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零壹科技CEO陳志松:找到水平分工的特殊利基點,泡沬化絕不會是自己
 

【作者: 編輯部】   2001年02月01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8467】

本社社長黃俊隆:在本社定位的網際產業中,除了硬體、軟體、骨幹與服務的八大產業製造商與代理商外,還有一類我們稱為網際加值商IVAR,即Internet Value Added Reseller,介於我們的報導對象與讀者之間。零壹是國內知名的網路解決方案代理商,在國內已成立二十年,更是上櫃公司,對於網際產業的生態必然瞭若指掌,可否請你談談目前的情況。


零壹科技總經理陳志松:國內網際產業從上而下可以分成四個層級,由上而下依序是技術原廠、代理商、經銷商及消費者。最上層的國際性廠商,如Cisco、微軟、Oracle、EMC、CA等等,由於在國內的人手不足,往往得靠熟悉其技術,並且擁有全省通路的國內廠商來做代理及培訓,零壹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


以資訊業相關的經銷商來說,國內大概有一萬家左右,其中約有八千家屬於店頭,也就是設有店面做套裝性產品銷售,這種產品是拿回家自己設定就可以使用,技術性不高;另外有二千家則屬於系統整合服務廠商,也就是會為客戶量身定製所需要的系統架構,本身的技術要求就很高。和貴刊的定位相似,這兩千家我們稱之為Value Added Reseller。


對於技術原廠來說,要打進區域市場最快的方式,就是找到幾家有力的代理商,當然,依產品的屬性不同,需要的代理商特性也會不同,要直接賣給消費大眾的,就得找有店頭通路的,如聯強、捷元等,但若是需要技術整合服務的,就得找我們,所以零壹也可以說是Value Added Distributor。


我們並不直接面對消費者,而是提供這兩千家系統商原廠的最新資訊,甚至將幾個不同領域專長的原廠技術方案兜起來,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這樣說起來,我們的工作就好像在配菜一樣,國內和我們定位相同其實不多。


網路促使產業層級壓縮 中間商需建立加值價值

黃:要做到為原廠配菜可是件不容易的事,你們除了要熟悉原廠的技術外,還得快速得到他們的最新資訊。目前你們代理的廠商非常多,而且都是各領域的翹楚,但是網際網路有一個現象,就是讓原廠能更容易接觸到最底層的客戶群,因此一般認為這對於處於中間的代理商或經銷商而言,會有很大的衝擊。例如IBM就有ShopIBM,在上回的對談中,3COM的曾總經理也提到他們不排除網路直營的可能性。不知你覺得你所說的四層架構是否面臨挑戰?零壹的感受又如何?


陳:隨著網路媒介的普及化,中間商的加值性會遭到壓縮,這是肯定的。我認為首要的衝擊會是那些純粹靠通路配銷的代理商,國內以大型倉庫、地下錢莊為本質的中間商,未來可能很難生存。


但是網路的出現,所需要的服務內容並不會不見,對於資訊或網際產業來說,這些服務包括教育訓練、專案管理,網路和系統的諮詢、管理與維護,售前與售後服務,甚至是技術人才的body shopping等。這些服務,網際網路可以是強化的工具,如e-Learning,但並不能完全取代所謂代理、經銷的角色。


若再從產品面來看,又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技術性最高、產品最貴的high-end等級,大概是五百萬以上的,原廠會自己包下來做,最低的entry等級,大概是十萬元以下的,現在廠商也可以透過網路來做直銷,所以3COM較低階的產品,如網路卡等,若想自己來賣,確實有可能。但是屬於midrange的產品,如Router,因技術層次高,往往有個別適性化的需求,這類的企業客戶即使不如大眾消費者那樣大量,但原廠想要一一提供服務,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想想看,現在原廠的新產品一推出,光是全省經銷商的訓練,就要花掉二、三個月的時間。


黃:那你們和經銷商之間不會出現競爭嗎?


陳:基本上我們和經銷商之間的畫分還是很清楚的,我們的專長是技術,代表的是原廠的集合體,掌握的是網路系統的know-how;經銷商或系統的優勢是接近客戶、了解客戶需求,掌握的是產業的know-how。我們兩者可說是各司其職,但是缺一不可。站在專業加值代理商的角色,對上我們有研究中心,會研究原廠產品整合的可行性;對下我們則會依產業性、地緣性或技術性,再將這兩千家經銷、系統商做區隔,給予不同的訓練,也就是各家會有主、副修科目的不同,比方說主修的是銀行業,副修的才是網路技術。


赴大陸發展代理事業 看不出有何成功的理由

黃:我們也知道,你們除了代理產品之外,也有自己品牌的產品,你們如何定位自我品牌的重要性,它占你們總產值多少比例?


陳:除了大家較熟悉的Printer Server外,我們現在自有的產品還有SOHO Router等,未來還會陸續推出Wireless LAN相關的產品。目前我們自我品牌的成長相當快,今年至少成長100%,明年預計再成長二倍。這樣的表現主要和我們的市場定位有關,由於產品難度不高不低,看準投入的廠商還不多,但市場需求量不小,再加上具備了台灣製造業的價格優勢,讓我們有機會打入歐、美、日等市場。不過在公司的營運產值中,它所占的比例還算很小。


黃:對於目前熱門的大陸市場,你們是否也已開始積極佈署呢?會以代理或自我產品何者為主呢?


陳:要在大陸發展代理事業,我還看不出有何成功的理由。我們在台灣這個小地方,辛苦經營了二十年,才有現在的一些成績,若要在大陸做代理,沒有一、兩萬個點怎麼行,但這要花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呢?


我到現在還沒有看到區域性的代理商經驗可以複製的成功模式,因為每個國家、每個地方的特性和需求都不同,台灣做得成的模式,不一定能夠套在別的地方。所以在經營模式不清楚,需投資多少資金也算不清的情況下,我們暫時還不會以代理方式進入大陸市場。至於自我產品的部分,由於我們認為技術的取得比發展大陸市場要優先,所以大陸的市場順序還排在美、歐、日三地之後。


黃:這麼長的代理時間中,相信你們也看到了資訊產業中許多的起起伏伏,例如曾是你們代理產品主力廠商的Novell,這些年來不斷被擠壓,似乎也未能找到新的利基點,現在更幾乎已退出台灣的市場。一直屬於非主流的開放原始碼,現在卻是相當被看好的發展議題。


有一個問題是,過去台灣的資訊產業不能受到國際重視,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標準的制定不在台灣,但以Linux來說,大家都有參與發展的權利,若能和台灣的製造優勢相結合,應該能展現更大的世界影響力。你認為是否如此?


陳:在前不久和Turbolinux的高層會議中,我就曾建議他們,其實可以考慮把嵌入式Linux研發的總廠放在台灣。對於一些國際級的Linux廠商,我認為與其以企業應用的角度來向台灣廠商行銷產品,不如來台灣協助廠商把Linux應用到所生產的產品當中。因為台灣全島就像個國際市場的一個大型加工廠,只要台灣廠商的產品應用他們的Linux系統,那可以很快速的打開國際市場。


至於台灣能做全球代工,卻難以成就原創性的事業,我覺得這和民族性有很大關係,最大的問題是教育,一大堆人從小以電子電機為第一志願,而這些最會唸書的人最後就進了園區,當個高級的工人,養成像頭牛一樣的個性,只懂得生產,不懂得創造。語言也是一個問題,在這點上台灣遠不如香港和新加坡。


台灣的另一個現象則是,高學歷的人才不是到外商公司,就是進了高科技製造業,而在外商公司做得是內銷的工作,在製造業做得則是外銷的工作,結果呢?這些人對於台灣本土性的生產與銷售,卻沒有什麼貢獻,這真是件奇怪的事情。如果這兩邊的人才能夠有適當的結合,有可能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找到水平分工的特殊利基點,泡沬化絕不會是自己

黃:目前的景氣似乎看淡,除了dot-COM的泡沬聲不斷外,許多企業似乎也準備縮緊些IT上的開銷。你看網路的發展會如何?資訊產業也會受到這一波景氣的大幅影響嗎?


陳:在我看來,Internet是一條不歸路,而現在只是龍捲風暴剛開始的序幕而已,不久的未來,寬頻、無線和種種新科技將會一一實現。對於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個新的挑戰,重點在於你或企業要在Internet時代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台灣的廠商做事都是一窩蜂,缺乏遠見,當新的應用模式出現,就有人抱著一堆錢拼命去砸,然後再不斷被市場洗掉,前幾年的ISP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就像我前面說的,其實專業的服務內容並不會改變,不論是產業、系統或技術,只要找到水平分工的特殊利基點,泡沬化就絕不會是自己。


至於資訊、網路的技術,應用的只會更多而不會減少,對於企業的永續經營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整體IT的開銷上,我想仍會有大幅的成長,但一般企業確實可能會縮減開銷,相對地專業的電信、資訊委外服務廠商會成為主要的投資者。


黃:所以你看好ASP模式的發展,目前看來它的發展並不是很順利,我想企業心態上的認同會是很重要的問題。


陳:這對於企業經營而言是很合理的事,將不熟悉、不易自行掌握的資訊系統交給專業的廠商來代辦,既省錢又省事;對於ASP的廠商來說,就像電信公司一樣,只要系統穩當,打開門就可以一直賺錢。至於心態上的問題,我反而覺得台灣比別的地方更容易克服,因為台灣人最善變,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就是容易接受外來的東西。所以我認為ASP會成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整理:歐敏銓)


相關文章
Linux核心修補程式讓第五代樹莓派增速18%
您的開源軟體安全嗎?
企業創新契機 永續經營與數位轉型並行
永續是企業創新契機 與數位轉型並駕其驅
邊緣網路對速度需求提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思科:僅5%台灣企業充分把握人工智慧潛在機會
»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打造減碳行動包
» IBM提出「智慧金融藍圖」 籲善用生成式AI打造參與式銀行
» IBM公布企業AI治理手冊 協助AI治理速啟動、穩落地
» IBM研發的演算法成為後量子密碼學標準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70.179.11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