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國次級房貸引發金融海嘯,在一片景氣低迷中,各國開始思考工業與金融的經濟比例,20世紀末開始的「重金融、輕工業」思維逐漸被扭轉,製造業重新成為各國的發展重點,不過製造業的這次重新抬頭,不再只是延續過往的傳統作法,而是被賦予全新概念,全球各工業大國紛紛提出全新的「智動化」概念,包括德國的工業4.0(Industry 4.0)、美國的先進製造計畫(AMP)等,這些計畫的內容或許不一,不過精神與目的相當一致,都是希望將現有自動化再次提昇,達到智慧製造願景。
智慧製造在產業中尚無公認的定義,目前通常將之視為智慧製造技術(IMT)和智慧製造系統(IMS)的總稱。智慧製造概念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由美國提出。1988年,美國New York大學的P.K.Wright教授和Carnegie-Mellon大學的D.A.Bourne教授出版了《Manufacturing Intelligence(智慧製造)》一書,首次提出智慧製造的概念。
智慧製造概念提出後,快速受到各工業國家的重視,紛紛將之列為國家級計劃並大力發展,其中包括美國的先進製造技術計劃(AMP)、南韓“高級先進技術國家計劃”(簡稱G-7計劃)、德國“工業4.0”、歐盟的“ESPRIT”計劃和“BRITE—EURAM”計劃、日本智慧製造系統(IMS)國際合作計劃等,其中,最具指標性者當屬日本的IMS國際合作計劃,此一計畫是目前已啟動的相同類型計畫中,最大的國際合作計劃,包括日本、美國、加拿大、澳洲、瑞士、南韓和歐盟都參與其中,總投資達40億美元,此計劃主要是為了克服彈性製造系統(FMS)與整合製造系統(CIMS)的局限性,並整合日本的專業製造技術與歐盟的精密工程技術、美國的系統技術,進而開發出跨越國界的智慧生產技術,此一計畫也鼓勵產官學界攜手研究合作,開發次世代製造技術,同時制定出相關標準。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