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Quad Play與MEMS開創利基新局
2007年電子高峰會特別報導(下)

【作者: 鍾榮峰】   2007年04月24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5912】

宏觀與微觀之間

上一期我們介紹電子高峰會討論IC設計、EDA與SoC技術與新商機的發展趨勢,那麼在其他消費電子領域中,又呈現出什麼令人期待的光景?若從宏觀的視野來俯視之,數位家庭(Digital Home)正帶動高解析串流影音與無線傳輸技術的快速革新,Quad Play階段已經來臨;若從微觀的角度來細究,微機電(MEMS)感測控制技術,正在迅速且廣泛地取代既有以石英振盪器為要件的消費電子應用。


三足鼎立邁向縱橫四海

當前消費電子產品的技術應用,正從語音(Voice)、資料(Data)、視訊(Video)多采多姿的三足鼎立(Triple Play)格局,邁向結合行動化(Mobility)悠遊暢快的縱橫四海(Quad Play)境界。市場調查機構In-Stat的首席分析師Gerry Kaufhold便指出,消費電子產品若要能進入Quad Play階段,必須具備三大環境要素;高解析HDTV技術在無線傳輸消費市場的成熟化;無所不在的VoIP空間;以及能整合固網傳輸架構的無線行動化服務。



《圖一 In-Stat首席分析師Gerry Kaufhold 》
《圖一 In-Stat首席分析師Gerry Kaufhold 》資料來源:Globalpress

Gerry Kaufhold特別強調,無線傳輸技術的日新月異,重新定義了消費者觀看電視的意涵,觀賞節目已不足以形容之,還包括收發電子郵件;與死黨分享視訊;購買下載音樂、視訊、電影與家庭錄影等多媒體的互動環境,最後在HDTV的平台中整合呈現。在Quad Play的架構之下,具備高解析無線傳輸的HDTV,已經是結合多媒體個性化電腦(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s)、可攜式媒體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s)以及行動電視服務(Mobile TV services)的新世代整合系統。



《圖二 應用於Quad-Play的處理器架構示意圖 》 - BigPic:709x405
《圖二 應用於Quad-Play的處理器架構示意圖 》 - BigPic:709x405資料來源:Tensilica

Quad Play世代的技術要求

數位家庭正是驅動Quad Play技術革新的重要基礎。以數位化消費電子家電產品為核心,用短距離高速無線網路,傳輸大量高解析的串流影音內容,架構並延伸隨時隨地下載接收的環境,就是Quad Play世代的技術發展重點。HDTV技術能否站穩腳步,便是Quad Play能否進入商業化的重要指標。



《圖三 高解析數位家庭傳輸應用示意圖 》
《圖三 高解析數位家庭傳輸應用示意圖 》資料來源:Pulse~Link

Pulse~Link共同創始人暨總裁Bruce Watkins因此認為,更大的頻寬與傳輸率(throughput)、保證傳輸品質的可靠性(reliability)與QoS(Quality of Service)、徹底防護內容隱私安全、延伸無所不在的傳輸距離與涵蓋範圍(range)、加上順暢的類比數位轉換格式,會是相關廠商能否在Quad Play階段脫穎而出的關鍵。Bruce Watkins特別強調,儘管在技術上同時兼顧傳輸速度與降低功耗兩者非常困難,但是唯有達到這個目標,廠商才能說服消費者認同並購買產品。因為消費者根本不會在意以何種技術標準傳輸,能否滿足消費者採購、插電、開機、然後盡情享受的簡單要求,才是廠商站穩利基的不二法門。


UWB蓄勢待發

為了滿足Quad Play世代高解析串流影音無線傳輸的需求,數位介面的HDMI便成為數位家庭影音傳輸的最佳化主流工具,無線傳輸方面便以802.11n為主的Wi-Fi與超寬頻UWB(Ultra Wideband)為主。UWB這幾年之所以快速崛起,是能在短距離內以可達480 Mbps的速度,傳輸大量資料與影像多媒體內容,並且能夠滿足可攜式低功耗的要求。不過正因為UWB傳輸速度快,時脈速度亦必須提高,功耗也隨之上升,因此要兼顧傳輸速度與功耗並非易事。況且各國為了避免UWB干擾到其他付費頻譜段的無線技術,而要求UWB廠商須具備偵測與迴避(Detection and Avoidance;DAA)功能,更添增UWB技術研發的難度。



《圖四 Quad Play論壇現場。從左至右:Olympus微奈米技術業務企劃部資深經理橫井讓次、Pulse~Link共同創始人暨總裁Bruce Watkins、Renesas北美區系統LSI部門總監Brian Davis、Qimonda資深產品行銷經理Jin Mo Sung、Tensilica技術行銷Steve Leibson。 》
《圖四 Quad Play論壇現場。從左至右:Olympus微奈米技術業務企劃部資深經理橫井讓次、Pulse~Link共同創始人暨總裁Bruce Watkins、Renesas北美區系統LSI部門總監Brian Davis、Qimonda資深產品行銷經理Jin Mo Sung、Tensilica技術行銷Steve Leibson。 》資料來源:Globalpress

WiQuest行銷部門副總裁Alun Roberts指出,UWB引人注目之處,在於能扮演無線連結環境的重要媒介,便利性就是UWB能夠商業化的市場優勢。可預期的是,UWB在Quad Play階段將以高階可攜式產品為主要市場,並逐步朝向多媒體影音無線化與個人電腦市場前進。今年市場就會推出應用介面以WUSB為主軸、採用Dongle或外接卡型態的產品。


UWB主要的殺手級應用包括WUWB、Wireless1394、UPnP/IP以及藍牙,由於USB應用相當普遍,因此WUSB相當被看好。WiQuest行銷部門副總裁Alun Roberts指出,WUSB產品型態可分為主控端HWA(Host Wire Adaptor)和裝置端DWA(Device Wire Adaptor)兩類,前者採取Dongle或Adaptor形式,後者則以Hub為主,從2008年開始便會廣泛應用在NB、Game Console、HDTV、Set Top Box、外部硬碟及CD/DVD燒錄器、MP3/PMP和DSC等等。



《表一 2006至2010全球UWB的預測出貨量 》
《表一 2006至2010全球UWB的預測出貨量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06年12月

UWB廠商概要

參與電子高峰會探討Quad Play發展趨勢的UWB廠商,包括WiQuest、Artimi、Pulse~Link等新創(start up)業者,前兩者為WiMedia聯盟成員,Pulse~Link則參與UWB Forum,目前WiMedia的聲勢遠比UWB Forum高漲,但最終結果鹿死誰手尚未知曉。


WiQuest主要推出整合PHY基頻(將電波解調變為數位訊號)和MAC媒體存取控制器(執行數位功能)的單晶片設計,再與RF射頻段實體層(將高頻電波接收並轉為低頻電波)晶片搭配。Artimi則是專注主攻MAC解決方案。


Artimi

Artimi針對WUSB和藍牙應用,開發出多模、低功率、尺寸小、兼顧高低雙頻、以WiMedia標準為基礎的解決方案,鎖定數位相機等可攜式產品應用。UWB的MAC層要滿足更健全的QoS,特別注重軟體內容,設計難度高。



《圖五 Artimi執行長 Colin Macnab 》
《圖五 Artimi執行長 Colin Macnab 》資料來源:Globalpress

Artimi執行長Colin Macnab表示,由於市場競爭激烈,UWB廠商之間的併購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因此強化資金周轉能力、拓展全球佈局以深化影響力,便成為首要之務。去年12月Artimi募集2650萬美元資金開發應用於WUSB以及藍牙的低功率UWB晶片,去年6月把全球行銷總部遷往台北,以此為中心,建立由區域銷售經理和FAE工程師所組成的銷售管道與經銷商網路。



《圖六 Artimi UWB產品架構示意圖 》
《圖六 Artimi UWB產品架構示意圖 》資料來源:Artimi

Artimi將進一步推出支援雙模藍牙3.0與UWB、以及雙頻3-5GHz和6-9GHz的MAC+PHY整合解決方案。目前Artimi的UWB晶片,採用單一封裝SiGe RF搭配CMOS數位線路的Dual Die架構,利用SiGe的低耗電優勢減少類比功耗,進而支援480Mbps的傳輸速度。Artimi也計畫把製程推進到65奈米,生產出更低功耗、傳輸速度更快的CMOS晶片組。


WiQuest

在2003年9月成立的WiQuest,針對WUSB的無線視訊傳輸技術,推出能滿足低成本、高傳輸、小尺寸和低功耗的WiDV(Wireless Digital Video)無線視訊傳輸解決方案。這是針對PC應用的Wireless Docking以及Mini Card所設計的參考套件。在可攜式產品中內建整合WUSB的WiDV技術,最高並可支援高達1Gbps的傳輸速度,適合應用於家庭高解析視訊以及無線辦公環境,因此不再需要DVI或VGA纜線。



《圖七 WiDV與WUSB的同步應用示意圖 》 - BigPic:720x540
《圖七 WiDV與WUSB的同步應用示意圖 》 - BigPic:720x540資料來源:WiQuest

WiQuest行銷部門副總裁Alun Roberts說明時表示,這個解決方案所採取的方式是,以WiQuest既有的WQST 100/101晶片組為基礎,加入WiDV基頻晶片,在10公尺或更短距離範圍內,能夠以無線UWB格式、採用1080i介面的顯示系統,傳送壓縮後的HDTV串流影音內容。WQST110則整合MAC與PHY以及USB2.0高速收發器,採用Tensilica的Xtensa可配置處理器,WQST101則是直接轉換的UWB RF收發器,兩者皆能滿足無線傳輸低功耗與隨時隨地傳輸串流影音的多媒體需求。


Alun Roberts進一步指出,若要達到1Gbps的傳輸速度,必須在發送和接收兩端都採用WiQuest晶片,且傳輸距離在3至5公尺左右。此項解決方案主要是透過ECC(Error Correcting Code)編碼技術,在接收端採用向前錯誤校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ng;FEC)高階調變演算技術,藉由軟體校正而不更動硬體來提高傳輸速度。WiDV晶片優勢在於無須把視訊串流轉換成MPEG或Motion JPEG格式,能降低緩衝記憶體的負擔,進而達到降低功耗與縮小零組件尺寸的要求。



《圖八 WiQuest 行銷部門副總裁Alun Roberts 》
《圖八 WiQuest 行銷部門副總裁Alun Roberts 》資料來源:Globalpress

WiDV與WUSB一樣,符合WiMedia Common Radio Platform認證標準,採CMOS製程,交由台積電代工。WiQuest將2006年定位為WUSB元年,今年則會著重把WUSB內建到各種消費電子裝置中,使其成為標準功能,2008年則打算進軍可攜式裝置市場,以Smartphone、DSC、攝錄影機為主。不過Alun Roberts表示,目前WQST100晶片組主要應用於數位家庭解決方案,無線辦公或社區內HDTV傳輸網路,在穩定傳輸技術上仍有進步空間。


展望未來,WiQuest未來在設計上持續朝向單晶片設計,支援高速串流影音和HDTV的傳輸技術,並不打算增加WUSB的傳輸距離,而會著重於提高傳輸速度。


Pulse~Link

Pulse~Link是UWB業者中唯一不屬於WiMedia陣營的廠商。Pulse~Link自己開發出一套CWave(Continuous-Wave)架構,傳輸速度也可達1Gbps以上。這套CWave UWB技術,能夠同時(simultaneous)支援所有的家庭多媒體網路架構,擔負傳輸骨幹的整合功能,結合有線與無線的單晶片設計,提供互動高解析多媒體跨房間網路連結的解決方案。


CWave除了支援無線HDMI、DVI和IEEE 1394外,其1394-over-coax技術以及對有線乙太網路的支持,能夠整合同軸纜線(coaxial cable)、1394和UWB等,以單晶片設計符合QoS標準,成為結合有線無線的傳輸骨幹解決方案,架構跨房間全住宅的傳輸環境。


(表二) CWave與WiMedia比較傳輸速度示意一覽表 <資料來源:Pulse~Link>

Technology

Wireless

Wired

Bridging Media

Guaranteed QoS

Peak PHY Data Rate

Peak MAC Throughput

802.11g

Y

N

N

No

54 Mbps

~ 22 Mbps

802.11n

Y

N

N

Some QoS

200 Mbps

< 100 Mbps

WiMedia

Y

N

N

Some QoS

480 Mbps

> 200 Mbps

MoCA

N

Y

N

Some QoS

270 Mbps

~ 120 Mbps

HPNA V3.0

N

Y

Claimed

Some QoS

240 Mbps

~ 100 Mbps

HomePlug

N

Y

N

Some QoS

200 Mbps

< 100 Mbps

CWave

Y

Y

Y

Yes

1012 Mbps

> 600 Mbps


Pulse~Link並不強調自己隸屬那個UWB陣營,而是積極參與和家庭網路相關的其他組織,亦即以乙太網路為主的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和以1394為主的HANA(High Definition Audio Video Network Alliance)。Bruce Watkins認為,透過此舉再加上CWave解決方案,Pulse~Link的無線傳輸技術,就能夠把多媒體裝置結合在一起,以1394規格為基礎的HANA高解析節目,就能與以同軸網路連接乙太網路傳輸IP內容、經DLNA認證的設備相互整合,進而共存數位家庭環境當中,朝向可支援所有家庭高解析網路架構(Home HD Networking Initiatives)的階段。


Bruce Watkins樂觀地認為,2007年將會是數位家庭娛樂設備無線與有線連結的起始元年。Pulse~Link已在2007年Q1出貨CWave多媒體網路介面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和晶片組。他相信目前大多數的家庭在多媒體影音娛樂的產品上兼具有線及無線的應用,倘若這時能提供整合有線無線共存的單晶片設計方案,市場獲利機會必定大增。


其他的Quad Play方案

Renesas

Renesas北美區系統LSI部門總監Brian Davis表示,Renesas將推出工作頻率可達324MHz的SH7764微處理器,能夠整合SuperH系列的SH-4A CPU和全面的周邊設備功能,可以高速音訊進行編解碼codec;採外用於指令和數據的32KB大容量高速緩衝記憶體和16KB RAM,可加速軟體影像處理,適用於汽車導航模型和其他高階數位音訊和多媒體設備等等。



《圖九 Quad-Play趨勢下的微處理器整合解決方案 》
《圖九 Quad-Play趨勢下的微處理器整合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Renesas

支援大容量儲存的SH7764處理器,內建包括可以連接HDD/CD驅動器的ATAPI控制器、NAND快閃記憶體介面和儲存卡控制器。SH7764整合包括乙太網路控制器和USB介面,能支援各種通訊功能。SH7764並內建多媒體顯示功能,包括2D圖形引擎、LCD控制器、以及用於顯示器的數位RGB輸出功能。


Brian Davis進一步說明,A/V消費電子產品領域是受成本影響很深的市場,A/V不僅是微控制器,還要搭配UWB、Wi-Fi等無線連接功能,才能在市場勝出。因此Renesas並未針對Wi-Fi或是UWB等開發特定晶片,而針對行動電話、汽車導航系統與A/V消費電子產品的微處理器和圖像處理器,提出整合性設計方案,所以現階段Renesas側重於MAC和網路層以上通訊協議轉換的解決方案。Brian Davis亦深信在Quad Play階段,UWB以及Wi-Fi與有線固網包括乙太網路的整合多媒體通訊設計,將會成為主流。


Qimonda

Qimonda資深產品行銷經理Jin Mo Sung表示,因應Quad play世代的行動裝置記憶體儲存設計,強調高效能、低功耗、創新、精簡、符合連結標準介面的架構。他透露2008年Qimonda將推出符合下一代行動記憶體標準的LPDDR2產品。至於產品規格內容的細節,Jin Mo Sung從比較角度來切入,他認為今日Triple Play架構的技術規格,從無線傳輸速度來看,是以2.75G / 3G / 3.5G HSxPA等實際傳輸值能達到10Mbps為範圍,至於影像顯示則採QVGA、MPEG4、Mpixel Camera格式,系統裝置則以VGA、Mobile TV、iPhone為基礎。那麼Quad Play世代的無線傳輸速度,則是以4G或LTE(Long Term Evolution)實際值能達到100Mbps為範圍、顯示格式以XVGA Video Conferencing為主,記憶體將會是以整合NOR、PSRAM、LPSDR與LPDDR為核心。


備受期待的MEMS

既然在Quad Play階段的網路環境中,強調高解析、容量大、速度快的無線串流影音傳輸技術,那麼消費者與電子產品之間的互動模式,又會呈現特殊的風貌?從Wii遊戲機的魅力在市場中所向披靡,就可以預見身歷其境互動式的玩樂模式,已經帶動下一波消費電子產品的新風潮。這種效果是藉由操控無線搖桿控制器、根據控制器的三軸加速計(accelerometers)去感知動作、深度和位置而實現,這個技術便是運用了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感測功能。



《圖十 MEMS論壇現場。從左至右:Honeywell先進MEMS技術部門資深總監Earl Benser、Olympus微奈米技術業務企劃部資深經理橫井讓次、Silicon Clocks共同創始人Andrew McCraith、SoftMEMS創始人Mary Ann Maher博士。》
《圖十 MEMS論壇現場。從左至右:Honeywell先進MEMS技術部門資深總監Earl Benser、Olympus微奈米技術業務企劃部資深經理橫井讓次、Silicon Clocks共同創始人Andrew McCraith、SoftMEMS創始人Mary Ann Maher博士。》

Olympus微奈米技術業務企劃部資深經理橫井讓次強調,MEMS整合機械、電子與光學三大技術,是利用感測器接收自然界聲、光、電、磁、味、溫、壓力、速度等訊號,再經過類比數位轉換器、控制器、制動器(actuator)等流程,把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資料,加以邏輯運算後表現出各類反饋動作與視訊圖像的系統架構。過去MEMS主要作為傳統機械加工在小尺寸與快速反應的補充方案,隨著半導體微細化製程的技術精進,MEMS能讓感測器尺寸縮小,因此更容易被整合在各式各樣的系統當中。



《圖十一 MEMS架構微影圖 》
《圖十一 MEMS架構微影圖 》資料來源:SiTime

日常生活MEMS無所不在

MEMS已經廣泛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周遭,範圍可包含汽車與工業感測、PC周邊與消費家電、以及光學通訊這三大類。橫井讓次說明時指出,MEMS在工業感測應用包括醫療設備儀器的LoC晶片與精密檢測儀器等;在PC與消費家電領域像是印表機噴墨頭、微型麥克風、慣性滑鼠、DVD與CD player讀寫頭、數位相機影像穩定陀螺儀、家庭娛樂與投影系統等;在光學通訊部分則涵蓋投影用顯微鏡、RF感測網路、數位光源處理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等等。


特別是在車用電子市場部分,與傳統感測器相比,MEMS感測器相對有體積小、價格便宜和便於整合等特點。MEMS在汽車工業的應用正以高速成長,包含車輛安全氣囊的加速計、胎壓感測的陀螺儀(Gyroscopes)、動態控制的偏航速率感測器以及測距感測器等等。加速計是用來感測線性動作(linear movement);陀螺儀則是用於感測圍繞某個軸發生的旋轉、偏航與斜度。MEMS能夠提升胎壓監控系統(TPMS)的壓力感測敏銳度,藉由探測微小的墜落、傾斜、移動、定位和振動所導致的力量變化,滿足車商設計安全駕駛的系統要求。


未來的MEMS應用

SoftMEMS創始人Mary Ann Maher博士表示,現在MEMS技術可以應用在手機中、提供類似無鍵撥號或是計步器功能的感測能力;或是在麥克風中有效改進聲音輸入品質,進而支援強化諸如VOIP和語音識別等功能。橫井讓次對於MEMS的未來發展抱持相當樂觀的期待,他相信未來MEMS技能,可作為人體包含視、聽、觸、嗅等感測功能的延伸,並且巨幅革新精密檢測儀器設備、特別是在生物實驗與人體醫療檢測的微細化技術。Olympus在精密技術與自動控制領域,便是積極運用MEMS技術,整合光學、電子影像、以及細胞檢測等精密技術,製造出毫微檢索顯微鏡上的MEMS鏡,並研發出自身的光學數位技術(Opto-Digital Technology)。



《圖十二 MEMS應用範圍示意圖 》
《圖十二 MEMS應用範圍示意圖 》資料來源:Gartner

此外作為感測功能的MEMS,也能在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擔負重要媒介,置於微型結構附近,對目標進行檢測、測量和監視,將感測到的數據經由處理,發送至公共控制網路的控制器中心、數位智慧家庭的中央處理器、或是汽車工業用的電子控制單元。另外在軍用雷達、智慧型武器以及衛星通信設備的應用上,RF MEMS也開始嶄露頭角;未來MEMS在生物晶片、顯示技術、新興能源等新興研究領域,也將出現商業化的應用產品。



《圖十三 MEMS應用在顯微醫療想像圖 》
《圖十三 MEMS應用在顯微醫療想像圖 》資料來源:Olympus

MEMS的殺手級應用

參與電子高峰會的MEMS業者對於未來市場應用充滿希望。Honeywell 先進MEMS技術部門資深總監Earl Benser認為,MEMS正以令人驚異的速度發展,主要可歸結以下三點:MEMS矽晶製程的成熟化、原型開發和縮小封裝的標準開始建立,降低功耗與成本的優勢。在可攜式消費電子領域,MEMS能夠應用的想像空間就無限寬廣許多。MEMS業者比較期待MEMS熱潮能夠深入在車用、手機與其他消費電子領域中引領風騷,特別是在可攜式裝置嵌入感測器部分,帶動下一世代的獲利高峰,產生橫掃千軍的殺手級應用。


現在MEMS的微細化技術已經不是問題,只要以MEMS技術為核心的陀螺儀產品單價,能夠降到車用領域的1/10,MEMS便能在手機的微型麥克風、具運動量測功能的隨身通訊裝置、可攜式3D遊戲機的遙控器、行動電視的光學元件、替代石英震盪器(Oscillator)的微機電震盪器、甚至微型燃料電池等領域中大放異彩。


MEMS可望取代石英

從MEMS振盪器逐漸取代石英振盪器的發展現況,我們便可深刻感受這股趨勢。由於電子系統內部都需要多個頻率傳遞訊息,因此石英(quartz)振盪器(oscillator)或是共振器(resonators)便是消費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零組件。不過Silicon Clocks共同創始人Andrew McCraith表示,既有的石英晶體具有一個封裝只能對應一個頻率、價格昂貴、尺寸大、製程時間過長、與CMOS不相容、相較於矽晶可靠性低20倍等問題,因此MEMS微細化技術成熟之後,便被業界高度期待成為替代石英晶體的最佳方案。


SiTime行銷與業務部門副總裁John McDonald便指出,矽晶振盪器是以靜電驅動的機械裝置,具備等同於石英時脈技術在消費電子應用所需的ppm性能,並且體積能夠小1000倍,藉由提供相容CMOS製程的矽晶MEMS振盪器產品,變革既有石英振盪器產業,就像以往電晶體取代真空管的革命性意義一般。


《圖十四 MEMS初始晶粒(die)顯微圖 》
《圖十四 MEMS初始晶粒(die)顯微圖 》資料來源:SiTime

目前每年石英晶體振盪器市場規模價值30億美金,生產超過90億顆的石英晶體振盪器,時脈晶片市場也超過20億美元。John McDonald預測不久的將來,超過90%既有石英市場將會被MEMS共振器所取代;MEMS技術為核心的可編程振盪器,可能成為顛覆整個傳統石英晶體振盪器行業的殺手級應用產品。John McDonald並認為,取代傳統石英振盪器,只是CMOS MEMS振盪器技術的其中一種發展方向,更重要的意義在於,CMOS MEMS振盪器技術將開啟以RF MEMS技術為基礎的RF SoC時代。


以SiTime與TeraVicta為例

成立於2004年12月的SiTime,儘管迄今才不到3年,但主要創始團隊在過去30年來,一直從事於MEMS的技術開發研究,如今終有成果。去年10月SiTime公布SiT0100 MEMS共振器工程師樣品。目前SiTime已經宣布成功開發出整合MEMS與CMOS製程的全新單晶片矽晶振盪器產品SiT1系列,可整合數個MEMS振盪器,能直接提供1MHz~125MHz不同的輸出頻率,無需使用其他時脈晶片,微細化SiP封裝能節省許多成本,在-40℃~85℃溫度變化範圍內,提供50ppm~100ppm的頻率精度,操作電壓僅在3.3V、2.5V或1.8V,適合應用於DSC、Game Console、Set Top Box、MP3 Player等各類消費電子產品,還包括汽車電子及工業產品應用。


《圖十五 SiTime行銷與業務部門副總裁John McDonald》
《圖十五 SiTime行銷與業務部門副總裁John McDonald》

而SiT8002系列,則可利用晶片上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在1~125MHz頻率範圍內運作可編程設定功能。SiTime預計2007年Q3推出SiT0200、SiT8102以及SiT3727 VCXO工程樣品,並推出全世界最小32.768 kHz的MEMS振盪器樣品,預計Q4通過相關製程驗證,產品交由台積電以0.18微米製程生產,未來SiTime也將推出0.5×0.5×0.15公釐的微細化MEMS產品。


此外MEMS開關製造商TeraVicta 亦推出頻率達26GHz的單極雙擲MEMS開關零件,尺寸為3.25×4.5×1.25公釐,適合應用在數位電視、衛星通訊和GPS雷達等領域。


TeraVicta總裁兼執行長Ray Burgess表示,MEMS技術能提高轉換效率,TeraVicta擁有自己的工廠,在無塵室環境中製造與密封封裝MEMS開關產品,能夠有效確保MEMS技術的精密度。TeraVicta計劃推出其他可應用於無線射頻分段式天線、光纖網路骨幹和RFID基地台的MEMS開關產品。



《圖十六 TeraVicta總裁兼執行長Ray Burgess 》
《圖十六 TeraVicta總裁兼執行長Ray Burgess 》資料來源:Globalpress

承先啟後的矽晶MEMS技術

雖然相較於石英時脈元件,矽晶MEMS技術的優越性非常明顯,不過SiTime行銷與業務部門副總裁John McDonald認為,矽晶MEMS不論是在材料長時間穩定性、溫度磁滯效應(temperature hysteresis)、老化程度來看,技術上仍有進步空間,大規模生產的封裝成本也需要再降低,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取代石英振盪器或共振器,並普遍應用在消費電子領域當中。


MEMS的技術革新,連帶地也重新定義了感測的內涵。感測不僅是侷限於被動地接受自然訊號而已,感測要能配合行動需求,精確地收集、整理、判斷與反應訊息,在無遠弗屆的遠端藉由控制系統或網路傳遞資料,讓人與終端系統之間幾無隔閡,這樣,感測才是完整而豐富的。整體來看,MEMS亦代表著一國不同屬性(heterogeneous)產業之間整合能力優劣與否的技術平台,也是表現不同屬性的產業研發水準、能否實現「人機合一」協調境界的舞台。


開創利基的Quad Play與MEMS

我們的行動,正要迎接隨時隨地以無線傳輸技術,接收下載多媒體影音視訊的世代;我們的感受,將藉由微機電感測環境,圍繞於日常生活四周並向四方延伸。能夠架構新利基的Quad Play與MEMS,是打破既有分類的窠臼,結合技術與應用的多重環節,重整電子、系統與網路的多樣性面貌,展現無窮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商機,或許並非亦步亦趨可成,而是充分利用既有資源,勇於突破並創造整合新局。如此這般,方可打造電子利基新高峰吧!


相關文章
多協議通訊系統提供更豐富的使用者體驗
車用MEMS 感測器越來越智慧 徹底翻轉車輛監控功能
鄰近人體感測功能應用在工作場域
實現車內低延遲主動降噪
以模型為基礎的設計方式改善IC開發效率
相關討論
Clif發言於2007.05.10 03:03:43 PM

特定大廠不斷有意推廣各類傳輸規格,的確讓標準之爭陷入渾沌不明狀態,標準的成熟化與否,應該是影響消費應用市場能否接受的關鍵吧,不過在韌體設計上,安全機制的重點是有哪些呢?

wonder發言於2007.05.10 09:41:20 AM
同性質的競爭技術太多,單一技術能否普及似乎尚有太多影響因素。只不過這些傳輸技術往後都將加入安全機制便是。
Clif發言於2007.04.25 10:01:32 AM
其實以UWB傳輸為基礎的WUSB連結真的很方便,如果像是具短距無線傳輸功能的音樂播放器,每個人就可以變成行動DJ了,先前微軟想推出的Zune好像就是這樣的概念吧,只不過無線短距傳輸該如何達到傳輸時保護資料與隱私的功能,或許是UWB能不能普及應用的關鍵吧
  相關新聞
» AI驅動龐大資料生成 將迎來下一波雲端儲存需求挑戰
» MIT研發機器蜂 有望實現人工授粉
» AI 助力解碼基因:預測疾病風險的利器
» 世界經濟論壇聚焦微創神經介面技術 引領腦機互聯時代
» 貿澤與TE Connectivity和Microchip Technology合作出版重點介紹汽車分區架構的全新電子書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71.194.20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