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型數位看板則是在數位看板中加入觸控螢幕,設計出不同的播放內容,讓觀看者自行點選,例如之前變形金剛電影上映時,台北市信義威秀影城就建有一部互動式數位看板,除了播放電影預告片外,觀看者也可在螢幕上直接點選下方的各類變形金剛圖案,點選後螢幕就會出現該機器人的訊息與變身片段。
另一個案例也是位於信義威秀影城,由於該區是電信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每年Apple的iPhone新手機開賣時,總會吸引大量民眾排隊購買,各電信廠商也在此處設置旗艦店,以最炫目的行銷手法吸引消費者眼光,之前位於該處的遠傳門市,就將數位看板設計為一支超大型的iPhone手機,並將其畫面模擬iPhone的iOS介面,消費者可上面拖曳畫面,而再沒有其他動作時,該看板則會播放遠傳的行銷短片。
除了觸控式LCD螢幕外,數位看板現在也將手持性產品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納入到IT系統中,例如三星推出的Surface,是將多點觸控與銷售系統結合在一桌面型數位看板上,顧客可在看板上滑動畫面挑選所需產品,而顧客在桌面上所有動作,都會傳送到銷售人員的電腦中,銷售人員可以此判斷出顧客的喜好,提供更適切的服務,而顧客可將自己手機或店舖提供的平板電腦置於Surface桌面上,將桌面上決定的購買品項,用手指直接從桌面拖曳至這兩個攜帶式裝置畫面中,再將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畫面資訊展示給銷售人員,完成購買。
互動式數位看板應用的另一個技術是感測器,結合感測器的數位看板在台灣仍居少數,不過在日本已經常見,其創造出來的應用五花八門,例如在服飾店中,系統內建的視覺感測器,讓數位看板可被當成試衣鏡,而且使用者可以點選看板上的選項,更換所試的衣服顏色,免去逐件試穿的麻煩。
以上的數位看板,其互動都是使用者已知,另外有一種數位看板則是觀看者不知的「互動」,這種數位看板是結合視覺感測器與面孔智慧判斷軟體,透過視覺感測器擷取駐足觀看數位看板內容的觀眾面孔,後端的判讀軟體再依其面孔判斷觀看者的性別、年齡,將之匯總成有效數據,提供給系統建置者參考,以設計出最精準的內容。
兩極化發展 數位看板涇渭分明
就應用面來看,數位看板在部份零售業,其角色與kiosk已逐漸重疊,由於加入了觸控與網路連線技術,數位看板除了影片播放外,也可兼具查詢甚至販售功能,至於未來走向,業界人士指出,數位看板未來會走向兩極化,從最簡單的內容播放功能到複雜的網管型與互動式都各有市場,前者的競爭門檻低,市場對產品的規格需求一致,因此進入門檻低,不過利潤當然也有限,必須以量取勝,後者不但技術含量要高,還有相當高的客製化需求,因此要有一定的垂直領域經驗,才能設計出客戶所需的設備,當然這類產品的毛利也遠高於簡易型數位看板。
無論是簡易型或複雜型,台灣廠商兩類產品都有能力發展,就目前發展來看,兩邊也都有廠商投入,在利基不同的狀況下,兩邊的發展仍會涇渭分明,不太會有互跨的情況出現,不過業界人士認為,簡易型數位看板市場以價為先,技術需求較少,容易受到大陸廠商的威脅,台灣廠商市場以技術能力與彈性設計見長,若能強化這部份優勢,面對市場競爭交會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