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FPGA的時代到了!
從配角 成為制霸市場的主角

【作者: 王岫晨】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3600】

從28奈米到3D堆疊,FPGA身價突然翻漲,不再是過去那個扮演配角的被支配角色,反而由於其功能大躍進、重要性大增,目前在許多應用中,已經逐漸成為支配系統運作的主角。而現階段FPGA的三大發展方向:28奈米、3D堆疊,以及SoC系統化,也成為FPGA制霸市場的決勝關鍵。


FPGA從配角變主角

FPGA市場對於28奈米的爭霸,已經從幾年前的藍圖佈局,到產品試製,到目前已正式量產,也宣告FPGA真正走入了28奈米製程的新階段。主要廠商包括Altera、Xilinx、Lattice等,紛紛端出28奈米FPGA大餐餵飽市場那張飢渴的大嘴。28奈米與FPGA劃上等號,只要擁有28奈米產品,就象徵了該廠家所擁有的技術實力與研發創新,而端不出這道菜,似乎在市場競爭中,就少了能抓住客戶胃口,以及能與對手抗衡的利器。



圖一 :  系統化FPGA就像是積木一樣,把所需的功能一塊塊拼成系統,然而不是所有的廠商都玩得起這場金錢遊戲。
圖一 : 系統化FPGA就像是積木一樣,把所需的功能一塊塊拼成系統,然而不是所有的廠商都玩得起這場金錢遊戲。

先來看看28奈米製程的FPGA到底好在哪裡,重要性又是什麼。FPGA走入28奈米製程之後,不僅功能與整合度能超越傳統FPGA,最重要的是,產品性價比也進一步逼近ASSP與ASIC。這意義在於,過去FPGA在系統中的定位,主要是協助ASIC、ASSP等核心處理器來處理數據、提供I/O擴充等功能,其定位是『配角』;但走入28奈米製程之後,FPGA可突破以往功耗過高的問題,成為高性能、低功耗以及小尺寸的代名詞。


再加上FPGA業者不斷提升IP及開發工具的支援能力,使FPGA在系統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近年來更直接從配角,升等為『主角』,例如近來時常聽到的SoC FPGA就是一個例子,FPGA就是完整系統,這也讓FPGA將取代ASIC與ASSP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並持續在市場上發酵。


事實上,由於電路結構較為單純,FPGA一直都是率先採用先進製程的半導體元件,這也就是FPGA一直能有製程技術突破的主因。而採用更新的製程技術,也讓FPGA的功能不斷強化。回顧FPGA從1990年代取代膠合邏輯(Glue Logic)元件、2000年代試圖取代ASIC、DSP等元件,到現在2010年代,正式跨入28奈米世代,其高度整合性讓FPGA一舉跨越既有的微處理器市場,將觸角伸入到高效能運算、儲存、汽車、工業控制等更廣泛的應用領域。


28奈米讓FPGA如虎添翼

依據市調公司的研究數據來看,ASIC的確受到FPGA的沈重壓力。Gartner分析,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2009年起FPGA取代ASIC的趨勢更為明顯,兩者採用比重已經達到30:1。由於成本因素,許多公司紛紛延後甚至取消ASIC的設計案。


由於FPGA提供了成本優勢,加上不斷在製程與功能上精進,讓開發者更樂於採用FPGA。傳統的FPGA優勢不外乎可編程、快速上市與低開發成本,這對於沒有高量產需求且產品規格特殊的應用市場相當受歡迎,讓業者免去開發ASIC的高成本,同時提供ASSP所缺少的差異化。這讓包括軍事、工業和網通等產業,成為FPGA的主力市場。


但過去FPGA因耗電與成本過高,難以打入功耗敏感與成本敏感兩大敏感市場,無法大量生產。但隨著製程不斷升級,加上業者推出低價化和超低功耗產品後,讓FPGA擺脫瓶頸,直闖高量產市場。


只不過,這意味著ASIC被宣判死刑,而FPGA從此可以躺著賺嗎?倒也未必。儘管FPGA在功耗方面有所進步,但比起ASIC仍嫌不足,特別是在動態與靜態電源管理、及漏電等問題。此外,在高量產市場,短期內FPGA仍難敵ASIC既有的成本優勢。


專家就曾表示,ASIC的開發成本並不如外界所想的高,加上晶圓技術不斷進步,目前晶片設計成本已越來越低。且系統的開發,也不單只是成本考量,性能優化、使用體驗與商業模式等,也都是關鍵。ASIC雖後有FPGA追趕,但成長動能並沒有消失。


因此,從28奈米開始的FPGA趨勢,應該說,28奈米FPGA把電晶體密度增加,更提升了電耗控制與設計彈性,此對ASIC和ASSP的威脅將更大,然而說會從此取代ASIC仍言之過早,畢竟28奈米FPGA是否真能對市場產生決定性影響,還有待時間觀察。而這段時間,ASIC也將持續精進。因此這場戰爭並非結束,其實反倒可以期待一場新局面的開始。


3D堆疊打造異質系統

3D IC技術在市場上醞釀已久,卻遲遲停留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階段。然而,3D堆疊架構對於晶片間的異質性整合,其實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極力打造SoC晶片的半導體設計商們。而3D堆疊的晶片整合方式,將在FPGA上率先實現。


目前FPGA大廠Xilinx在其高階元件上,已經開始採用3D堆疊架構,這也是全球首款異質的3D FPGA晶片,主要技術基礎是透過SSI(堆疊晶片互聯),將 FPGA與收發器進行整合,這同時也是一種創新。Xilinx未來更多的FPGA產品,包括最新的ZYNQ平台,都會採用3D堆疊的方式來設計。


Xilinx指出,儘管一般人認為3D堆疊的方式會增加封裝方面的成本,然而就良率的角度來看,同樣面積的晶片上,有相同數量的邏輯閘,若採用單一塊晶片,對比切割成更小的區塊,透過立體堆疊方式製作的3D晶片,則採用3D堆疊的方式,將會有更高的良率。


主要的原因在於,晶片上邏輯閘的數量越多,晶片的良率相對將會較難提高。以同樣面積的晶片來看,若將晶片切割成更小單位晶片,每單位的邏輯閘數目相對減少,更可以提高每個單位晶片的良率。將這些良率更高的晶片,透過3D堆疊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堆疊後邏輯閘的數量是一樣的,也就是運算效能相同。而由於每單位晶片邏輯閘數目更少,生產過程良率高,無形中成本將會更為降低。


此外,Altera亞太區工業市場開發經理江允貴也認為,採用3D堆疊,還有更多好處。透過平面的線路傳輸訊號,會花費更久的時間。如果採用垂直方式來傳遞訊號,速度將會更快。3D堆疊主要是讓單位晶片面積更小化,再採用堆疊方式來提高邏輯閘密度。透過垂直的金屬互聯層傳遞訊號,等於面對面這樣的迅速,這對於FPGA的處理效能將會大大的提升。3D堆疊將非常適合低密度、多IO、小包裝的FPGA系統設計。


3D堆疊,無疑將成為FPGA未來征服市場的一大利器。特別是未來FPGA將朝向SoC方向發展,透過3D立體堆疊,讓FPGA的整合之路將更為順遂。


整合大勢起 系統化FPGA戰火燃

系統整合是晶片發展的重要趨勢,自然FPGA也將遵循這個原則。在接下來的十年,SoC FPGA設計趨勢將蔚為風潮。SoC FPGA是整合了FPGA、實體處理器以及其他硬體IP元件的SoC晶片,由於市場需求、技術成熟與商業競爭等因素推動下,使得SoC FPGA的戰火開始點燃,包括Altera、Xilinx、Cypress與Intel等廠商,都已經磨刀霍霍,在未來十年,相關廠商在這戰場上肯定有得打。


從傳統FPGA,走向全新的SoC FPGA發展,主要有幾個關鍵的推動力,包括FPGA開始採用28奈米的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透過摩爾定律來達到更高的成本效益;同時,CPU的運算效能越來越強大、多核心與平行運算逐漸普及,加上嵌入式系統採用FPGA的比率愈來愈高,都是推動SoC FPGA前進的幕後功臣。


由於成本要求日益嚴苛、製程技術成熟和市場需求增加的因素推動下,SoC FPGA時代已經來臨。目前已有部分FPGA廠商正式推出了SoC FPGA相關產品,落後的廠商則更加緊腳步研發中。在方案選擇性眾多的情況下,系統設計人員於評估系統解決方案時,可以認真考慮平台效應、IP重複使用以及FPGA製程技術優勢,以獲得最佳的解決方案。


目前,Altera已經與主要的CPU供應商ARM、Intel和MIPS策略合作,為SoC FPGA元件和CPU核心提供FPGA平台。這種合作關係能夠提高CPU架構使用彈性,沿用高階FPGA設計流程,進而在該平台上增強IP重複使用性,讓靈活度提高。這種整合方法將實現平台效應,並促使SoC FPGA的成長和發展。


江允貴認為,目前只有動作較為積極的大廠,才會將SoC FPGA作為主要發展方向。畢竟不是所有的FPGA都需要朝SoC的方向來行進,例如只是簡單的控制功能,就不需要走向成本更高的SoC。重點是,不是所有的廠商都玩得起這場昂貴的遊戲。


只不過,對於大廠來說,能將系統完整整合,一來全部通吃擁有獲利商機,二來由於規模夠大,也有足夠的資源能夠投入開發SoC晶片,何樂而不為。最重要的是,當SoC已經成為趨勢,整個系統幾乎都被有能力的大廠給吃下,規模不大的廠商將失去生存空間。這也讓現有的FPGA業者有了危機意識,不得不投入發展更有競爭力的系統化FPGA。


工業控制讓FPGA重返榮耀

多年前,台灣由政府的兩兆雙星政策帶頭,面板與DRAM兩大產業風光帶領台灣迎向一個美好的半導體大未來。只不過,幾年的時間過去了,過去這兩個大家寄予厚望的產業,如今卻成為不知該從何救起,也不知該如何結束的燙手山芋。


在過去這個雙D獨領風騷的年代,一般人絕對連看都不會看工具機一眼。隨著雙D時代凋零,台灣出口一再衰退,國人試著找出還有什麼能讓台灣救亡圖存的技術或產品,卻發現台灣的工具機產業一枝獨秀,既使走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卻依然健壯,2011年台灣雙D產業欲振乏力,然而同一時間,台灣卻是全球工具機的第四大出口國。踏破鐵鞋無密處,原來,能帶領台灣獨步全球的關鍵產業,就默默藏身在你我身邊。而滿足工具機需求的工業控制應用,正提供了FPGA再一次成長的新動能。


江允貴說,目前全球針對工業自動化市場,有三大挑戰,第一是強調性能的提升,不論是智慧電網、或者自動化生產工具機等應用,都強調性能的提升。性能提升的關鍵,不外乎就是節能減碳、提高效率,例如採用效能更好的變頻器。而第二部分是降低成本,可透過單晶片來達成此目的,減少使用過多零件的缺點。此外,多軸化控制,也能讓工業機器手臂進行更為複雜的操作,減低所使用的手臂數。


第三則是強調功能安全,也就是保護機器不受損壞、人員不會傷亡。畢竟機器萬一停機,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非常可觀,而工作人員更不能因為操作機器而造成生命上的安全顧慮。FPGA之所以在工業市場越來越受到重視,就是因為其本身的特性,可針對這三大挑戰進行最佳化的參考設計,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並增加功能安全。讓FPGA在工控市場上,平步青雲。



圖二
圖二

結語

從過去系統的配角,到今日系統的主角。FPGA挾其高整合、高效能、高靈活的『三高』特色,目前在各大領域都開始嶄露頭角。除了通訊、儲存與車用之外,包括工業控制、監控系統與智慧電網,採用FPGA的比例越來越高。我們可以說,FPGA的時代真的到了。想在半導體產業找出火熱的新話題,FPGA絕對當之無愧。


FPGA四大工控應用

以Altera的FPGA產品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應用發展來看,包括四大區塊,即工業乙太網、工業安全、馬達控制、設計應用方法。分述如下:


工業乙太網

工業乙太網不只是在工業自動化、在運動控制、智慧電網、高鐵車廂、捷運自動門、紡織機、工具機等,都能使用到工業乙太網。早期工業設備連接線一捆非常龐大,現在只要透過單一條乙太網路線就可以傳送命令與資料。


當然工業用乙太網與一般家用乙太網所採用通訊協定並不相同,畢竟工業應用還必須擁有更大的可靠度與容餘空間,以免訊號傳輸中斷,導致整條作業線停擺,然而其基本精神是相同的。只不過,工業乙太網的解決方案供應商頗多,各廠都推出自有規格,形成了工業乙太網規格紛亂,市場群雄割據的情況,沒有特定的標準。


面對這種情況,FPGA正好可以完全發揮其優勢。由於FGPA是可程式化的邏輯晶片,因此廠商需要不同標準的通訊協定,只要把通訊協定的IP寫進FPGA裡,隨時都可因應需要而進行改變,完全具有彈性與靈活性。反觀ASIC這種邏輯元件,由於不具有可程式化的優勢,無法改寫,只能選定一種協定,不能再改變,毫無彈性可言。當然另有一種採用插卡式的解決方案,但也不如FPGA來得方便靈活。因此FPGA可以說在工業乙太網的應用佔了上風。



圖三 :  3D異質性堆疊儘管難度高,但非常適合低密度,多IO,小包裝的系統設計,這也是FPGA稱霸市場的一大利器。
圖三 : 3D異質性堆疊儘管難度高,但非常適合低密度,多IO,小包裝的系統設計,這也是FPGA稱霸市場的一大利器。

工業安全

在工業安全的部分,歐洲國家於2010年起已經強制實行IEC61508安全標準,希望透過該標準來保障員工與生產線流程的順暢,機器不要損壞、人員不要傷亡,所有的工業機器設備都必須符合這樣的標準,並由政府強制執行,若未符合標準,廠商甚至無法投保意外險。


而工業用的機器整體是否安全,與所採用的關鍵元件非常有關係。這包括PLC、HMI、伺服器、驅動馬達、工業乙太網路等,這些都是組成一個工業生產設備的重要元件,各環節都必須是安全無虞並符合IEC61508標準的,才有辦法降低故障的發生率,讓功能安全達到最高標準。


FPGA是可程式化邏輯元件,在工業控制應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安全性當然更受到重視。目前在所有的半導體大廠中,Altera是最先讓自家元件與軟體,通過德國來茵IEC61508認證的廠商。工業應用的特性,是少量、多樣、客制化、標準不一,且產品的生命週期很長,一具工業機台,使用時間多則可達10~20年,甚至應用於電梯的元件,使用時間更可長達30年以上。也因此,半導體廠商必須要能持續供應零件如此長的時間,還必須同時確保穩定性與可靠度。


獲得認證標準的廠商,便代表其FPGA產品符合了工業應用的功能安全標準,也就是產品發生失效的機率很低,可以保護員工生命安全,並降低工廠機器損壞率。看準FPGA對於工業安全的重要性,相關廠商未來勢必也將以通過功能安全標準為最高原則。


馬達控制

在馬達控制方面,FPGA所能提供的兩大優勢,包括性能的提升與成本的降低。性能提升的關鍵,在於提高系統運作效能,降低馬達溫度;至於成本的降低,則在於多軸控制。


但越多軸的馬達,其運算就越複雜。早期的處理方式,是採用FPGA外加DSP來進行運算處理,現在透過SoC的設計,例如Altera在單晶片中整合了FPGA與雙核心的ARM處理器,不僅可編程的特性能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雙核心處理器也能進行複雜的運算。單一晶片就可以控制多個馬達,且也可達到安全的目的。


這是FPGA在走向SoC化之後所發揮的獨特優勢,透過其可並列運算的特點,比起串列運算的DSP更具效能。工業應用的趨勢,若是朝向多軸控制、複雜運算的方向發展,那麼採用FPGA肯定是未來工業應用的王道。



圖四 :  解決機器手臂所需的多軸控制與複雜運算,正是FPGA的拿手好戲。
圖四 : 解決機器手臂所需的多軸控制與複雜運算,正是FPGA的拿手好戲。

Lattice為行動應用帶來創新

Lattice的產品注重低成本與低功耗,但性能也沒被犧牲,其新的iCE40系列解決方案,採用40nm標準CMOS製程生產,頻率達150MHz,性能比前一代的產品提高了50%,能滿足大多數的消費性產品,且採用高速LVDS通道,傳輸速率高達525 Mbps,能在影像播放上,支援1080p @ 30Hz的高畫質影片,播放品質絕不打折。


「消費性電子一定會不斷追求性能的突破,因此目前的產品過一陣子也將無法滿足需求,Lattice當然也注意到這些問題,並已著手開發性能更卓越的下一代產品。」Lattice消費及行動產品策略行銷部總監Gordon Hands說。


透過Lattice的解決方案,已有數家消費性電子商研發出創新的產品應用。例如一家數位相機的製造商,就採用Lattice的方案,研發出一種雙顯示螢幕(Dual Dislay)的創新數位相機,讓使用者自拍更便利;另一個案例則是智慧型手機,業者就透過使用Lattice可編程方案的Sensor Hub功能,來管理和控制眾多的感應器(Sensor),例如觸控感測、陀螺儀、加速度計等,不但讓感應器更有效率,手機整體的性能也能提高。



圖五
圖五
相關文章
ChipLink工具指南:PCIe® 交換機除錯的好幫手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巴斯夫與Fraunhofer研究所共慶 合作研發半導體產業創新方案10年
» 工研院IEK眺望2025:半導體受AI終端驅動產值達6兆元
» ASM攜手清大設計半導體製程模擬實驗 亮相國科會「科普環島列車」
» SEMI提4大方針增台灣再生能源競爭力 加強半導體永續硬實力
» 國科會促產創共造算力 主權AI產業專區落地沙崙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71.254.12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