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台灣製造業新利基- TCP/ IP
專訪吳祚綏

【作者: 編輯部】   2001年08月01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5265】

吳祚綏小檔案



現任:聚碩科技總經理



經歷:敦陽科技董事長及執行副總、宏碁科技經理



學歷: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碩士



本社社長黃俊隆:目前的網際產業正走向Content 的時代,貴公司在整體的發展上將朝向哪一個方向來發展?對於電子商務的發展,將以哪個面向為主,是 B2B?或 B2C?



聚碩總經理吳祚綏:我們公司主要的發展將以建構 Internet 的基礎為主,進而在系統平台( System Platform )上提供「內容的應用」、「資料庫與備援系統」、「網路管理」以及「網路安全」的各項服務,整體而言,我們將以「整合與諮詢服務」的角色來做為公司的主要定位。而聚碩科技是一個代理廠商,在國內的網際產業上,我們是扮演一個能提供企業,在網路基礎建設的諮詢與服務團隊,因此我們自我期許能為國內的網際網路應用層面有所貢獻。



對於未來網路Content 的趨勢發展,我們是相當看好,而聚碩將以 Content 的加值服務為發展的主軸,正如社長所言,在現今的網路基礎建構上,我們在Content 的服務是相當完整的,一旦在頻寬等基礎的設備完善之後,我們便能夠在整體的網際產業有所貢獻。如此之外,我特別看好「 e-Learning 」的發展潛力,現今在教學、影音通信等各方面,它都是相當被看好的發展指標之一,而在這方面的發展,我們除了結合啟迪國際的教育訓練服務之外,對於如何建置的過程,則提供我們的技術與服務。



談到電子商務的發展走向,我們是以 B2B 為主,並不會朝向 B2C 的方向,至於在與 Consumer 之間的關聯性,最主要是透過我們的經銷廠商來作為聯繫,藉由經銷商的產品銷售與服務來加惠個人,對於 Consumer 而言,我們是屬於一種加值服務。



產品的加值突顯自我特點


黃:市場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您如何看待同一性質的公司,例如與零壹科技的差異為何?另外一方面,如何看待與原廠之間的關係?



吳:作為同是國內的代理廠商而言,我們最引以自豪的是我們沒有包袱,而且我們並不是只做一個產品銷售的公司,而是可以對產品有加值的服務,倘若只是純粹做產品的買賣,那麼在銷售成績的表現可能未能突顯我們的特色,而且在現今講究整合與諮詢服務團隊的趨勢看來,只做產品的銷售是不夠的,因此與同性質廠商彼此的競爭過程中,我們是相當強調在產品的加值服務。



至於我們與 Cisco 原廠之間的關係,我們講究的是「實力」,這是因為原廠在尋求代理廠商時,通常會選擇有二至三家作為該區的代理商,那麼在產品的銷售表現上就變成相當重要的選擇依據,而我們公司在產品的銷售一向都是呈現穩定的成長,而且在產品的加值服務與其他代理商不同,因此原廠對於我們的信賴與評判就相當肯定。以目前 Cisco 在台的代理商,分別有我們、零壹與數技,整體的表現來說,我們的成績是相當亮眼的。



黃:面對公司快速成長的情況,您如何來突破管理的困境,而貴公司的經營管理之道為何?



吳:事實上,我們公司的管理主要有兩個基本方針,首先在面臨公司不斷成長、擴張之際,最重要的是要能有適當的人才加入我們這個團隊,因此在「適當的時間,運用適當的人才」是個人管理公司首要的方向。以此次我們公司即將在八月份上櫃的情況來說,能夠找到適當的人員加入,不但可以增加組織的戰鬥力,同時在事件的推動上也能更加事半功倍。而公司經營管理的第二項方針就是「人員的再進修」,以目前來說,我們公司有160位員工,面對網際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日新月異的情況,若是公司整體沒有一同進步的體認,很快的就會被市場所淘汰。



因此我們每個月都會安排一天,讓全公司的人員一起到啟迪的教育中心,進行在職進修,並藉由全公司的向上奮鬥的態度,來保持我們的市場領先地位,就以個人來說,再這三年的經歷中,自己的成長是最多的,無論是市場的規劃、人員的佈局以及產品的了解等,都是體驗非常多的。站在整個公司的營運與管理上,我們一直是以衝刺與不斷的學習、進度的態度,來因應市場的變化。



各方吸取優點營造致勝關鍵


黃:對於現今國內的產業,頻頻往大陸市場外移的情況,您個人有什麼看法?貴公司在大陸市場的經營將以何種角色出發?



吳:在全球的經濟發展趨勢看來,大陸市場目前是最被看好的一塊區域,對於這塊蘊藏無線商機的市場,我們當然也會有所佈局,以我們公司在大陸市場的角色來說,絕對不同於在台灣的定位,在大陸我們不做代理商的角色,而是以「 SI 」的定位為出發。事實上,我們不僅前進大陸,甚至在日本我們也有佈局,至於為何會選在日本?其最重要的因素,是向日本「取經」,他們的內容產業技術比我們先進,藉由產品線的設置,來觀察與學習它們的成功經驗,並將對方的優點移植回台灣,使我們可以成為更成功的諮詢顧問。



如此一來,憑藉著我們在台灣成功的經營方式,來進軍大陸市場,做一稱職的產品銷售廠商。其實我們對於不一樣的區域,有著不一樣的 Business Model ,至於在國內聚碩科技就是扮演好一個代理商的角色,並不會跨進終端使用者的領域,對於在大陸,我們則不以代理商為定位。



創造企業的經濟規模是站穩市場的原動力


黃:台灣的經濟方向,目前是以大陸為主要目標,您認為我們未來的走法應朝向哪個方向?在總體經濟面與個別經濟面又是如何?



吳:在總體經濟的表現上,我認為台灣是非常可惜的,其主要的因素來自於彼岸與我們自己,在中國大陸方面,我們都知道大陸是一個人治的社會,因此站在市場經營的法則來說,我們無法做預測,也因為無法做正確的預測導致市場的經營佈局有其困難點,其次的原因是我們自己,台灣當局無法打開自己的心胸,有太多的意識型態參雜其中,對於經濟的發展就會有所阻礙。



以台灣宏碁電腦為例,過去曾有相當輝煌的時代,也有機會將中國人的 PC 推上全球的舞台,並能站穩全球市場地位,但宏碁卻沒有成功,其主要的原因是宏碁本身沒有經濟規模,只能靠 OEM ,但是宏碁又讓自己品牌與代理的產品互相打對台,使大好的機會就此錯過。反觀現今大陸的聯想,極有可能取代宏碁,成為全球重要的 PC 大廠,在過去聯想還來台灣取經,如今他們已經向宏碁電腦下單了,這中間的轉變,是相當值得我們去深思。台灣擁有優於大陸的研發技術與行銷技巧,我們應該好好將這些優點,加以重新整合來創造另一波的奇蹟,或許我們可以學習美國的例子,過去他們也是從製造、行銷等全部一手包辦,但在成本與人力的考量下,他們逐漸將製造所需的人力遷移至勞力較為便宜的區域,改以「RD」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所以我們可以比照這樣的模式來作為發展的一個目標。



黃:創造 RD 並非是短期可達成、可一蹴可幾的,因此我認為我們還是以製造為主,特別是在 Internet Terminal 與整合上,我們還是有機會的。



吳:關於這個趨勢,我是相當認同的,以美國而言,他們過去是 Terminal 的技術重心,但是在 Internet 高度發展之後,美國的優勢逐漸減退,這是因為網際網路並非根基在 OS 上,而是以 TCP/ IP 為主,因此過去我們需依據美國的想法、在他們的 OS 平台下來從事各項研發,例如美國流行 ERP、CRM 等,我們就需要亦步亦趨。但是現在以 TCP/ IP 為基準,加上大陸龐大的市場商機,可以促使我們研發出的 TCP/ IP 或 Internet 的應用機制,有機會影響到美國或歐洲,這就是我們台灣非常有利的一個利基點。



講求標準化、保有客製化的彈性發展


黃:若是我們將所有發展趨勢都根基於大陸的市場,情況未必樂觀,這是因為台灣過去銷售的市場並非是以大陸為基準,當然我們相當看好大陸市場的潛力,但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如何運用「全球中文文化性」的獨特觀點,來行銷我們在全球網際產業的優勢面。



吳:我非常同意您的觀點,以台灣目前的發展現況來說,我們應該更開放且在資訊應用的軟體市場上,該講究的是 60~70% 的標準化、其餘的 30~40% 才是客製化,並且在這個過程保有相當的彈性,那麼不管是大陸或全球市場都是有相當大的機會點,另外個人認為行銷的運用亦是相當重要的,在整個市場的分配上,製造只佔了約 30~40% 的市場,其餘的部分均是行銷的市場,因此對於行銷的運用是應該多下點功夫。



而個人認為我們在全球網際產業的經營,是應該改變其經營的方針,也就是以「 Time to Volume 」來取代Time to Market ,在短時間衝出多少的量遠大於在短時間上市來得更有意義,而這項經營方向,亦是我們的經營理念。藉由我們在大陸市場的高度佔有情況,是可以促使我們在全球的網際產業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整理寫作:黃國棟;攝影:蘇惠玲)



相關文章
從Web Services看行動運算
從Web Services看行動運算
展望行動商務大未來
B2B交易模式之再探2
認識 Identrus 新交易體系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展碁國際代理TeamViewer 推大改版全面提升遠端支援功能
» RS Components推出改良版專為行動裝置最佳化的網站
» APEC代表共同參與「2016亞太電商峰會」推升台跨境電商實力
» 蘋果Mac打算訣別英特爾嗎?
» 超越蘋果 聯想展現手機市場野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70.127.12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