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運用能量產率模型 突破太陽能預測極限
以新創技術精準操控日光

【作者: imec】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3124】

能量產率模型(Energy Yield Model)由歐洲綠能研究組織EnergyVille成員—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和比利時哈瑟爾特大學(UHasselt)所開發,該模型利用由下而上(bottom-up)設計方法,精準巧妙地結合太陽能板的光學、溫度及電氣動力學,正在為太陽能預測帶來全新氣象。


在追求永續能源方面,太陽能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太陽能具備難以預測的特性,挑戰了準確預測能量(和財務)產率的實現。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和比利時哈瑟爾特大學(UHasselt),透過他們在歐洲綠能研究組織EnergyVille建立的夥伴關係,現已利用創新的能量產率模型來正面迎擊這項挑戰。


不同於傳統的模型,這套模型所用的由下而上(bottom-up)設計方法精密考量太陽能板內部的光學、溫度和電氣動力學,提供絕無僅有的精確度,且可望成為高效利用太陽能的指標。本文將從核心元件到現實應用來探索這套能量產率模型。
...
...

使用者別 新聞閱讀限制 文章閱讀限制 出版品優惠
一般使用者 10則/每30天 0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VIP會員 無限制 25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相關文章
一粒沙,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
半鑲嵌金屬化:後段製程的轉折點?
進入High-NA EUV微影時代
跨過半導體極限高牆 奈米片推動摩爾定律發展
2024年:見真章的一年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RISC-V能否在AI時代突圍? 看開源硬體如何重塑晶片競局
» Wi-Fi 6物聯網設備市場潛力強勁 加速產業數位轉型
» 工研院 VLSI TSA國際研討會登場 聚焦高效能運算、矽光子、量子計算
» 智慧應用引領輔具創新設計新趨勢
» 調查:全球貨運碼頭數位化準備不足 AI與自動化導入仍面臨挑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4Q4NNOPGSTACUKU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