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建構網路時代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從EDI到RosettaNet

【作者: 黃素秋】   2001年07月01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8298】

日前,經濟部技術處所推動的 B 計劃宣佈採用 RosettaNet 國際標準,以加速推動國內資訊業供應鏈交易夥伴間的 B2B 資訊交流,RosettaNet 一時成為台灣產業最熱門的 B2B 電子商務話題,其實,RosettaNet 標準的開發有其歷史背景,談 RosettaNet 不能不談它的語法標準 XML 以及重要的電子資料交換標準 EDI,而在談 EDI 之前,則必須先回顧 EDI 發展前商業文件傳輸的傳統作業流程,以便對資料交換標準的漫漫長路有一個概括的認識。


讓我們拿傳統買賣雙方的採購流程為例,買方採購人員先以人工方式將採購資料輸入於公司的電腦系統內,完成採購單,再將列印的採購單以郵寄、傳真或快遞送達賣方,賣方接到訂單後,亦以人工方式將訂單資料輸入於公司的電腦系統內,然後開始進行內部的生產排程,這之後的訂單確認、修改及出貨通知,皆仰賴交易雙方相關人員以電話及傳真方式來回進行,不僅人工重複輸入會提高資料錯誤及不一致的風險,次數頻繁的文件傳送與確認也曠日費時,造成人力負荷沉重且交易效率難以提升。


雖然,藉由電腦化作業的推動與交易雙方電腦連線作業能解決前述的部分問題,但是,對客戶端異質資訊系統的配合難度高以及資料格式轉換成本的增加,也相對為廠商的 B2B 商務帶來新的挑戰。為了增進採購流程之合理化以迅速回應客戶之需求,EDI 標準化因應而生。


EDI電子資料交換

EDI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 全名為「電子資料交換」,於 1960 年被開發出來,EDI對交換作業過程及資料內容有許多管制與規定,其目的在於確保資料內容的正確性、資料傳輸的安全性、用戶的私密性以及資料與用戶內部電腦應用系統的整合性。EDI 以固定標準格式的電子資料檔案,經由與交易夥伴間的加值網路 ( VAN ),將交易往來的商業文件,如訂單、訂單回覆、請款對帳單或付款明細表等,透過相關轉換機制和系統,傳達至對方的資料庫或MIS系統,以便進行處理作業。


最初發展的 10 年是它的專用標準 ( proprietary standard ) 時期,由通用汽車、花王、K-Mart、Wal-Mart等產業的龍頭企業領先採用,在 1970 年代,EDI 標準開始從龍頭企業擴大應用於產業,這是它的產業標準 ( industry standard ) 時期,1980 年代 EDI 逐漸成為一種國家標準 ( national standard ),到了 1990 年代則進一步成為國際標準 (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DI 的效益包括:


  • ●顯著降低商業往來文件處理之人工成本


  • ●無紙化作業降低書面作業時的相關成本


  • ●合理化採購流程以縮短付款週期


  • ●強化與交易夥伴間的關係,提高客戶滿意度


  • ●提升作業效率及生產力使企業更具競爭力



EDI 的開發使電腦作業朝真正自動化的目標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它省去人工重複輸入的不必要作業,也解決了不同電腦及應用系統間資料共享的問題。雖然 EDI 格式化結構化帶來的好處多多,但是開發至今已三十年,它雖然已在大型企業中建立版圖,但也逐漸面臨了推廣上的瓶頸,其原因不外乎:


  • ●EDI 建置及轉換的成本過高,維護也相對困難


  • ●EDI 不易升級或修改,擴充性較小,導入後對現有系統的衝擊過大


  • ●EDI 標準制定過程耗時冗長


  • ●EDI 得透過特定的加值網路 ( VAN ) 傳輸,開放性不足



EDI 的這些特性,造成一般中小企業的導入障礙,而且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中小企業對導入電子商務的效益躍躍欲試,激發了對更動態、較便宜、及建置較簡易之替代方案的需求。由於電子商務基本上是以網際網路為基礎 ( Web-based ) 的商業型態,所涵蓋的資訊交換範圍除了 EDI 「格式化、結構化」的商業表單文件外,還包含「非格式化、非結構化」的資訊。針對 EDI 的問題與電子商務溝通上的需求,EDI 業者也陸續開發出解決方案與新標準,如 1996 年制定的 Open-EDI、1997 年制定的 XML/EDI、1998 年制定的EDML ( Electronic Data Markup Language ) 等Web-based EDI。


XML 活化電子商務架構

可延伸標示語言 ( XML -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 是 1998 年初由「全球資訊網協會 ( W3C - WWW Consortium )」所公佈的語法標準,XML 基本上是為解決 Web-based電子商務資料交換的問題而發展出來的,它和 SGML ( 標準通用標示語言,1986 年由 ISO 公佈 ) 及 HTML 同屬於標示語言,不過,XML 掌握了 SGML 延伸性、文件自我描述特性、以及其強大的文件結構化功能,但卻去除了 SGML 過於龐雜以及不易普及的缺點,可以說是具備了 SGML 與 HTML 兩種標準的優點。


XML 文件和訊息的主要特色在於它的結構化以及資訊內容導向,在XML 的架構下,電子商務資訊流的自動化將能有效獲得提升,而 XML 應用軟體的開發與維護容易、建置成本較低、適用於異質系統的特性,被認為將從本質上改變電子商務的經營環境。XML 制定後迅速走紅,使得 EDI 也不得不漸向 XML 靠攏,但是,XML 畢竟只是一種單純的資料交換格式,企業想要真正從新科技中獲得效益,必須做到商業流程管理 ( BPM -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產業要能真正獲益,則必須由領域專家會同制定通用流程標準,如RosettaNet供應鏈標準。


RosettaNet 供應鏈標準崛起

由於網路時代的商業競爭模式已由個別企業間的競爭,擴大成為產業供應鏈體系間的競爭。從供應鏈上游的元件供應商到下游的成品組裝廠到更末端的通路商,所有交易及技術資訊如能透過產業標準順暢流通於供應鏈中,即可一方面降低溝通成本,一方面提升供應鏈整體價值與競爭力。


以 XML 為基礎的 RosettaNet 供應鏈標準便是因應網路時代協同商務的需求而生,其意義早已超越 EDI 資料交換標準的定位,而以供給協作的商業流程整合為目標,由於從策略性的市場競爭觀點出發,因此普遍獲得產業的重視。


RosettaNet 委員會的成立

B2B 電子商務在 90 年代中期迅速興起,企業資料大量透過網際網路與其客戶、供應商間交換及整合,逐漸突顯出產業供應鏈資訊交換標準的重要性,尤其在資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其需求更為迫切。1998 年 2 月 Ingram Micro 號召 IBM、HP、Intel、Microsoft 等 40 家資訊 ( IT ) 大廠,籌組 RosettaNet 標準組織,來解決B2B電子商務的溝通問題,有了這些產業龍頭的背書,RosettaNet標準的影響力不言可喻。RosettaNet 組織為一非營利獨立運作之產業協會 ( Consortium ),成立宗旨在於整合、推動及導入全球性 B2B 電子商務的流程標準。RosettaNet 的會員夥伴包括全球高科技產業供應鏈中的主要廠商、解決方案提供者,以及協助導入RosettaNet 標準的軟體供應商。


目前 RosettaNet 架構下已先後成立了四個委員會,分別是資訊委員會 ( IT Board)、電子元件委員會 ( EC Board )、半導體製造委員會 ( SM Board ) 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管理委員會 ( SP Board ),委員會的成員分別來自各相關產業的供應鏈成員,三個供應鏈委員會分別依照產業特性,負責參與開發所屬領域之產業供應鏈標準、導入及應用RosettaNet所制定的作業程序標準 ( PIPs - Partner Interface Processes ),並積極向非會員的貿易夥伴推廣RosettaNet標準等;解決方案供應商委員會則協助供應鏈委員推動各項里程碑計劃,並開發提供所需的解決方案。


RosettaNet的分類

RosettaNet標準將供應鏈的核心商業流程歸類為八大群組 ( Clusters ),包括RosettaNet的支援、夥伴/產品與服務的檢視、產品資訊、訂單管理、存貨管理、行銷資訊管理、服務與支援、以及生產製造,每一群組再細分成數個作業環節 ( Segments ),環節下便是單一的作業程序標準 ( PIPs )。PIPs 是系統與系統間以 XML 為基礎的對話模式,用來定義供應鏈成員間的標準作業程序,由 RosettaNet 會員所共同研擬出來,提供導入 RosettaNet 標準所需的的模式及文件。目前 RosettaNet 組織已經制定出了100多個 PIPs,最受業界普遍應用的是 3A4,因為這是商務夥伴間最關鍵的訂單管理作業標準,包含下單、變更訂單內容及取消訂單三個動作。請參考(圖一)。



《圖一 RosettaNet架構示意圖》
《圖一 RosettaNet架構示意圖》

RosettaNet受台灣產業重視

RosettaNet 標準能幫助導入RosettaNet 標準的企業實現國際化、動態化、彈性化的貿易網絡,達到省時、省成本的營運效益,並加速新產品的上市時程 ( Time-to-Market ) 以及新事業的發展契機。


參與 RosettaNet 組織也代表著獲得領導、影響力及協同合作的機會,企業可以驅動、影響一個全球性標準的開發過程,所設定的標準將被參與電子商務的廣泛廠商所應用,因而影響高科技產業變化的方向。就是因為效益明顯,RosettaNet 產業供應鏈標準及其相關技術已在國際間的資訊、電子、半導體產業廣泛應用,地區性的RosettaNet 組織也分別在北美、歐洲、日本、新加坡、台灣及韓國成立。


在台灣方面,資訊工業策進會在經濟部技術處「產業電子化技術與標準整合應用科技」專案支持下,與高科技產業資訊長協進會 ( CIO ) 共同引進RosettaNet 供應鏈標準,於 2000 年 10 月 3 日正式成立 RosettaNet Taiwan ( 簡稱RNT ),全力推動我國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標準之制定與應用,進而達成提升我國產業全球競爭力之目標。


目前RNT 組織成員以資訊、電子、半導體業者及解決方案供應商為主,包括台積電、聯電、日月光、矽品、華邦電、Intel、宏碁、台揚等六十餘家國內知名大廠已參與此一標準組織。RNT組織成立以來已積極扮演我國產業界與 RosettaNet 組織間窗口之角色,協助台灣產業引進 RosettaNet 標準,並提供 RosettaNet 標準制定與應用之支援服務,同時亦將台灣產業制定或修改之產業標準提送 RosettaNet 組織,以推展成為國際產業標準。在RNT組織的推動下,經濟部技術處所推動的資訊業電子化AB計畫也都以 RosettaNet 標準的導入來加速台灣與國際的接軌能力並同時提升台灣資訊產業的競爭力。


台灣推動 RosettaNet 標準成效卓著

台灣半導體廠商在 RosettaNet 半導體製造委員會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由21家廠商組成的核心成員中台灣廠商便有 5 家,主席為英特爾,副主席是台積電,監察人則是日月光。在這樣的架構下,台灣半導體業者第一次有機會主導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標準的發展與應用,而且也不負眾望。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台灣已經交出了與國際大廠接軌的傲人成績單。


RosettaNet 組織執行長 Jennifer Hamilton 於 2001 年 4 月 Econcert 的演說中,引用全球重要成功案例五個,台灣便居兩席,分別是台威計劃下之台達電與康柏電腦 ( Compaq ) 的3A4/3A7 PIPs、世平興業與英特爾 ( Intel ) 的3A4/3A7 PIPs,皆是由本土 RosettaNet 解決方案供應商太一信通協助導入,加上該公司日前協助完成的台積電與日月光的3D8 PIP以及華邦與日月光的3D8 PIP串連,足見台灣產業在 RosettaNet 標準的導入及應用上已經和美國同步,並領先亞太。請參考(表一)。



《表一 台灣在Jennifer Hamilton演說中的兩個成功案例》
《表一 台灣在Jennifer Hamilton演說中的兩個成功案例》

台灣半導體經由導入 RosettaNet 標準完成電子商務骨幹以強化協同商務關係及產業供應鏈競爭力的成效業已逐漸發酵,在與英特爾共同導入 RosettaNet 標準後,通路商世平興業進一步成為英特爾屬意的台灣倉儲中心,對英特爾而言,公司的出貨時程將能因此縮短,可以更靈活因應市場的需求變化;對世平興業來說,導入 RosettaNet 標準是活化供應鏈的重要策略,更高的客戶滿意度及更多的商機可以預期。未來,類似的夥伴關係強化、供應鏈競爭力提升的效益將會不斷地在導入 RosettaNet 標準的產業供應鏈中浮現,台灣產業從代工製造升級到以流程整合提供高品質服務的願景亦不遠矣!


相關文章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Intel OpenVINO 2023.0初體驗—如何快速在Google Colab運行人臉偵測
強化轉型核心動力 打造更強數位韌性
數位轉型下的工具機發展趨勢
您的開源軟體安全嗎?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微軟啟動「AI+ Taiwan」計畫 在台資料中心正式啟用
»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打造減碳行動包
» IBM提出「智慧金融藍圖」 籲善用生成式AI打造參與式銀行
» Ansys、台積電和微軟合作 提升矽光子元件模擬分析速度達10倍
» 微軟全新自主agents賦能團隊實現更多拓展性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71.190.13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