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1年漢諾威自動化工業展首度發表工業4.0之際,同期參展的台灣廠商最先被看好的,就是能掌握所謂資通訊產業「優勢」,可望切入核心關鍵的感測器環節。孰料因為業界仍集中於出口導向,僅生產大批量訂單、組裝用的消費電子市場為主,導致工業用感測器缺口始終難以彌補,因此有賴於產研各界協同合作開發。
為了因應近年來貿易戰加速各國製造業轉型與升級趨勢,智慧化科技在製造端創新應用效益更值得關注,感測器不僅在工業4.0問世開始,就被視為CPS(Cyber Physical System)的核心關鍵零組件。可以用來蒐集生產資訊、辨識物件及週遭環境,以即時因應異常狀況,提供系統間溝通、決策、合作所需訊息來源;進而衍生分析、預測、模擬等功能,達到聯網通訊及巨資分析處理的功能,創造智慧產品、智慧產線、智慧工廠、智慧物流等應用解決方案,應用領域涵括:
1. 「監測設備狀態」,係透過聲學或力學感測器偵測設備的異常響聲、震動,並依此判斷設備故障徵兆,可在問題發生前採取預防措施,避免因為意外停機衍生龐大損失。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