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小型記憶卡霸主SanDisk成功之道
掌握產業制高點

【作者: 陳浩彰】   2005年07月05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14799】

當1994年SanDisk推出世界第一張小型CF記憶卡時(主要用於數位相機),並沒有人想到記憶卡產業將會如此成功,不僅僅是將SanDisk推向記憶卡界第一巨人的寶座,也帶給人們無數的行動數位影音的樂趣。SanDisk的成功不全然是因為偶然,記憶卡產業的競爭相當激烈,SanDisk之所以勝出有其過人之處。能成功擊退來勢洶洶的日系大廠如Sony、Fujitsu,順利在記憶卡規格上以SD卡奪得市佔率第一的寶座;並且在元物料NAND Flash元件上能同時游走於Toshiba(NAND Flash的發明公司)與韓系記憶體生產大廠Samsung之間;並能長期在記憶卡市場上取得銷售第一的寶座(除日本市場外,SanDisk的記憶卡銷售量皆超過市場銷售量三成以上)。這中間的發展過程相當精采,本文將詳細地探討這一過程。


建構記憶卡聯盟 確立主流地位

記憶卡的規格從1994年的第一片CF(CompactFlash)卡開始,陸續又有SM(SmartMedia)卡、MMC(MultiMedia Card)卡、MS(Memory Stick)卡、SD(Secure Digital)卡、xD-Picture卡、T-Flash卡的推出,種類相當繁多。幾乎每一種卡片的推出,背後都有一個記憶卡聯盟來做背書,若是未能適時地加入相對應的記憶卡聯盟,就會損失不小的商機。SanDisk在這一方面的策略很靈活,主要有三種方式:開放架構的記憶卡規格、需付授權金的記憶卡規格、加入消費電子大廠制訂的記憶卡規格,如(圖一)所示。


《圖一 SanDisk記憶卡規格策略》
《圖一 SanDisk記憶卡規格策略》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05/2>


SanDisk可說是佈局記憶卡聯盟最完整的一家廠商,於1994年做出了世界第一片的小型記憶卡開始,非商業性質的CFA(Compact Flash Association)於1995年成立;接著於1997年推出MMC卡,並與Siemens共同成立MMCA(只收會費,不收License Fee或Royalty Fee)。此時期SanDisk的策略主要是在藉由免費的記憶卡規格來接觸消費者與系統廠商,並藉此累積研發能量與系統經驗。


現今相當熱門的SD卡(需繳交授權金),是SanDisk於1999年8月與松下電子(Matsushita)及東芝(Toshiba)共同達成開發協議,正式的SDA(SD Association)則是於2000年1月正式成立,負責SD卡的推廣事宜。SD與MMC卡的插槽基本上是可以共用的,祇是功能更加強大而已,如強調智慧財產的CPRM(Content Protection for Recordable Media;可錄式媒體內容保護)就在SD規範之中。Sandisk藉著SD與MMC插槽可共用的特性,來推廣自家定義的SD卡規格,並使SD卡順利成為Sandisk與世界上主要的記憶卡標準之一。由領先全球數位消費電子使用習慣的日本來看,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fK Japan針對日本市場3500家家電量販店所作的銷售調查,2004年1~4月SD卡的記憶卡市佔率達到44.4%。而未來數年之內,SD卡陣營的領導地位亦難撼動。根據Future Horizons估計,到2008年時,同屬於SD卡陣營的miniSD卡將以35.5%的市場佔有率成為業界最重要的快閃記憶卡.


針對Flash的新儲存技術,SanDisk已於2004年2月推出下一代的T-Flash卡。除了體積更小以外,主要的特色在於採用MLC(Multi-Level Cell)的設計,允許一個以上的資料位元(data bit)存於一個記憶單元(memory cell)中。?如此可使單位容量所佔的體積大幅縮小,增加資料容量與降低單位成本。


另外SanDisk也加入了由其他業者(主要是相機業者)組成的記憶卡聯盟,以確保SanDisk在整體產業的競爭優勢。SanDisk在SSFDC(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Memory Stick Alliance、xD-Picture Card都取得授權,得以順利生產SmartMedia卡、Memory Stick卡、xD-Picture卡,免去被異業大廠排拒於主流記憶卡規格的機會(Memory Stick是消費大廠Sony獨創,SSFDC與xD-Picture是由數位相機業者Fujifilm,Olympus與FLASH生產大廠東芝Toshiba所創)。


完整的上下游技術佈局

SanDisk在整個記憶卡產業的佈局相當完整。從上游的快閃記憶體製造、關鍵快閃記憶體技術MLC技術的研發、建構系統的快閃記憶體控制器、記憶卡規格的制訂與沿用,每一方面SanDisk都做了完的佈局規劃,這也是SanDisk能確保其記憶卡霸主的強力背書要件(圖二)。


《圖二 SanDisk完整的上下游技術佈局圖》
《圖二 SanDisk完整的上下游技術佈局圖》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05/2>


在快閃記憶體製造的掌握上,SanDisk與NAND Flash的原始發明者—Toshiba的合作關係良好,兩家公司共同擁有相當多的製程專利。在1999年SamSung向SanDisk與Toshiba取得技術授權後,目前SamSung在NAND Flash的2004年市佔率是65%,Toshiba市佔率是30%,幾乎已囊括NAND Flash市場的全部產能。


Toshiba當年的授權之舉確實是為了推廣市場而養虎貽患之舉;站在SanDisk的角度卻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當生產NAND Flash的廠商愈多,SanDisk愈取得在關鍵零組件產能與議價上的制高點。尤其當Flash成為數位消費電子的主要儲存媒體時,各大記憶體生產廠商爭相投入之時,SanDisk更是有實力同時挾著NAND Flash製程技術箝制SamSung擴大與其在NAND Flash零組件的合作,與Toshiba合作興建最新70奈米製程的12吋晶圓廠以助Toshiba趕上SamSung,進一步確保SanDisk自家貨源無虞。面對新加入的記憶體生產廠商,SanDsik的SD記憶卡規格更是各家記憶體生產廠商競相爭取的記憶卡標準,有了SD卡規格的授權,才能順利生產SD卡控制器並將快閃記憶體應用於市佔率最高的SD卡之上,如(圖三)。


《圖三 SanDisk站在NAND Flash元件生產的制高點示意圖》
《圖三 SanDisk站在NAND Flash元件生產的制高點示意圖》

<資料來源:Disney、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2005/2>


在下一代多值儲存的快閃記憶體技術上,SanDisk已有用基礎(fundamental)技術生產的T-Flash問世。足以和Intel的Strataflash、Renesas的AG-AND、Saifun的Twin bit技術抗衡。在記憶卡規格上,SanDisk有著市佔率最大的SD卡撐腰,並且握有主要記憶卡的生產權利。


師法歷史力抗強敵

日系廠商的商業模式習慣已掌握關鍵零組件與關鍵技術授權為商業經營模式,在記憶卡的規格之爭亦是如此。Sony堅持在所有自家生產的數位消費電子機器上使用Memory Stick當作儲存媒介,而Olympus與Fujitsu的團體則先後以SmartMedia與xD-Picture卡來應戰。相同的是兩家都採取相當封閉的經營手法,Smartmedia已經因規格過舊而漸被市場淘汰。xD-Picture卡則是更加封閉,將其定位在專業圖片的儲存上,雖說是善用記憶卡的儲存模式的特性,卻在記憶卡的競爭上居於極大的劣勢。主要原因如下:


歷史殷鑑未遠

當年Sony以Beta規格的錄影帶,希望能通吃錄影帶規格,儘管Beta的規格勝過松下主導的VHS規格一籌,Sony的Beta終究還是因其規格太封閉而將整個錄影帶市場拱手讓出給體積較大的VHS帶。


同樣的例子在Apple身上也可看到,Apple的PC一向是叫好不叫座,原因就在於規格太封閉。然而最近讓Apple紅透半邊天的iPod卻能敞開心胸,支援各式各樣的作業系統,甚至是不斷主動地與音樂內容提供者、異業經營者如Smart汽車結合設計來提供更開放的使用環境。


消費者不願重複投資 價格並非重點

當Sony的所有數位消費電子產品都僅使用Memory Stick為主要儲存媒介時,Sony想的也許是一方面掌握記憶卡的授權與販售利潤,一方面可以拉抬Sony全系列的數位消費電子產品銷售。然而事實卻不見得如此,當NAND Flash的價格還在以每年超過三成以上的幅度在下滑,而1GB的SD記憶卡只要七、八十美元時,消費者不見得必須為了省下記憶卡的錢而繼續效忠Sony。另一方面,當愈來愈多的數位消費電子廠商都使用SD卡為主要規格時,消費者反而會因為不想多準備一種不同規格而的記憶卡,而有打消購買Sony產品的可能。同樣的情形也會在xD-Picture卡發生,消費者將愈來愈不願意要一個只能在某種特殊場合使用的記憶卡,原因也許不在價格,而在方便性!


2003年Sony授權SanDisk生產Memory Stick Pro記憶卡,在2004年生產的部分PC產品也開始內建SD卡插槽。由此可見SanDisk當初與Matsushita(松下)合作是相當正確的決定,SD卡目前是市佔率最高的記憶卡也重演了當年錄影帶規格由松下的VHS獲勝的歷史。


結語

無疑地,SanDisk具有極高的研發與技術能力。然而,SanDisk的整體產品規劃策略的能力才是它能稱霸世界記憶卡市場的主因。由本文分析可知,SanDisk在記憶卡聯盟策略、關鍵零組件NAND Flash的掌握、記憶卡規格之爭,表現都相當出色。


SanDisk成功地運用了CFA的CF卡來推動消費者認識記憶卡,此為其記憶卡規格的第一步策略。運用MMCA來為其日後的SD相關記憶卡做準備,此為其記憶卡規格的第二步策略。第三步策略是運用相容的MMC與SD插槽,成功地轉移使用MMC卡的消費者至SD卡規格。第四步則是利用小型記憶卡miniSD?規格,來與MMC卡陣營徹底劃清界限(miniSD卡可同時適用miniSD插槽或加上轉接卡用於SD卡插槽)。在規格推展的同時,參加了主要的日系大廠主導的記憶卡規格如Memory Stick Pro與xD-Picture卡,來降低押錯記憶體規格的風險。


在關鍵零組件NAND Flash的掌握上,SanDisk成功地抓緊了NAND Flash的發明者--Toshiba。不僅與其合建晶圓廠與共同開發相關製程技術,Toshiba為了推廣NAND Flash而授權Samsung,以致Samsung成為世界第一大NAND Flash廠,對Toshiba負面影響甚深。然而,對SanDisk而言,同時抓緊世界九成以上NAND Flash的生產廠商,對其競爭優勢有很大的加分作用。


新進入市場的晶圓廠對於目前記憶卡市佔第一的SanDisk必定仰賴甚重。如此更提供了SanDisk在下一階段記憶體製造之爭時的優勢地位。


在記憶卡規格之爭,SanDisk巧妙地先運用了開放式的CFA、MMCA兩項組織。一方面拉大市場廣度(如同當年VHS),一方面培養自身的實力。待市場成熟後,迅速藉由SDA的SD卡(與MMC卡相容)來接收MMC卡市場。SD卡以取得市佔第一的地位,SanDisk進一步透過miniSD來與MMCA劃清界限。整個策略的運用可說是相當成功。


延 伸 閱 讀

由於數位相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熱賣以及數位影音多媒體興起,使得小型快閃(Flash)記憶卡的銷售量也跟著水漲船高。鑒於記憶卡相關產品在未來幾年內仍將保持高度成長的趨勢,因此全球廠商無不競相投入該產業。相關介紹請見「小型記憶卡產業概況」一文。

隨著網際網路和行動通訊網的寬頻化以及數位放送的急速進展,數位內容的電子傳送技術也不斷的邁向實用化。而今後,隨著基礎建設的逐漸完整,令人相當期待的是將來利用數位內容的領域也將不在跟以往一樣僅僅侷限於AV機器或是PC相關機器上,而會逐漸擴展至移動性(Mobil)機器、通訊機器、電化機器、娛樂機器等等各式各樣的領域。你可在「SD卡大搜密」一文中得到進一步的介紹。

由於各種數位產品,包括多媒體播放機、 MP3音樂播放機、數位相機、照相手機、智慧型手機等產品愈來愈強調功能整合和多樣化,而且在功能強化的背後,需要容量更大、儲存速度更快、效能更好的記憶卡來支援才有亮麗表現,因此近年來記憶卡的成長率一直不斷的攀升。在「2008年全球快閃記憶卡出貨量將達5.7億片」一文為你做了相關的評析。

市場動態
暨SDA協會推出指甲般大小的Micro SD card令人驚豔之後,Samsung於2005年上半年也隨即推出架構於MMC 4.X版本的MMC micro ,體積尺寸僅有RS-MMC card的三分之一小,幾近於晶元般的大小。相關介紹請見「超小型記憶卡之爭??? 全新MMC micro耀眼登場」一文。
Cirrus Logic 全新類比與混合訊號音訊轉換器系列共有 CS4245 立體聲 CODEC 、 CS5345 和 CS4265 立體聲 CODEC 等型號。你可在「Cirrus Logic的音訊轉換晶片支援192kHz取樣頻率」一文中得到進一步的介紹。
儘管小型記憶卡二○○七年市場規模可望達四十六億美元(Dataquest),但控制晶片競爭者也不斷湧入。既有晶片業者如慧榮科技等,正評估下調明年第一季報價,可能較目前報價減少約一成。在「小型記憶卡控制晶片醞釀降價」一文為你做了相關的評析。
相關文章
儲存市場全SSD時代正式來臨
全SSD儲存時代正式來臨
搶攻主流市場SSD得再加把勁
低價電腦和MID酷炫登場
筆記型電腦的固態硬碟技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72.70.126.8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