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IC 2.0活性調適、動態因應的電路設計
 

【作者: 陸向陽】   2006年12月2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5356】

充滿牽強附會與行銷煙霧的Web 2.0,認為過往的Web是單方主導、閱覽為主的性質,而Web 2.0則為多方共同參與、共享,並將創寫的比重拉高,成為讀寫雙向的活動。然在此筆者也仿此風,創立一個新詞:IC 2.0(或可稱為EDA 2.0),IC 2.0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過往的(積體)電路僅會呆板、機械式的規律運作,而IC 2.0是透過電路設計技術的精進,使電路在運作時具備動態性的因應調整力。


雖名為2.0,但其實這種動態因應設計早在90年代中後期就已展露,由於CPU不斷高耗能化發展,在持續長時間的尖峰運作中容易導致過熱的危險,為了避免過熱而毀損晶片,所以提出了硬體監督的設計,透過溫度感測器來感測CPU溫度,一旦溫度上升至危急程度,硬體監督晶片會透過遮罩作法,讓時脈產生器輸出給CPU的時脈能夠減速,減速的CPU便能使用電、發熱情形獲得收斂,進而解除危急,當然!倘若溫度持續惡化且減速的緩和無效,監督晶片則會強制系統關機,以保障安全。


透過即時的溫度感測與動態的時脈調節,可以實現晶片過熱保護的作用,避免CPU一股腦執行而導致過熱,同樣的,CPU上端的散熱風扇過去也是一股腦的全速運轉,如此容易使電腦運作產生高噪音,同時縮短風扇的使用壽命,然同樣運用硬體監督晶片,透過感測與控制,在CPU溫度低時將風扇轉速放慢,在CPU溫度高時將轉速提升,如此不僅可以降低運作噪音,還能延長風扇的用限,此種因應溫度來調整轉速的風扇一般稱為活性風扇(Active Fan)技術。
...
...

使用者別 新聞閱讀限制 文章閱讀限制 出版品優惠
一般使用者 10則/每30天 0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VIP會員 無限制 25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相關文章
3D雲端技術與AI深度融合 3D雲平台方案分進合擊
TIMTOS展工具機能量 協助終端產業創新
AIoT應用對電動車續航力的挑戰與發展
智慧科技輔具趨向更有效、實用性和普及化
探討碳化矽如何改變能源系統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經濟部與顯示業瞄準先進封裝需求 首創面板級全濕式解決方案
» 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將以「邊緣人工智慧:創造自主未來」為題
» 台科大50周年校慶,研揚科技莊永順董事長獲頒「傑出貢獻獎」
» Nordic技術為智慧眼鏡實現自動對焦功能,改善近視和遠視問題
» 智慧無線聽診器採用Nordic nPM1300提升電池性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4L3ACXE8STACUKK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