已成為剛性需求,研華也藉相同平台,提供兼顧智慧製造和廠區節能的解決方案。


現任佳研智聯總經理羅佐良進一步指出:「該公司將分為短中期,優先鎖定台灣機械、傳產、電子產業,以及小型系統整合商作為目標客群,提供包含機聯網、自動化產線、產線控制技術、技術授權與整廠服務導入等方案;長期則聚焦海外、中大型系統整合商,提供軟體技術合作與授權與服務模式授權等服務。」


現任台灣智慧製造大聯盟會長柯拔希認為,目前推動淨零碳排的具體解決方案,就應該是數位轉型的商業模式帶來無限商機。如有TAMI會員廠商,便透過為客戶廠內20餘部油壓驅動設備皆改造成為伺服馬達驅動,而有效節能。同時該進行碳盤查以取得數據,再陸續從人員的操作使用習慣、材料、設備改善,汰換元件及老舊設備相對簡單且務實。


劉克振也建議一般企業,其實未必都要自行籌建內部團隊節能,且在台灣購入再生能源昂貴。更重要的,還是須由領導者先制訂節能目標,如RE100、ISO 50001、ISO 14064等,再透過智慧電表、可視化盤查等手法產出報表,汰舊換新必要設備,此即是研華的強項!


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也認同其看法,不僅當時建構自家智慧工廠,即先參考研華、台達電廠房的空調、管路設計,並導入研華智慧管理系統,確實省下大筆電價;現也由在公司內部設立永續長一職,由企業二代領導,以展示減碳永續的強烈決心。



圖4 : 佳研智聯承接研華與工研院硬軟實力,加上大肚山產創基金會為基底,提供東南亞國家大型服務標的,從單機到整廠智慧升級的套餐式服務。(攝影:陳念舜)
圖4 : 佳研智聯承接研華與工研院硬軟實力,加上大肚山產創基金會為基底,提供東南亞國家大型服務標的,從單機到整廠智慧升級的套餐式服務。(攝影:陳念舜)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胡竹生指出,因近3年來先後歷經中美貿易/科技戰重組供應鏈、疫情催生零接觸商機,還有因淨零碳排帶來的無限商機。由工研院協助成立的佳研智聯平台,將透過數位模擬、AI導入智慧製造,從而提升機台效率和精度、節能,減少範疇一直接、範疇二間接排碳;未來還可在永續環境領域,透過製造、感測、物聯網等技術,追蹤產品出貨後的碳足跡,快速布局全球,對接市場需求,協助產業邁向智慧製造。


  相關新聞
» 高效能磁浮離心冰水機降低溫室效應 工研院助大廠空調節電60%
» 傳產及半導體業共享淨零轉型成果 產官學研聯手打造淨零未來
» igus新型免潤滑平面軸承材料不含PFAS和PTFE
» igus回收自行車:展開全球巡迴之旅
» 整合創新X智造未來 TIMTOS 2025聚焦AI新商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71.191.7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