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流省能設計趨勢
近年來,由於能源危機、空氣污染急速加劇,環保概念抬頭,各先進國家針對能源的政策,無不積極開發新的替代能源,並嚴格控制能源的轉換效率以及待機的省電規格,希望同時能從開源以及節流兩方面,加強能源的使用效率。
現行的法規中,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而有不同的規格:
CEC規範
以外接式電源供應器 (Adaptor) 以及充電器(Charger)來說,加州能源規範CEC(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規範了在115VAC以及230VAC的輸入時,25%,50%,75%,100%負載狀況下的效率平均值,必須滿足一定的規範,並要求所有的產品在2008年時,空載狀況下的輸入電源小於0.5W。
80PLUS
針對PC的電源設計有80PLUS的規範,除在20%、50%以及滿載時的效率必須滿足80%的效率外,並要求主動的功因調整(Power Factor Corrector)設計,另外在0.5W輸出時,輸入必須小於1W。
LCD趨勢漸齊一
在LCD TV的電源設計上,雖然沒有正式的規範,然而各系統廠商開出電源板的規格,有著漸漸統一的趨勢。除了主動的功因調整設計、滿載的效率必須高於85%以外,針對待機狀況下必須同時滿足處於空載時,115VAC輸入時小於100mW、230VAC輸入時小於300mW;以及在輸出0.5W時、輸入要小於1W等三項要求。
從以上各項規範可歸納出幾個趨勢:
- ●主動的功因調整線路將成為中、大功率電源產品的基本配備,以減少電廠至用戶端不必要的虛功傳遞損耗;
- ●除了提升滿載的電源轉換效率,還要求提升各個負載狀況下的效率,以期待電源產品在配合系統工作時,都能提供最佳的電源轉換效率;
- ●支援全區域輸入電壓(Universal Input)的設計,屆時所有的電源產品不再因區域的差異而區分110VAC或是230VAC的使用環境;
- ●空載待機狀況下的損耗將會越來越嚴格。
因此,整個電源產品的生態,將會有很大的改變,如低價的線性外接式電源供應器(Linear Adaptor),將因空載損耗過大以及無法全區域使用而無法被CEC所接受。以上種種限制的條件,使得如何同時增加整體以及待機時的輸出效率,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傳統小功率的高頻電源設計,大多是以UC3842為控制IC,配合馳返式(Flyback)的架構來加以設計,此設計在230VAC輸入狀況下的空載損耗約為1.3W左右,距離上述的種種法規,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然而如此的設計,應該如何改進以提高其待機時的效能呢?欲解決此課題,應先觀察分析UC3842配合馳返式架構的設計在空載時的損耗過程,再從中提出改善方案,並舉例說明實際的電源系統在空載時的測試結果。
空載損耗之分析與改善方案
依UC3842控制IC,配合馳返式架構所設計的電源,其基本的線路如(圖一)所示。
《圖一 控制IC配合Flyback架構電源設計線路圖》 |
|
啟動電阻(RSTART_UP)之損耗
根據UC3842的規格,VCC的設計包括了啟動電流與操作電流兩部分,分別由啟動電阻(RSTRART_UP)以及VCC的馳返式線圈來提供。當AC電源提供給系統,UC3842尚未啟動前,RSTART_UP會先對CVCC電容充電,並提供足夠的IC啟動電流,一旦到達IC的開機電壓後,UC3842便開始啟動,由馳返線圈所提供的輸出電壓與VCC電壓同時增加,儲存在CVCC內的電荷提供UC3842此時的操作電流。如果VCC的馳返線圈無法及時提供足夠的電源而讓VCC的電壓低於UVLO電壓,系統將會重新啟動。以UC3842所需的啟動電流(ISTART_UP)為0.3~0.5mA,此時所需的啟動電阻必須要提供0.5mA以上的電流量,也就是說:
以UC3842之開機電壓(VON_TH)為16V。考慮在120VDC(85VAC)時系統要啟動,根據上述公式的計算,RSTART_UP必須小於208K,設計上選擇200K的電阻,可確保系統在82VAC以前能順利開機。假設正常的VCC工作電壓為12V,啟動電阻在230VAC輸入時所造成的損耗為:
為了降低此一固定損耗,設計上可採用以下三種方式改進:
使用低啟動電流之控制IC
啟動電流與控制IC所使用的製程有著很大的關係。UC3842使用Bipolar製程,設計上會比較耗電,如改採CMOS製程,在啟動電流以及IC操作電流上,都會有顯著的下降,如此可大幅增加RSTART_UP的阻值以減少損耗。但這會出現一個問題:增加啟動電阻的阻值,將延長對CVCC電容的充電時間而延遲電源輸出。若降低CVCC電容的容值,可能無法有效的將馳返線圈的漣波濾除,使得控制IC遭受到雜訊的干擾而產生不正常的動作,或是無法提供IC足夠的操作電流而導致無法正常開機。
增加啟動線路
使用一顆高壓的電晶體取代RSTART_UP,並在系統啟動之後,將高壓電晶體關閉,以減少不必要之損耗。缺點是會增加線路的複雜度與成本。
使用內建高壓啟動功能之IC
由IC外部的接腳直接接到高壓輸入之部分,由IC內部的一個高壓固定電流源直接對外部的CVCC電容充電,當外部啟動的訊號確定之後,便將內部的高壓電流源關閉,以省去啟動電阻的損耗。然而如何將高壓製程整合在IC內部,長期以來就是一個很高的技術門檻。
降低待機時的操作頻率
以功率損耗的計算來說,通常必須要考慮切換損耗(Switch Loss)以及導通損耗(Conduction Loss)。所謂的切換損耗,是指開關元件在開關切換的過程中所造成的損耗;而導通損耗,則是指開關元件在導通時的壓降所造成的損耗。以MOSFET做為開關元件的設計時,其導通損耗為:
在空載的情況下,由於電流較小,導通損耗非常小,通常可加以忽略。切換損耗實際上又有幾種不同的損耗模式,以下列舉三種切換損耗模式:
電壓與電流的交越(Cross Over Loss)損耗
在開關元件切換的過程中,會因為電壓與電流的交越造成損耗。一般在待機狀況下,系統操作處於「不連續電流導通模式」(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如(圖二)所示:
當MOSFET由截止狀態切換至導通狀態時,並無電流的存在,此時無任何交越損耗;然而在MOSFET要從導通狀態轉變至截止狀態時,此時的交越損耗為:
假設此時的電流為50mA,而MOSFET的VDS電壓為400V,以ST的STP6NC60為例,MOSFET的電流下降時間為20nS,IC操作頻率fOSC為60KHz,此時的損耗為4mW。
(圖三)為MOSFET的雜散電容模型。CISS是指MOSFET輸入端所見到的等效電容。由UC3842對MOSFET的閘極充放電,以達到導通與截止的控制目的。
此一損耗為:
依STP6NC60的CiSS為1020pF,fOSC為60KHz,VCC為15V時的損耗為6.8mW。
COSS是指MOSFET輸出端所見到的等效電容。由於系統空載時操作在DCM的狀況下,當MOSFET導通前,VDS的電壓將回歸至輸入的電壓,此時COSS儲存了一些能量,當MOSFET導通時,COSS上所儲存的能量將經由MOSFET而全部洩放掉。此損耗為:
依STP6NC60的COSS為145pF,fOSC為60KHz,在230VAC時的損耗為460mW。
在空載狀態下,MOSFET的COSS損耗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在使用上可選擇COSS比較小的MOSFET,以降低切換損耗;然而最有效方法是降低待機狀況下的操作頻率,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控制IC會藉由偵測回授來判斷負載的狀況,當負載較低時,將降低操作頻率。
如(圖四)所示。控制IC在負載較低時,將連續開啟數次後,接著連續關閉一段時間。
理論上,線性降頻和BURST MODE在平均導通的時間和開關切換的次數大致相同,提供相同的輸出能量。不過比較起來,操作BURST MODE時會有較大的輸出電壓漣波。上述兩種方法雖然能達到節能的目的,但都要付出待機時會有較大的噪音、以及VCC的馳返線圈輸出電壓變化量較大的代價。
一般來說,音頻處於20~20KHz頻帶,當電源系統待機時,操作頻率將降至音頻的範圍內而產生雜音。採用短型的變壓器設計,加上使用較佳的變壓器含浸(Varnish)處理,可以有效抑制噪音。至於針對VCC變化量過大的問題,通常必須在VCC旁邊加上一個穩壓線路,以避免VCC超出控制IC的最大承受電壓而損毀。
箝位電路的損耗
箝位電路的主要目的,在於抑制由變壓器漏感所造成的突波對於MOSFET所造成的傷害。傳統設計以RCD的方式來加以抑制。當MOSFET截止時,變壓器上的漏感無法轉換至輸出,便由MOSFE的COSS加以吸收,當VDS電壓超過箝位電容的電壓時,箝位二極體將會導通,此時由漏感的能量將由箝位電容加以吸收,並由箝位電阻加以消耗。然而箝位電阻不光消耗漏感電流所造成的損耗,也會消耗跨在箝位電容上的能量。在空載時,漏感電流很小,造成的突波不高而加以忽略,此時箝位電容上的電壓約為二次測的反射電壓:
其中N為一次測與二次測之間變壓器的圈比(Turn Ratio),VOUT為輸出電壓,VF為二次測馳返二極體的導通電壓降。此時箝位電阻的損耗為:
若VOR設計為80V,箝位電阻為75K時,其損耗為85mW。提高箝位電阻,可以減少損耗,此時必須配合較低漏感的變壓器設計,以確保漏感所造成的突波,不會超過MOSFET承受電壓的規格。當控制IC提供了降低操作頻率的功能時,亦將會延長箝位電容放電的時間,使箝位電容上的均方根電壓較VOR低,亦會減少箝位電阻的損耗。另外以TVS取代箝位電阻,只限制最高的突波電壓,在空載時,TVS並未加以箝位,亦無此損耗。
線性補償(Line Compensation)線路的損耗
線性補償線路是為補償在高低壓輸入時,過電流保護點飄移的線路。通常在高壓輸入時,由於系統操作處於不連續電流模式,加上高壓時電流上升速度較快,將因為控制IC固定的延遲偵測,而產生較大的over shoot,導致在高壓輸入時有較多的輸出能量。其具體改善方式則是:在輸入電壓與CS腳位之間,增加一個線性補償電阻,當電壓升高時將提供較高的CS偏壓,使高壓與低壓輸入時的保護點相近。線性補償線路的損耗為:
若以600K的線性補償電阻,在230VAC輸入時的損耗約為176mW。如要降低此損耗,最好改由變壓器來偵測輸入電壓,以降低線性補償電阻的損耗。
降低IC操作電流
以UC3842的平均操作電流約為11mA。假設此時的VCC電壓為12V,此時IC的損耗為:
如果能降低此一操作電流,亦可以降低空載的損耗。
由以上之說明與計算,可以發現在空載設計時,啟動電阻、COSS損耗、線性補償電阻損耗以及IC操作電流,主導整個空載損耗狀況,加總這四項的損耗為1.26W與實驗結果相符合,表示以上之討論為真。
系統其他損耗
針對外接式電源供應器設計來說,注意上述細節便可有效降低待機損耗,如果是搭配其他電源系統而設計的待機電源(Standby Power),除了待機電源本身的待機損耗,還必須減少系統的靜態損耗。
以LCD TV的電源設計為例,LCD TV在輸入端必須再加上一個功因調整前級穩壓器(Power Factor Corrector Pre-regulator)的設計,此設計會將輸入的AC電流,調變成與輸入電壓相同相位,並輸出一個穩定的電壓,以提供後級的電源轉換。在待機狀況(Remote Off)下,必須將此PFC關閉,以避免不必要的損耗。除此之外,在PFC的線路設計,通常包含偵測輸出電壓的回授電阻、以及偵測輸入電壓相位的前饋(Feed Forward)電阻,若假設此二電阻串的阻值皆1M,在230VAC輸入,系統待機時的損耗將為:
增加此一電阻阻值可以有效減少此一損耗,然而增加阻值的同時,必須要同時考慮到PFC線路的穩定度。
另外,在輸入端通常必須要加上安規認可的X電容來解決低頻EMI的問題。安規也同時規範X電容的放電速度,以減少使用者拔插頭時遭遇觸電的風險,故在X電容兩端並聯洩放電阻。此時的洩放電阻損耗為:
根據安規要求,在1秒鐘內,必須將X電容上的電壓放電到37%以下。以RC充放電的理論,放電到37%相當於一個RC常數的時間。小於1秒鐘的放電時間,表示X電容的容值與洩放電阻的阻值其乘積必須小於1。當X電容為1uF,洩放電阻為1M,此時洩放電阻在230VAC時的固定損耗為52.9mW。降低X電容的容值,以增加洩放電阻的阻值,為降低這項損耗的不二法門。
實際電源系統設計範例
以小功率為主的TinySwitch為例,在節能設計上的特性包括:
- ●採用開關控制模式(on / off Control)設計,僅需1mA的操作電流。若以15V的VCC設計,IC損耗僅15mW。
- ●內建低COSS的MOSFET,以減少切換損耗。
- ●由MOSFET的D腳提供高壓啟動電流而無啟動電阻的損耗。
- ●由於開關控制的操作模式,使得空載與待機頻率達到最低。以230VAC輸入狀況下,其操作頻率可降至1K左右,其切換損耗約在10mW以下。
- ●箝位電路採用TVS設計以降低其損耗。
依(圖五)所示進行5V-4A的PC待機電源設計,在230VAC時的空載損耗將低於30mW,在0.5W輸出時,輸入功率僅670mW。
若以中載的設計,將採用TOPSwitch-GX來設計。TOPSwitch-GX是以電壓回授模式設計的波寬調變(Pulse Width Modulator)控制器,內建高壓啟動的機制以避免啟動電流的損耗。以132KHz的操作頻率時,其輕載的最低操作頻率為30KHz。此時的切換損耗是較高的,加上空載的最大回授電流約有6mA,若此時的VCC電壓為15V,IC本身的損耗就將近90mW,空載的損耗就將近400mW。此時改以電流回授模式之設計,可將操作電流降低至2mA,若VCC在空載時保持在10V時,使其損耗僅為20mW。另外在輕載時,可以線性降頻而使空載操作頻率低於1KHz,使損耗在空載時低於90mW,如(圖六)所示。
結語
由以上討論與實際的電源設計的結果,有效的降低待機的損耗,必須從降低不必要的高壓電阻損耗以及降低操作頻率來著手。在控制IC的選用上,以內建高壓啟動,提供待機降頻的機制,並以操作電流低的IC為首選,如此將可以有效的降低空載待機的損耗。由技術的角度來看,目前整體省能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同時也將促使各項能源法規訂定的更加嚴苛。及早熟悉各種省能的技術,將可以確保產品在未來的市場上擁有競爭力。(作者為Power Integration包爾英特台灣分公司應用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