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一谈到光电产业,自然令人联想到LCD和LED。的确,台湾投入了很多心力在此。尤其台湾抓紧机会跨入TFT-LCD面板的生产,并以低成本之竞争优势逐渐追上日、韩厂商。若单以面板发展来观看整个光电产业,台湾无疑是成功且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
但,若是以涵盖领域非常广泛的光电产业来看台湾,台湾的基础却很微弱,发展上面临重重困难。基本上,广义的光电产业包含了光信息系统、光电组件、光学器材与组件、光通讯及光电应用等。虽然光学器材与组件仍是台湾光电产业极为重要的一项发展,但产业相继出走大陆、市场不够成熟、产业技术能力弱以及生产投资依然存在部分瓶颈,使得整体市场无法坐大。至于光纤通讯方面,台湾虽能生产光纤、光缆、光连接器、跳接线、光耦合器与光纤衰减器等产品,但雷射及光侦测器的少量与高价位却让有意投资生产的厂商望之怯步。
尤其面对中国,新兴的武汉中国光谷(Optics Valley of China),未来将积极发展成为全中国甚至是全亚洲最大的光电重心,以台湾的技术能力而言,要和武汉中国光谷相抗衡,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光电产业所囊括的范围又多又广,单就以光纤通信为例,如前所述台湾虽然在光纤技术方面有所著墨,技术方面却不成熟。台湾的光电产业专注在LCD与LED这两块市场,其价格优势的确带给了日、韩业者很大压力。只是一但跳离这一范畴,台湾便很少有其他的大动作,无法将整体光电产业一肩扛起。事实上台湾所领先的部份在于产值而非研发技术,且所量产的都是中低价位的产品,这与生产团队的后援及大量资金的投入有关。
尽管如此,台湾厂商能在此市场中与韩国厂商平起平坐,也称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虽然今年液晶面板销售并不如预期热烈,然而长期来看,液晶面板的确存在着庞大需求。因此从过去的4代、5代、6代到现在多家厂商积极规划的7代线一路发展,未来的面板生产势必跟过去的晶圆厂一样,成为带动台湾下一波整体经济活力的产业。
然而问题是,面对来自韩国的强大竞争,台湾厂商存在着诸多隐忧。首先,韩国厂商不按牌理出牌的杀价策略往往令台湾厂商乍舌。其次,LED侵权问题也常让台湾厂商动辄被冠上抄袭的罪名。然后,面板市场雷声大雨点小,销售情况并不如预期热络,因此台湾多数计划中或已投资兴建的7代线纷纷暂停或延后。此外,无法筹措足够的资金也是另一主因。然而着眼于面板市场庞大的需求,只要资金不成问题,未来7代线的投资肯定还会照原计划进行,毕竟LCD的生产欲达经济效益就必须使用6代以上的生产线来量产。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量产过剩的问题。以过去的12吋晶圆厂为例,多家厂商顺应潮流陆续往12吋晶圆厂发展,但就实际应用来说,真正需要用到12吋的应用又有多少?因此产量过剩的情形也就时有所闻。若以LCD产业来说,产量过剩降价就成了必然的结果,虽然厂家毛利趋薄,然对消费者而言,却未尝不是个好消息,因为面版价格的下跌,应用端和系统设计就越能提高价值,消费者就更容易买到功能完备且价钱便宜的产品。
放眼未来,台湾势必得发展自身核心技术并培养专业研发团队才能提升产业层级,由目前的抄袭、改进到研发创新。未来如果能更完善厂商体质,并做好长期投资规划,台湾厂商想在幅原辽阔的光电领域中继续开疆拓土依旧大有可为。(王岫晨)